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专业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农学专业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探讨

李艳伟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问题;措施

一、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1、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缺乏

在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资金缺乏是阻碍推广的重要因素。乡镇技术推广需要政府资金的支持,却不能满足农业技术人员的工资需求,造成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下降,无法达到预期的推广效果。我国一些乡镇地区存在政府私拿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问题,导致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较低。因此,充足的经费是推广的重要基础。

2、农民文化素质偏低

在推广的过程中,农民是主要的对象,但是因为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文化素质较低等,导致推广中遇到阻碍。此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使一些青年劳动力进城打工,农村缺乏劳动力,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一些农民的市场化意识比较薄弱,没有认识到新技术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使其不能及时有效地运用。

3、生态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单一

耕作技术推广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内容。为了提升推广的效果,可以进行示范培训和咨询服务。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科技用于农业生产,但是没有进行科学的普及。因此,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脚步较慢,同时不重视发展生态农业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对经济效益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的对策

1、建立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我国基层政府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提供重要保障。在进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时,相关部门要根据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的农业技术推广策略,使推广的农业技术符合当地农业生产的需求。比如,甘肃省临洮县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结合临洮县的农业环境,引进了新的农业生产技术,设计了合理的推广方式,促进了农业技术的高效推广和利用,为促进临洮县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

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还要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结合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需求,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这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选拔时,要以公平、公开、公正的方式进行择优录取,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的竞争和奖惩机制,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积极性的提升,获得更好的农业技术推广效果。

3、提高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

在进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时,农民是农业技术的主要接受者,农民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他们对于农业技术的接受和理解程度。所以,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应把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作为一项重点内容进行推进。相关部门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还可以在当地举办一些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农业生产经验交流会、农业科技展览、科技下乡等一系列活动,提升农民对于农业生产技术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农业生产新技术的热情。当地政府还可以颁布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回乡就业,培养出新一代的高素质农民,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向“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方向发展。

4、建立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信息来源

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信息来源,加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推广农业技术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快速推动农业技术转变为生产力。故而,政府部门应该重视起农业基础技术的宣传,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促进农业技术的宣传。其次,政府可以引进村村通电视、网络等拓宽信息推广的渠道,建立全面的覆盖式信息系统,使农民及时了解到最先进的技术,加快技术传播,扩大宣传推广范围,促进农业技术的使用。

三、完善农民长效机制的有效措施

1、优化培训服务体系

虽然在改革之后我国农村的经济实力与教育水平都得到了不断提高,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依旧存在一些差距。因此,更加应该将农民作为培训长效机制的主体,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优化农民培训服务体系、完善农民培训教育体系以及增加农民参加培训宏观调控力度,来达到提高农民培训效率、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目的。除此之外,也应该强化教师的资格认定程度,通过制定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标准与内容、安排具体的培训项目,来促进农民培训的长效发展。

2、优化教师人才队伍建设

2.1、定期的开展专职教师教学岗位竞赛活动。教师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选择命题,结合投影仪与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在现象讲解,并由全体员工进行评分,以形成比学赶超的教学环境。2、吸纳乡土人才担任扩大业余教师队伍。其中应该注意农业生产一线的“土专家”“田秀才”、营销大户以及致富能人中任用教师,以将其丰富的生产经验和农民需求的优势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出来,当然也可以聘请为培训机构业余教师。3、建立业务学习小组。将以全县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发展方向作为依据价格,本校教师按照类别分为果品业务、蔬菜业务以及畜牧业务三个小组进行学习,并明确任务目标、制定制度、措施以及奖惩办法,来形成制度化的学习方式。4、在生产一线提高培训质量。培训教师通过体验下乡蹲点任务来投身农业技术推广的教学、蔬菜产业园区的建设工作等,做到常参与、接地气、提能力、勤实践,进而改变专职教师缺乏实践、理论扎实的缺陷。

2.2、建立健全培训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工作的顺利进行都应该在一定的框架之内才可以得到保证,在农民培训教育工作中同样如此,我国农民培训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逐渐有了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体系。但是,在建立之初具有内容比较简单、法律规定比较迷糊以及没有明确出台条例的缺陷,虽然这些缺陷在培训工作的进行中得到了弥补,但是为避免缺陷的再次出现,农民培训机构更加应该健全相关的培训制度,以达到推动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3、多角度组织农民培训工作

3.1、提高培训的信息化程度。以科技人员包点、确定科技示范户为主的培训形式作为农民培训的主要形式,并应该将良种良法到田、科技人员到户、技术要领到家的培训原则突出出来,以综合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以及实用性。2、全方位组织农民技术的培训工作。深入乡村并将培训工作开展到农民家门口,坚持普及性培训以及系统性培训相结合的有效形式。3、組织农民培训项目。例如,在最近几年出现的“农民创业培训项目”、“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多种不同的项目。在这些项目实行并取得不错的成绩之后可以结合大力推广宣传,也就是扎实培训基层建班的形式来促进蔬菜、果品以及畜牧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可以帮助农村培养一批“善经营、懂技术、爱农业”的人才队伍。

4、优化协调机构

为了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步伐,相关部门应该针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设立实际且专门的协调机构,以及时解决农民问题、满足农民需求。教育部门、农业部门等都可以作为协调机构,同时也应该以此制定农民教育的基础框架,帮助农民可以适当的接受监督、指导以及协调。这样一来便可以大幅度地加强农民培训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并保证农民培训长效机制的应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创新,符合时代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在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科学、准确并稳定地推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从而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建立高效运行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才博.浅析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家参谋,2017(10):70.

[2]李菊英.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經济与科技,2017(17):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