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养老社区总体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浅谈养老社区总体设计

吴雪莉

上海戴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日益严重,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养老,因此需要社会化的服务和帮助跟进到老年人家庭,同时也为中国养老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满足老龄化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本文介绍了养老社区的概念及规划设计中现存的主要问题,总结了养老社区的规划原则及模式,旨在今后的规划设计中立足实际需求,创造老龄化的和谐社区。

关键词:养老社区老龄化规划原则布局模式

一、前言:

中国老龄化的发展状况显示出:到2025年中国老年的人口能达到20%,中国老龄化增速快、规模大、未富先老。随着老龄化日益严重,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我国主张建立居家为基础、社会为依托的,机构养老为支撑的体系,全国的标准是“9037”,北京市是“9064”的标准,指的是90%是居家养老,6%为社会养老,4%为机构养老。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体能特点、社区的功能布局等因素,使养老社区能更好的为老年人提供适宜生活环境。

二、养老社区的概念:

养老社区是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成片开发、建设的老年住宅楼栋的集合体,其配置有老年人辅助设施,并应具备一定的城市功能或配套机能。

三、我国养老社区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养老社区的现状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配建于普通居住区中的养老社区或养老住宅,一种是专门建设的综合性养老社区,还有一种是结合旅游、养生地产开发建设的度假型养老社区。但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1.缺乏有效的养老社区建设标准

已有的老年建筑相关规范如《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中,由于考虑到普适性的要求,通常会更多地强调无障碍等基本设计原则,而对于养老社区中如何针对老人的特殊要求进行设计讲解得并不详细,不能较好地指导养老社区规划设计。

2.养老社区的规划设计不合理

在进行养老社区规划时不知如何做到与老人生活相关,仅限于建设高尔夫球场、温泉,让居住房间达到几星级别等等。养老社区在规划时不仅仅是增加一些老年活动场地或者设置无障碍坡道,而是应该针对老人需求有特殊分析,特殊设计。

3.综合环境设计不合理,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出行需求环境单一,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特殊生理需求。

四、养老社区的规划原则:

养老社区服务对象主要是老年人,要以老年人生活环境的安全、舒适为目标,所以在规划布局上要注重功能、交通、建筑和环境的设计。

1.养老社区所服务的老人大致可分为可自理型老人,借助型老人以及介护型老人,为满足三种类型的老人的需求,应设置独立生活区、介助生活区、介护生活区等,每个生活区根据服务人群的多少有相应的公共服务区。在社区内有社区级、组团级的商业、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2.道路规划中的主要道路设计上:既要人车分流,保证老年人在社区内的出行的安全;又要就近停车,为了让车辆在必要时可以停靠在楼栋出入口附近,接送行动不便的老人及紧急时停靠救护车等。步行道路系统设计上:根据老年人行动缓慢的特征,步行道路应设置简单的流线且环形连通,直达区内各个活动场所,同时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步行迟缓及轮椅的使用,设置无障碍道路。

3.在环境设计上,由于老年人大部分时间都在社区生活,因此要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有社区级、组团的公共绿地和活动场所,为老年人提供社交、娱乐、健身等场所,营造一种组团生活、亲情生活。

4.养老社区对日照通风卫生要求,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因为老年人的生理机能、生活规律及其健康需求决定了其活动范围的局限性和对环境的特殊要求,尤其是部分老年人因为身体不便,常年卧床,对阳光有更多的渴望,规划上应尽量争取南向布置住宅,减少东西布置,避免纯北向住宅布置。

5.配套设施合理布局,并满足老年人生活出行及精神方面的需求。养老社区配套的分区,应注意动、静分区和主、次分区。一些大型、常用的配套设施,例如社区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健身中心等可集中布置在社区入口等人流集中场所,营造热闹氛围,并要注意与老人居住组团分开,以免声音上的影响。一些可兼顾对外经营的设施(如医院、药店)可靠社区边沿布置,方便社区内外的人员共同使用。小型、常用的服务设施宜重复、分散地设置。同时由于我国老人日常生活中的出行方式仍以步行为主,常用服务配套宜在老人的适宜步行范围内。

6.建筑功能布局上应灵活设计,不同的居住类型由于功能配置需求不同,其建筑形式会有所差异。为健康老人而建的老年住宅可以是单元式,而为半自理或不能自理老人设计的住宅通常会采用廊式,走廊及走廊侧放大空间兼有活动、服务和管理功能。从建筑布局上来看,健康老人居住的老年住宅与普通住宅类似,可以是单元楼栋状;而可提供照护服务的老年公寓出于管理效率的考虑,宜采用集合式居住的形式,建筑内部应有走道连通,建筑布局通常为工字形、王字形、L形、E形或鱼骨形等等,在保证南向房间最多的情况下兼顾服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7.做到全区无障碍设计。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无障碍设计是全区老年设计的关键。

五、总图平面布局模式:

养老社区的功能大体可以分为居住功能区、公共活动区和后期服务区三大类区域,三种功能区穿插布置,合理分配,形成不同的建筑形态和布局模式。养老社区的布局模式根据功能和建筑形态,主要分为分散式、集中式和散点结合三种模式。

1.分散式布局

依据地形或环境特点,将老年住宅错落布置的一种形式,一般是低层为主,其休息、服务等设施和建筑都零星散落各处。这种布局可以充分保持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人亲近自然,具有浓厚的园林气息,利于营造多层次的空间和优雅的自然环境,但是会占地较大、造价较高、并在管理上带来不便。这种模式一般选择在郊区或者风景区。

2.集中式布局

集中式布局是指将全部功能组成部分包括居住、娱乐、康体、护理等,全部集中在一栋建筑之中。这种优点是便于集中管理,资源有效利用,设备配套可以自动化、管道化,使用也比较方便,占地面积节省,可以为老年人活动提供很多室外空间;缺点是更加依赖电梯,造价变高,因为功能集聚会彼此干扰吵闹。这种模式一般选择在城市中。

3.散点结合式布

散点结合式是吸取分散式和集中式的优点,居住功能集中在单独建筑物并分散布置,公共服务功能集中布置在一组建筑物中,其间有良好的联系。这种模式既可以节约用地资源,整合服务设备,又可以考虑到老年人对低层居住空间的需求,营造多样丰富的室外空间。这种布局一般用于郊区或者风景区,但是城市也可以考虑这种模式,尤其是旧城区的改造,旧城区建筑密度高,难以有新的用地和合适的建筑进行改造,可以将改造后的居住单元分散在住区中,和一般住户混合居住,然后部分居住单元和所有的服务设施集中布置。

六、结束语: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社区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地产界的新兴产业,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更应该立足实际需求,创造老龄化的和谐社区。老年人对居住环境需求是多方面的,在规划我们既要时应摆脱一般居住区规划的既定思维方式,又要考虑老年人群的特殊要求,并在规划布局和建筑功能形式上进行创新,努力为老年人营造适合他们的生活环境,这是我们每个建筑规划设计师不可推卸的社会使命与责任。

参考文献:

[1]郭旭王大春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实施指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9

[2]洲联集团养老地产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12

[3]布拉福德?珀金斯,等.老年居住建筑.李菁,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哈尔滨建筑大学.JGJ122—99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1999

[5]建设部.GB/T50340-2003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