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效果分析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效果分析与研究

李云仙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普文中心卫生院666102

【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进入我乡镇卫生院的偏头痛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试验组采用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39例(97.5%)明显高于对照组34例(85.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偏头痛采取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关键词】针灸;偏头痛;效果分析

作为临床中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类型,偏头痛持续4-72h左右,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该病属于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有相关研究显示,男女发生比例在1:2-3[1]。偏头痛的发病目前并不是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内分泌和代谢因素、饮食和精神因素有关[2]。由于偏头痛的频繁发作不仅影响到患者的生活与工作,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睡眠,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介于此,本文拟采用针灸治疗偏头痛进行临床分析,现具体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进入我乡镇卫生院的偏头痛患者80例,纳入标准:符合临床中关于偏头痛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心血管、肝肺肾等脏器疾病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男性15例,女性25例,年龄在18-67岁之间,平均年龄(39.29±6.77)岁。试验组40例,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在23-83岁之间,平均年龄(40.03±6.59)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深圳市中联制药有限公司,5mg*20s,国药准字H44021801)一次5mg,一天一次,7天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试验组采用针灸治疗,选择患者合谷穴、太冲穴、百会穴、中渚穴、天井穴、头维、率谷、太阳、正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强刺泻法或虚补实泻法,每次留针半小时,1天一次,半个月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显效:患者偏头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无恶心呕吐。有效:偏头痛症状基本得到控制,发作时间与频率大幅度减少;无效:治疗前后无太大差异。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1.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临床效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5.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临床中将偏头痛分为无先兆偏头痛、有先兆偏头痛、视网膜偏头痛、偏头痛并发症等。不同的偏头痛类型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针对偏头痛的诊断,需要结合偏头痛的发作类型、家族史、临床表现以及神经系统检查进行综合判断[3]。关于偏头痛的治疗,其目的与减轻或者终止头痛发作、缓解伴发症状,预防头痛复发为主。临床中的治疗以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为主。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即采用药物治疗方式,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是一种钙通道阻断剂,能够防止因缺血等原因导致的细胞内病理性钙超载而造成的细胞损害,具有缓解血管痉挛、改善前庭器官循环、抗癫痫、保护心肌等作用。临床中主要用于防止晕动病、顽固性荨麻疹、偏头痛、癫痫等。而本次试验组采用针灸治疗,在中医中,偏头痛又被称为“脑风”、“真头痛”等,认为偏头痛属于内伤头痛范畴,与肝、脾、肾有关。认为偏头痛的病机主要是风和瘀,风表示偏头痛起病急,反复发作,头痛剧烈,来去突然,而瘀则认为偏头痛式因瘀血滞留导致局部血运不畅,从而引发某个脏器的功能失调,出现病变。因此针对偏头痛的中医治疗应该以调理脏腑、行气活血、疏通经络为主,以肝胆经、足阳明经穴为主[4]。合谷穴能推动天部层次的气血运动,向天部层次输送水湿云气。具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的功效。太冲穴主治头痛,眩晕等,具有燥湿生风的功能。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通过针刺百会穴,能够促使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得到改善,使脑组织细胞有一定恢复。头痛患者脑组织含氧及血流量明显降低,针刺后改善了脑组织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及血流量,从而起到通络止痛的效果。百会穴具有升阳举陷,益气固脱的功能。中渚穴具有清热通络,开窍益聪的功效。天井穴主治癫痫,偏头痛等痛症。头维穴主治头痛、眩晕等。率谷穴主治头痛,眩晕,呕吐等。太阳穴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等作用。针灸治疗改善偏头痛的医学机理:通过利用针灸刺激的方式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和血管舒缩功能,能够实现对脑血管舒缩功能的良性调整,有效改善脑血流情况,对环节脑血管痉挛,改变脑组织血供需求有着积极作用。另外针灸还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能够调节细胞膜内外的信号传导系统,从而减少血浆蛋白外侵,保持人体体液平衡。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5.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针灸治疗偏头痛具有良好临床效果,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在基层医院开展更加具有治疗价值。

参考文献:

[1]朱颖,于明,韩薇等.氟桂利嗪联合天舒胶囊与针灸治疗慢性偏头痛的成本-效果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3,27(12):3010-3011.

[2]崔旻,刘继霞,李秀英等.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33(03):226-227.

[3]曾令虹,栗刚.针灸治疗偏头痛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活性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5,29(10):1971-1974.

[4]姜进平,张苏婉,程肖芳.32例偏头痛的针灸穴位注射治疗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21(04):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