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急腹症诊断与治疗中腹腔镜技术的运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普外科急腹症诊断与治疗中腹腔镜技术的运用分析

陈颖俊

(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普外科湖南常德415101)

【摘要】目的:分析普外科急腹症诊断与治疗中运用腹腔镜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样本均为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急腹症患者,样本量共70例;样本选取时间为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根据不同诊断与治疗技术划分组别,施行传统剖腹术的33例为对照组,另施行腹腔镜技术的另37例为研究组,对比2组诊断与治疗的效果。结果:2组诊断结果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早期进食时间、术后早期下床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等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技术诊断和治疗普外科急腹症的效果显著,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普外科;急腹症;诊断;治疗;腹腔镜技术

急腹症主要是指发生在腹腔、盆腔中以及腹膜后组织和脏器上的急性病理性变化,普外科急腹症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且该类型的疾病发病较急,病情进展较快,病因较为复杂,一直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难点[1]。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普外科急腹症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越来越显著[2]。本文主要研究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普外科急腹症诊断与治疗中运用腹腔镜技术的临床价值,并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方法

1.1样本资料

本次研究样本均为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急腹症患者,样本量共70例;样本选取时间为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根据不同诊断与治疗技术划分组别,施行传统剖腹术的33例为对照组,本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7例、16例,年龄为21-63岁,平均(36.69±1.52)岁。另施行腹腔镜技术的另37例为研究组,本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0例、17例,年龄为20-64岁,平均(36.74±1.58)岁。对比2组样本资料,其结果显示(P>0.05)。

1.2纳入、剔除标准

(1)纳入标准:本次所选样本入院后均行术前检查,结果显示:体温在36℃以下或38℃以上,呼吸的频率在20次/min以上且心率在90%次/min以上;研究均与患者及家属签署“本院知情同意书”。

(2)剔除标准:本次所选样本均剔除处于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患者,剔除腹腔中出血性炎症者,剔除有消化道出血倾向者,剔除腹部开放性损伤者,剔除腹腔间隙综合征者。

1.3方法

2组患者入院以后,均给予其术前常规准备,包括:常规补液、纠正酸碱平衡紊乱、胃肠减压、抗感染等;同时,严密监测2组患者生命体征、并行全身麻醉;待麻醉成功以后,给予对照组传统剖腹术,具体方法为:取患者平卧位,并在接近病变的位置处行一个切口,观察病变的位置、发病因素以及疾病的类型;并根据诊断结果给予患者相对应的手术治疗。

研究组则在麻醉成功以后建立人工气腹,保持气腹压力在12-14mmHg之间,从患者脐部置入腹腔镜探查患者发病部位、疾病类型,并在腹腔镜的直视下行手术治疗;对于诊断不明或探查较为困难的患者,须立即中转剖腹探查,以便延误病情。

1.4效果评定

记录2组诊断结果以及治疗效果,其中,治疗效果包括: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的长度、排气时间、早期下床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平均住院天数等。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行双侧检验,且P<0.05时,有统计意义。其中,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s)描述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

2.结果

2.1对比2组诊断结果

37例研究腹腔镜技术诊断结果显示,阑尾炎10例(27.03%)、肠梗阻9例(24.32%)、胃肠道溃疡并穿孔5例(13.51%)、肠扭转4例(10.81%)、非胃肠道疾病6例(16.22%)、肠系膜血管病变3例(8.11%);

33例对照组显示阑尾炎9例(27.27%)、肠梗阻8例(24.24%)、胃肠道溃疡并穿孔4例(12.12%)、肠扭转4例(12.12%)、非胃肠道疾病5例(15.15%)、肠系膜血管病变3例(9.09%);组间诊断结果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

2.2对比2组治疗效果

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早期下床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等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2.3对比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仅出现1例腹胀,并发症发生率2.70%;对照组出现切口感染2例、疼痛2例、腹胀2例、肠粘连2例,并发症发生率24.24%,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对于普外科急腹症患者来说,手术除了能够探查疾病发病部位、明确疾病类型以外,还能够及时治疗病灶,进而促进患者的康复[3]。传统的剖腹手术虽能够进一步明确疾病的类别、部位等,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术后康复较慢等[4]。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因其微创、疼痛较轻地优势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地应用,其与传统剖腹术相比,①腹腔镜技术无论是探查还是治疗都属于微创,只需在患者的腹部进行打孔,并借助脐部置入腹腔镜即可实施诊断和治疗;②腹腔镜技术能够在腹腔镜的直视下对患者的整个腹部进行探查,有效避免了传统剖腹手术腹部脏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不足[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行传统剖腹手术的对照组和实施腹腔镜技术的研究组相比,两组诊断的结果显示(P>0.05),由此表明,腹腔镜技术诊断普外科急腹症的确诊率较高。本次研究还显示,经腹腔镜技术治疗后的研究组,其平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早期进食时间、术后早期下床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等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与汪力等[6]研究中“运用腹腔镜技术行腹部探查的观察组,其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期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P<0.05)”这一结果基本一致;证实,腹腔镜技术治疗普外科急腹症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改善预后,且安全性更佳。但值得注意的是,腹腔镜技术须建立人工气腹,而术后气腹排出若不彻底,极易增加术后腹胀发生几率,此外,手术的时间、术前准备等也会影响到腹腔镜技术术后腹胀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相较于传统剖腹手术,腹腔镜技术用于诊断和治疗普外科急腹症的效果更为显著,但在行腹腔镜技术探查和治疗时,应尽可能地排出气腹,并严格把握引发腹胀的因素,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进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杨进.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急腹症探查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10):32-34.

[2]林国玲.腹部及阴道超声联合应用在妇产科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22):3420-3422.

[3]徐流立.5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临床诊治方法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05):719-720.

[4]梁承友,周亦,殷宏毅,等.腹腔镜探查术在急腹症中的诊治应用(附62例报告)[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9):78-80.

[5]闫峥峥,王晋喜,柴嘉穗,等.腹腔镜在消化性溃疡穿孔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4):555-556.

[6]汪力.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