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存到生活——扶贫安置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3

从生存到生活——扶贫安置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王元桢

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贵州省贵阳市550081

摘要:在国家的大力扶贫政策下,贵州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扶贫攻坚战,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团体,都在贡献着力量。这是一件好事,但在操作过程中会面临诸多困难,尤其是安置问题,如何让贫困农民有长效的生存机制,不是一个简单的给房子能够解决的,其实放大了看是当今社会的新三农问题,以及在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乡村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比如乡村和城市的发展模式差异化,从城乡一体化转化到城乡统筹的观念性改变。现在大量的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速度很快,这里面有好的方面,也有为政绩等功利的一面。总之,建设要跟上时代趋势,但也要思考,也要科学发展。贵州省政府在乡村发展的定位上提出既要发展也要保生态的底线是值得赞赏的,尤其是提出的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政策具有相当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是农村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杰出实践。

针对于一个项目而言,从规划的层面,并非只是就空间而空间设计,了解趋势,理解政策,制定出发展方向,才能够让规划很好的落地,因此这里的规划,是内容规划和空间规划的双重规划,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这是规划的核心价值。并且,内容离不开运营思维,设计师如果对全程开发有所认识,必然知道最终经济效益的产生离不开运营的作用。运营虽然是后期的但却能够反过来影响规划决定内容属性。还有就是建筑,建筑的风貌,美感是直指人心的,任何的活动都是人的行为的复杂体现,人在空间里感知到的最直接的就是建筑,以及建筑、环境和内容所营造的氛围。因此一个好的设计是综合而复杂的,是一个设计师素养的集中体现。

本文重点讨论的是就实际项目从设计的角度并延伸到其它领域探索扶贫项目的发展,分享整个策划和实施过程,以及针对过程中突出性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的研究,抛砖引玉,不足之处请大家包涵指正。因为是政府主导项目,在土地流转、政村联动、合作社等政策方面,设计提出了思路,具体操作是由政府平台公司完成。

关键词:扶贫;规划;长效发展;运营

一、阿喀琉斯之踵

阿喀琉斯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参加特洛伊战争的一个半神英雄,希腊联军第一勇士。海洋女神忒提斯和英雄珀琉斯之子。因出生后被母亲浸在冥河水中,除因为忒提斯怕其淹死而抓住未沾到冥河水的脚踵(或用天火烧去凡人部分的躯体用神膏恢复,后忒提斯因被珀琉斯发现而停手离开,所以留下脚踵)外,全身刀枪不入。在特洛伊战争中杀死特洛伊第一勇士赫克托耳,使希腊军转败为胜。后被帕里斯受到太阳神阿波罗指引或加护的暗箭射中脚踵而死。

本项目启动于2016年初,地址位于贵州盘县(现盘州市)火铺镇,以精准扶贫和移民安置立项。项目选址在原盘县三线建设时期遗留下来的厂区以北三公里处(图1),用地基本为荒地和林地(图2),地形为丘陵,有明朝时期的近500米古驿道遗址(图3)。因为是扶贫和安置项目,拟建解决1000多户的安置用房。县领导并希望能够结合古驿道打造文化项目,结合现代农业打造现代农业观光,并带动村民就业。初衷是好的,单看每一项都是很好的项目,但如何组合从而进行合理规划,到达这个目标却是不简单的。光给农民住房,离开了土地,他们如何生存?现代农业的打造在这个方面政府是没有运营能力的,如何招商,通过什么吸引投资?甚至能做什么产品都不是简单的拍脑袋就行的。(这一点我的一个贵阳投资人朋友,在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投资了现代农业,种植了某些花卉本用于观赏,但由于前期缺乏调查没有对气候土壤等有效了解,种植的花卉全部无法存活,后来我跟他说就算存活,也没有形成产业,仅仅是观赏是昙花一现的方式,只有将种植和产业链结合才是长效的。任何的现代农业首先是农业,是成熟的生产、加工、销售渠道,首先要保证这个基础是成立的,才能去升华到其它领域形成附加经济效益。比如西班牙的西红柿节,西红柿本身是有产业价值的,在此基础上塑造文化,打造西红柿节,吸引游客。这一点至关重要,不要和某些地理名片混淆,那些纯粹观光的比如樱花等,那是已经长期形成文化辐射后产生的经济价值,两者不可等同)。古驿道文化如何打造?它和安置项目的调性不统一,如何结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便会发现,不要说多维共振,就算是单一项目要想塑造成功都不轻松。扶贫安置想法很好,看似完美,但其弱点却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搬得进却留不住。之所以提到阿喀琉斯之踵,正是看到在这种完美的构思之下,有一个痛点,一个长效的生存和发展的痛点,哪怕政府决心再强执行力再强,由于没有社会力量和市场考量,正如阿喀琉斯强大的体格下,那容易受伤的脚踝,一旦伤及,失去的是活力。我们不能再造空城,把好事变成了遗憾!

二、二郎神之眼

现象学有个术语叫“还原”,用胡塞尔1的话“zudenSachenselbst-回到事情本身”,就是说看待一个事情要悬置自己的各种主观想法,如剥洋葱般还原到事情本身的最初面貌。就设计而言,要尽量看清各种条件,不能只看到镜头里的部分,要像二郎神的第三只眼睛,看到“视域外”的事物。要理清项目处境,这个处境包含了政治、人文、环境、交通、地理、等诸多因素,要对各种条件“还原”,还原到最真实的状态,最后的规划生成,是通过这些条件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生成的,它们是隐形的力量,这些力量决定了最后的结果,我们要做的就是挖掘形成力量的各种条件,拆解处理、解码编码找到这些力量,生成结果,而非直接假定一个结果。

规划前期调研了大量的基础数据,诸如区位、自然条件、人口密度、人口结构、经济、旅游发展(图4)等等,这里不展开说明,通过筛选、叠加博弈后几组要素对设计起到核心影响。首先要知道在这里要做什么能做什么,这离不开人的需求,还原人的需求就很容易了解要做什么。安置首先解决居住和生活配套,除了解决自身需求以外能够辐射配套匮乏的火铺镇。火铺镇在城镇化进程中正在不断完善物质配套,但缺乏为市民提供的户外生态休闲公园,并且盘县是贵州龙的发现地,本案用地拥有良好的生态资源可提供区域居民亲近自然的山体公园,同时可塑造成生态恐龙园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节假日出游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基地周边的胜境关是云南通往古时贵州的第一站,走的就是基地内残存的古驿道,那时是官道。这是重大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为项目打造文化旅游提供文化基础,同时也是项目打造与其他旅游景点形成差异性的重要条件。火铺镇现有农副产品加工厂、茶叶加工、旅游功能服务区,功能齐全,基地位于中部城郊型的农业发展区,综合发展经果林业、畜牧养殖,形成城市副食基地,基地内林地覆盖率高,副食产业可以选择林菌结合,林禽结合,林禾结合(喜阴植物)、中药材等(图5)。火铺镇和平关镇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的原料需求也可能成为本项目另一个盘活经济拉动就业的产业支撑。

最终,通过产业和旅游扶贫,安置人口有很好的配套,有可就业机会,有舒适的生活环境,搬得进自然就留得住。在解决了生活的基本需求后,结合自身及邻近的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历史风貌、文化特色的旅游古镇,从城市休闲提升至文化旅游目的地,并作为区域旅游品牌支撑与周边旅游项目整合成为大旅游板块,相互借势,链接共赢,一步步从一个普通的扶贫移民安置项目,转化成多元扶贫加产业加旅游的综合性可持续发展项目模式。

三、编码

计算机中把一组代码编辑在一起成为一个可用的程序是为编码。世间万物的结果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这些因素或者说力量有汇合有冲突交织杂糅乃至于最终得到结果。本案正是因为许多要素最终汇聚成三股决定性力量为此发展生成了三部曲。首先解决安置刚性配套需求,除了安置房外,要建设商业配套以及为村民将来获得经营性收入的商铺,建设学校、幼儿园、超市等,这是基础型配套。再结合自然山体和沉陷区打造生态公园。结合古驿道发展文化旅游。并发展现代农业为村民提供长效生存机制,现代农业中的观赏性种植同时促进了旅游。这样一个以普通移民安置工程逐步升华为文化旅游项目有了可操作性。这也是上文提到的,首先要解决的是项目自身价值成立的前提下,附加形成其它领域经济价值。在明晰了所要做的内容后,业态细分呼之欲出。吃住行游购娱的体验中,吃农家饭、美食一条街,住客栈、住民宿、住精品酒店,环古镇骑行跑步、在书画院感受人文,游生态恐龙公园、湿地公园、游文化步行街,购土特产、绿色农产品,看电影看戏曲、在酒吧电玩城娱乐。项目融入了复合行为,既不是单一的安置,也并非与现实情况脱离的高大上旅游。“盖古有寻龙之技术,无造龙之匠工,功高大禹,因势利导而已”。把产业内容、商业内容、文化内容三大内容想清楚整明白。

除了空间和内容,最终的体验者回归到人,所以离不开人的知觉体验。近几年由于旅游项目的快速发展,大家更多的喜欢探讨宏观的问题,但是无论是就项目落地还是建筑师的精神世界而言,微观的人的感知是不能不去细致入微关注的。记得王澍老师说他不喜欢宏大叙事,喜欢用小的东西去瓦解大。以我的理解,就是世间万物都是由无数的“小”编码成“大”,所有东西其实都是小,都是微观世界,只是组合叠加的不同。而作为人的尺度和可知觉范围,正是小的世界,微观的世界。眼耳鼻舌身在投射“意向弧”的同时获得意识反馈,身体的各个器官的感知相互作用形成意识和记忆。

五、总结

探索,就是在实践、学习、挑战、跌倒、爬起、总结,如今已走进了多极发展的时代,过去十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我们学习西方崇拜西方,在城市中快速建造、模仿、复制,城市已然为千城一面的高密度混凝土森林。如今,城市不再适宜大规模快速建造,而是走向了精细化的城市更新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文化回归和民族自信的提升催生了对传统文化和本土记忆的再次认同。于是,我们开始思考自身文化与建设的关系,并愿意探索和发展出适合自己的道路。城市的高饱和度状态,宣告已经经不起任何冒险的实验。随着城乡统筹建设时期的到来,美丽乡村、文化古镇的建设成为了我们探索这条道路的路基。国家精准扶贫的战略要求,进一步加速了从农村开始布局,城市和乡镇不同格局观的发展理念。未来乡镇的建设会尤为重要,并势必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建筑师我们投身在时代发展中战斗在一线,这是我们的机遇同时也要求具备更高维度的思考方式,设计素养和实战经验。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虽然唯心,但恰当的反应了现实。本案作为一个三边工程,快速立项,快速设计,快速实施,有积极的一面,决心大执行力强,推进速度快。也有存在问题的一面,前期研究深度不够,实施过程中面临反复修改,给设计和施工带来很大困难。设计与施工的精细程度不够,甲方对项目自身定位理不清,不坚定。片面地想植入其它项目的内容,缺乏完整运营思路。我们的建议是招商运营提前构思,不要到节骨眼上再去“撞大运”。最好是引入成熟的整体运营团队,谈好合作方式,做好线上线下的双重运营,这不是随便一个团队都可以做的,尽量通过别人好的团队盘活项目同时让自己的管理团队从中学习。还有就是在扶贫方问题上,我们应当更加主动的思考和行动。这里引述贵州?丹寨县?杨武乡?基加村苗族张秋佐顾的一段话,这是给我印象极为深刻的一段话:“现在,由于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性选择出去,现在村子留下都是老人和小孩,留守儿童和老人现象严重。我一直忘不掉大学时过节的时候妈妈给我的电话“秋,又吃新了,你又是不在家,其他人也不在家,就我一个人过,你要照顾好自己”,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妈妈的心碎声而我显得那么无奈。我们希望蜡染手工艺产品回归生活,得到人们的认可,让手工艺人得到一定的经济保障和社会认可,让手艺人回归,回到亲人身边”。新的三农问题所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大量的农民不再在农村了,劳动力流失,土地荒废,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想离开,而是资源配套、贫富差距等一些列社会问题所造成。留在故乡留在亲人身边本身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们应该让这个事情变成选择题,选择留在故乡也挺好。所以无论是旅游扶贫也好、现代农业也罢,成立农村合作社,把“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挖掘民间手工艺,通过景区作为平台提供商机。配套设施的建设与完善让农村生活变得美好,这是留住乡愁,不仅仅要留住城里人的乡愁也要留住村里人的乡愁。这些措施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而是我们有没有去想有没有去做。

当然,虽然面对诸多困难,但无论是政府领导、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多方都在尽各自的努力,克服了前期的困难使得项目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这里要感谢盘州市委领导的肯定,业主单位的支持,兄弟单位的齐心合力,大家为这个项目都在付出,非常的感谢大家,希望能有圆满的结果,我们努力过!

注释:

120世纪奥地利著名作家、哲学家,现象学的创始人,同时也被誉为近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2吉尔?路易?勒内?德勒兹,法国作家、哲学家,后现代主义的主要代表人之一

3亨利?柏格森,法国哲学家

参考文献

[1](法)亨利?柏格森著.吴士栋译.《时间与自由意志》.商务印书馆.1958年

[2]王理平.《差异与绵延》.人民出版社.2007年

[3](德)埃德蒙德?胡塞尔著.张庆熊译.《欧洲科学危机与超验现象学》.中国工业出版社.2004年

[4](德)埃德蒙德?胡塞尔著.倪梁康译《内时间意识现象学》.商务印书馆出版.2014

[5](法)莫里斯?梅洛-庞蒂著.姜志辉译.《知觉现象学》.商务印书馆.2012年

[6](意)伊塔洛?卡尔维诺著.张密译《看不见的城市》译林出版社.2012年

[7](美)斯蒂芬?霍尔著.符济湘译.《锚》.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年

[8](美)阿莫斯?拉普卜特.《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9](法)德勒兹加塔利著.姜宇辉译.《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千高原》.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