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谷型风景区风景资源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峡谷型风景区风景资源评价

闵贤斌

赣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本文从峡谷型风景区的特征解析入手,借助案例对其风景资源和游线组织进行研究和讨论。南神道风景区是集文化遗产、自然风光为一体的风景区,对其风景资源评价主要从景区总体外貌特征、历史文化遗迹梳理、居民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来重新解析,采用定性与定量的方式进行评价。

关键词:峡谷型风景区;风景资源评价;武当山南神道风景区

引言

我国风景资源丰富,遍布着众多江河峡谷类风景区。人为的因素决定着我国风景区独特的发展轨迹,同时也对其已造成众多不可逆的破坏。本文关注内容为峡谷型风景区的资源评价通过对案例的思考解析,以期待对风景区的发展起到参考作用。对各类风景名胜区有针对性的描述和解析十分重要。

1、峡谷型风景区风景资源特征解析

峡谷首先是作为自然遗迹存在,它有其自身的自然属性与定位。而作为风景区,其“价值”往往是以人的角度来赋予的。也是通过人为的对其评判归纳,我们才能真正的了解峡谷景观的魅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怀着崇敬自然之心,从一个“探究者”,而不是“开发者”的角度来研究峡谷更能了解其中的自然生态之美。

峡谷风景区因其地貌结构决定了其不仅在立面上形成独特的景观,在风景资源分布的平面上,也有其独到之处。景区是由景源在分布上通过点状要素(景点、居民点、节点等)、线状要素(峡谷、水系廊道等)、面状要素(景区形态、背景等)有机结合而成。其中最主要的是贯穿整个景区的线状要素—水系和峡谷景观。

2、武当山南神道风景区风景资源评价

2.1南神道风景区自然资源

武当山南神道风景区位于丹江口市西南部官山镇境内,地处“中国水都”丹江口市西南端,东迎武当山,西接车城十堰,南邻古城房县,北毗六里坪镇,景区内现辖吕家河、新楼庄、田畈村3个行政村。紧临汉十高速公路、316国道、襄渝铁路,209国道。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西南麓,武当山南神道、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分布其中。景区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90%,农田占9%,其余为村庄与水系,村庄零星分布于山谷丛林之中。

2.2评价方法

风景资源评价是对风景资源信息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的过程。首先,采用实地调研法(基础资料收集、摄影、测量计算、访谈咨询等)收集南神道风景名胜区现有调查资料,包括风景资源分布、现状、景区自然环境等;其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然后,在获得景源统计后,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景源依次评价,分级,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果分析,和景源特征概括。

3、南神道风景区风景资源分析评价

通过对景区景源的实地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发现景区内的景源分布受河谷的分布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景源分布特征为带状分布。资源调查按水域风光、地文景观、胜迹建筑、生物景观类、地方风物类进行收集归类,为下一阶段详细分类做准备。

3.1风景资源分类

通过对南神道风景区风景资源调查,统计获得到69处景源,自然景源34处,人文景源35处。依据南神道风景区景源存赋情况,景区自然景源包括天景、地景、水景、生景,人文景源包括建筑、胜迹、风物,再逐一进行分类,详见表1。

从景源组成结构来看,南神道景区自然景源与人文景源数目基本持平,符合我国风景名胜区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美学特性。两种景源联系紧密,以峡谷景观为大背景,期间众多自然景源与人文景源,是自然与人类的共同发展的结果。

3.2南神道风景区景源定量分析

3.2.1景源分级

以景点作为风景资源评价的基本分级单元,采用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评价等级,其评定的标准是:一级景源应具有名贵、罕见、国家重点保护价值和国家代表性作用,在国内外著名和有国际吸引力;二级景源应具有重要、特殊、省级重点保护价值和地方代表性作用,在省内外闻名和有省级吸引力;三级景源应具有一定价值和游线辅助作用,有市县级保护价值和相关地区的吸引力;四级景源应具有一般价值和构景作用,有本风景区或当地的吸引力。以上述分级标准,将景源划分为四级(表2)。

37朝霞沐峰群云逐狮古道雪晴群峰晓霁桃花洞隐士岩李沟天书谷小宝珠峰金蟾朝圣宝珠托峰天门关三弦岩鬼谷涧箫声涧仙女池青龙泉黑龙潭九道河谷老龙头武当民居姚家寨娘娘庙新楼庄孤魂庙尼姑崖民歌堂佛祖庙赵家垭大捷遗址九道河伏击战遗址起樑盖屋仪式伤安葬仪式祭祀打待尸武当朝山会鳌盖山瀑布猴王庙

四级景源

18五彩池二龙潭大龙潭三龙潭鸳鸯树新楼庄桃花林枫谷亭斩龙崖观龙桥长寿桥三仙娘娘传说天书谷传说孤魂庙传说龙潭传说斩龙崖传说中药材核桃、板栗、柿游龙峡

3.2.2分级结果分析

南神道风景区多为三、四级级景源,缺少影响力大的景源;南神道风景区最具吸引力的景源为吕家河民歌和周边大型山峰为主,二级景点数量也不足。历史原因导致许多人文景观缺少保护,以至于现状主要以遗址遗迹形式存在,以至景源影响力不足,目前亟待对大量景点进行查验修复,提升观赏性,提高知名度,创造合理的景源结构。

1.峡谷婉转、山峦叠翠、景源丰富,山水田园,相得益彰

武当南麓沟谷纵横,峡谷景观丰富。高耸的山峦之中夹着一条条溪涧,峡谷常年溪水横流,自然村落分散其左右。水既是峡谷空间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观赏的风景要素,游线也依水前行。区内的水体景观包括池潭、溪流、滩涂、瀑布等。九道河水质清冽,无一丝纤尘,具有沁人心脾的感染力;黑金沟内,谷水潺潺,木落翩翩。溪流是景区内水景的重要景观要素,其特点是秀丽、婉转、韵味悠长。谷内树木丰茂,古木交柯。由入口往北,峡谷空间愈封闭,愈能感受小尺度之景。大量的人文景观、田园景观均分布在其四周,也是峡谷景观序列上的有机景观要素。

2.汉族民歌、道教文化、石窑文化与神话传说异彩纷呈

南神道区内吕家河村是一块歌唱的土地,人们过着如诗似歌的日子。全村1079人中,能唱民歌2小时以上者120多人,能唱民歌100首以上的80人,能唱1000首以上的有4人。现已搜集整理的民歌达5000多首,记录的曲调有79种之多。2008年6月,吕家河民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寄死窑、三仙娘娘等相关神仙虚幻的传说更是层出不穷。宗教活动“朝山会”,民俗活动“打待尸”等,也充满地域色彩。景区地处武当南麓,受道教文化影响颇深,古道遍布,历史遗迹众多。如景区田畈村的杜阳宫遗址,虽没有史料记载,但所处地的青石墓碑能成为研究线索。

3.自然美与人工美完美契合

景区内分布大大小小的自然村落,人们世世代代在这里耕作、传承,形成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动人画卷:花田桃林、田野山林,炊烟山雨,以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村民。人工的开垦筑屋,千百年来这些人工景观已经与周边自然环境完美融合。

3.2.3南神道景区景源价值分析

1.南神道风景区山地资源丰富,山峰、峡谷形态可视性强。地质结构较为复杂,景区自然次生林遍布,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在观赏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四季变化的色彩美,在生态环境方面营造了良好的基础。

2.发挥了南神道风景名胜区的地理优势,作为武当山风景名胜区的延续与缓冲,丰富和充实了整个区域内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武当后花园”,为大武当风景区增添重要一笔。

3.为非物质遗产保护及继承提供有利条件。吕家河民歌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亟需传承和发扬,景区内还有许多古建筑成了遗址,由于历史的原因,仅以非物质文化形式存在—名称或地名,如娘娘庙、新楼庄。许多体现传统价值观的神话故事传说也应整理,流传。

参考文献

[1]周维权.园林?风景?建筑[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2]周根苗.风景林景观美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林业资源管理,2008.

[3]谢凝高.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与旅游规划的关系.规划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