吉林省首例颈静脉球瘤切除患者的诊治和术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吉林省首例颈静脉球瘤切除患者的诊治和术后护理

李金秋1李芳增1崔婷1于任游1赵婷1王金

(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吉林长春130041)(2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护理部吉林长春130041)

【摘要】本文回顾分析吉林省首例静脉球瘤切除患者的诊治和术后护理。针对此患者的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结果,采取健康教育和心理等基础护理、引流管护理、腹部血肿及感染的预防性护理、左耳压力性损伤护理、颅内并发症观察和护理以及出院健康指导等术后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颈静脉球瘤;颅-耳-颈联合入路颈静脉球瘤切除术;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4-0276-02

颈静脉球瘤可分为鼓室球瘤和颈静脉球瘤两类,前者病变原发于鼓室,约占全部病例的75%,后者病变原发于颈静脉球部。发病率为1/130万,占全身肿瘤的0.03%,占头颈部肿瘤的0.6%。一旦确诊必须进行有效治疗,查阅文献中提到放疗、血管栓塞等非手术治疗方法效果均不满意,未能控制病变的发展。所以现在主张尽早手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全切率,D型患者肿瘤切除不彻底的术后辅助放疗。2018年6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接诊并手术治疗吉林省首例颈静脉球瘤患者,现将诊治和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1.诊治经过

1.1病情摘要

某男性患者,15岁,于2018年6月11日15时41分入院,该患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听力下降伴耳鸣。偶有波动性耳鸣,偶有外耳道瘙痒疼痛,头晕,头痛,一月前至我院门诊就诊,查耳部核磁,诊断为“颈静脉球瘤(右)”,为求进一步治疗,于6月11日办理入院。术前常规检查,无手术禁忌症,6月14日术前四日局麻下行DSA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前备血,于6月18日8时入手术室,全麻下右侧颅-耳-颈联合入路颈静脉球瘤切除术,腹部脂肪取出术,外耳道封闭术。术中输注红悬1.5单位,血浆390ml,于17时50分安全返监护室。手术时长9小时50分。

1.2术前影像学检查

CT检查提示右耳乳突炎,MRI检查提示左侧额叶皮层下缺血灶?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影厚,右侧颈静脉球窝区域占位性病变,考虑颈静脉球瘤可能性大;右侧中耳乳突炎。

1.3术后查体

生命体征:体温36.7℃,脉搏88次/min,血压112/68mmHg,呼吸16次/min。

专科查体:(1)耳:耳廓无畸形,左耳鼓膜标志清,左耳压疮转归。右耳敷料包扎完好,引流管通畅固定在位。(2)鼻:外鼻无畸形,鼻中隔略左偏,双下甲不大,各窦区无压痛。(3)咽:咽粘膜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无充血。(4)喉:会厌光滑、无红肿、双侧声带无充血,无增厚,双室带运动良好,进食无呛咳。(5)面部:二级面瘫,鼓腮漏气,嘴角略歪斜。(6)肢体:肌张力正常,活动无障碍。

2.护理措施

2.1基础护理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护士要做好术后检查、治疗及护理的健康宣教,告知检查及治疗的目的、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家属术后按时探视,减少探视人员,防止术后交叉感染,告知术后饮食注意事项(术后给予流食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及普食)。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功能锻炼,术后多与患者交谈,鼓励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心理护理。该病非常罕见,是吉林省首例手术,护士缺乏颈静脉球瘤术后护理知识。我们查阅大量书籍及文献,向患者详细讲解术后相关护理知识。患者是15岁中学生,对于术后出现二级面瘫不能接受,给予心理疏导并详细讲解术后出现的面瘫是可以通过术后的面部按摩、热敷及术后3~6月的康复治疗面瘫是有望完全恢复的,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并提高了患者信心。

2.2引流管护理

加强宣教,在患者活动及翻身时要避免引流管打折、受压、扭曲、脱出等,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引流管,避免因引流不畅造成感染,积液等并发症。维持引流装置的无菌状态,防止污染,换药时注意无菌原则,每日更换引流袋,注意观察颜色性质量。如在短时间内引流出大量新鲜血液(大于50ml/h),应警惕颅内出血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3腹部血肿及感染的预防性护理

严密观察术区有无疼痛及肿胀,盐袋加压包扎,加强巡视,随时调整盐袋位置及腹带松紧度,下床活动轻弯腰,防止牵拉刀口,预防便秘,排便及咳嗽时腹部给予压力保护。

2.4左耳压力性损伤的护理

耳部压力性损伤及时给予减压,使用耳部减压枕,上报护士长,科内分析讨论,上报压疮不良事件及整改措施,液体辅料每2h涂抹,轻柔按摩促进吸收,密切观察压疮转归情况。

2.5颅内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观察有无脑脊液耳漏。外耳道有无血性液体流出,观察耳部敷料颜色性质量,如果有液体流出,轻轻擦拭,不可堵塞,不可用棉签擦耳朵,患侧卧位,利用重力作用,促进漏口封闭,观察意识,流量多,注意有无头痛、低颅内压等症状。颅脑神经损伤,注意患者有无呼吸困难、窒息、呛咳、误吸、发生误吸后注意肺部并发症。

注意有无颅内血肿。观察有无意识障碍、瞳孔改变、椎体束征(去大脑强直),密切关注生命体征是否出现血压上升、心率下降和体温升高等异常改变,病情变化随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复查CT并对症处理,积极处理高热躁动癫痫等症状,颅内压增高遵医嘱给予脱水治疗,有手术指征尽早手术,发生脑疝,给予甘露醇速尿并立即手术。

术后脑血栓的观察与护理。观察意识、瞳孔、语言功能及肢体活动度,急性期卧床休息1~2周,给予低脂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心理护理树立治疗信心,观察药物副作用,有无出血倾向,瘫痪保持功能体位,出院时指导患者加强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

注意观察脑干有无水肿。有无颅内压增高表现,出现头痛,喷射性呕吐防止脑疝形成,及时给予脱水降颅内压;有无意识障碍,患者出现躁动不安,嗜睡甚至昏迷,及时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瞳孔情况;保持气道通畅,出现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时采用辅助呼吸控制通气;观察有无肢体瘫痪,保持肢体功能位置,辅助患者肢体及关节被动运动;限制水的摄入量,水量过大,可加重脑水肿;注意观察有无发热,体温控制在37℃之内,可用冬眠合剂配合物理降温。

2.6出院健康指导

给予饮食指导,出院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适当运动,避免疲劳,循序渐进进行,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愉悦的心态;出院后可给予按摩热敷及针灸,促进面瘫康复;定期复查,病情变化随诊。

3.讨论

颈静脉球瘤可见于10岁以上任何年龄人群,女性多于男性。早期表现为单侧搏动性耳鸣,耳鸣与脉搏一致,如压迫患侧颈动脉,耳鸣立即消失,停止压迫耳鸣重现,可伴有耳内胀满感,听力减退。若继发感染,则有血性或脓血性耳漏;面神经受累可出现同侧周围性面瘫。肿瘤侵犯内耳,则出现感音神经性聋和眩晕;病变累及颈静脉孔区,则出现颈静脉孔综合征。

本例患者具有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听力下降伴耳鸣,偶有波动性耳鸣、外耳道瘙痒疼痛、头晕、头痛。确诊后择机行全麻下右侧颅-耳-颈联合入路颈静脉球瘤切除术,腹部脂肪取出术,外耳道封闭术。

针对患者术后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结果,采取健康教育和心理等基础护理,引流管护理,腹部血肿及感染的预防性护理,左耳压力性损伤护理,颅内并发症观察和护理以及出院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获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杨龙,杨一兵,汤勇.颈静脉球瘤4例[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8,25(4):227-228.

[2]崔云华.探究颈静脉球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6):192-193.

[3]朱宝芝.颈静脉球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J].天津护理,2015,23(6):518-519.

[4]宋晓东,高宏伟,张秀云,等.颈静脉球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报,2011,18(5):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