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国土空间规划技术路径及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8
/ 2

市域国土空间规划技术路径及实践

汪蜜

黄山市国土勘测规划院245000

摘要:加大我国现有市域国土空间规划力度、加大各大城市开发水平是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等经济效益、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力度、促使城市与生态平衡的关键措施。因此,本文对我国市域国土的空间规划技术流程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以我国安徽省黄山市为例,结合空间规划技术对具体规划实践方案展开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市域国土;空间规划;技术路径;实践方案

一、针对市域国土空间规划的技术

第一,对开发区域内的国土开发及规划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在分析时坚持以全国主体功能区的开发规划相关指标规范和当地省级主体功能区开发规划相关指标规范为基准,将国土开发、水土资源、生态环境等几大因素作为开发过程中必须明确的几大要素,对该区域的开发目标和规划要点进行全面结合,全面了解该区域开发具体情况;第二,对指数评价法、判别评价法以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使用,借助科学的计算方式结合SQL对该区域内的国土初步规划方案内容进行查询和分析,在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结果后针对结果在坚持以城市空间充分规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提升农业发展小效率为基本要求对规划方式进行优化,根据空间定位、空间结构以及重点任务三大指标提出规划实践方案,完成空间规划。

二、实际概况及主要空间分布特点

1.安徽省黄山市的基本国土空间概况

安徽省黄山市总土地面积约为9807平方公里,地处皖南山区,皖浙赣三省交界处,被称为“三省通衢”。黄山市下辖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3个区,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4个县,包括55个镇、46个乡、4个街道。由于受地区地貌形式影响,黄山市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该地区平地区域较少,地下矿物资源种类及数量较为丰富,且绿化面积较广,水资源总量较大,但由于受该地区本身地质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对于该市域内的主体功能区仍在规划过程中,仍需要进一步规划与优化。

2.针对黄山市国土空间的评价结果

第一,确定评价体系。在针对黄山市国土规划形式进行评价时主要依据该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现状,根据相关资料并运用加权求和或GIS空间叠加进行逐级归并,采用专业知识分级或GIS自然分等分析工具进行等级划分。

第二,提出评价结果。针对黄山市现有国土开发水平和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该市内因水资源丰富的特点,在对水资源进行开发时水土资源配合系数较高,且根据现有国土分布形式和地区情况来看其国土空间开发前景比较客观,但整体上来说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存在格局分布模糊、开发科学性低以及国土空间层次结构不够明确等问题,因此可结合市域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流程进行进一步开发和优化。

三、市域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实践方案

1.对城市空间的规划实践方案

(1)空间定位

规划对黄山市城市空间承担的主要职能及战略进行梳理,通过职能定位明确城市空间形象,通过战略定位明确城市空间愿景,进一步强化城市空间作为全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主要承载区的职能,将其发展成为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示范区,以及民族文化、山水园林风貌的集中展示区。

(2)空间结构

规划依托黄山市面临的发展机遇,规划构成“一群两轴两区”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其中“一群”指的是南部城镇群,以黄山中心城区为核心,建成黄山城镇密集区,与城市呈一体化发展、密集分布的城镇群圈层。南部城镇群范围包括屯溪区、徽州区、歙县和休宁县行政区域范围。重点建设区域包括黄山市中心城区、休宁县城、歙县县城以及它们的拓展范围,该圈层内将成为市域城镇体系中的城镇重点发展地区。“两轴”指的是东西向、南北向两条城镇发展轴,以慈张线、皖赣铁路、杭瑞高速(G56)为依托,沿线城镇密集,规模大,发展基础良好,是黄山联系杭州都市圈、浙中城镇群、武汉都市圈的纽带,进而融入“长三角”城镇群的重要通道。“两区”指的是环黄山城镇建设协调区和世界文化遗产地城镇建设协调区。环黄山城镇协调区以黄山风景名胜区为核心,以黄山区的汤口镇、甘棠镇、焦村镇、耿城镇、谭家桥镇、太平湖镇等风景区外围城镇,以旅游服务接待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城镇建设区。世界文化遗产地城镇协调区以黟县的碧阳镇、宏村镇、西递镇、祁门县的祁山镇等为节点,围绕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改善内外部交通条件,强化各城镇的服务功能;城镇发展空间与南部城镇群的协调和对接。

(3)重点任务

第一,构建具有核心功能的城市区域。借助交通便利条件开发物流、旅游等产业并逐渐向其他区域拓展,第一,以“名山秀水处、徽州文化源、生态宜居地、国际旅游城”为特色的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第二,严格保护各类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重视土地、河流、自然景观等稀缺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2.对农业空间的规划实践方案

(1)空间定位

规划强调农业空间作为全市农业生产主要承载区的职能,突出黄山市主要产品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打造国家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试点区、、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全国优质茶叶基地和全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

(2)空间结构

扩大农产品的特色优势,确保粮食安全及农产品多样化,根据空间属性和产品属性选定空间格局,规划全新的农业发展格局。

黄山市所辖三区四县皆是名茶产区,共有茶园面积75万亩,徽州区、歙县、黄山区、祁门县和休宁县为核心的黄山毛峰。全市特色产业基地244万亩,其中茶园面积76.1万亩;建成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基地25个。

(3)重点任务

第一,构建农产品生产区。凭借城市区域的城郊区位及农业生产区分布较集中的优势,加快推进郊区特色农业发展;稳定主要农产品产量;优化特色水果生产带。第二,构建农产品生产区。主体功能区确定的农业主产区,需进一步扩大农作物的生产规模,提高良种率及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提高粮食商品率。第三,构建农产品生产区。农产品应与农产品生产区实施差异化发展,在稳定粮、糖产量的同时,大力促进茶叶、特色水果等农产品生产,以实现特色化发展。

3.对生态空间的规划实践方案

(1)空间定位

生态空间是生态产品的主要承载区,其生态职能定位不容忽视。规划通过优化空间结构,将其打造成为安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生态旅游示范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示范区。

(2)空间结构

规划对黄山市重要生态本底、保护要素及风险避让类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规划“一屏一廊一区,山水相连”的生态安全格局。“一屏”即生态保护屏障;“一廊”即水源保护生态走廊;“一区”即石漠化重点保护区。

(3)重点任务。

第一,生态保护屏障。落实并完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网络,推广生态旅游及生态农业,平衡保护与开发诉求。第二,水源保护廊道。完善跨区域的生态管理机制,推进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建立健全环境评估体系,重点监管水质、国土及植被。第三,石漠化重点保护区。实行生态补偿机制、差别化考核及全方位监管机制,推进综合治理模式。

四、结语

在针对市域国土空间规划时,内容应尽可能详实,以为国土空间的优化提供详细指导。作为省域国土空间规划的补充,市域国土空间规划应在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强化规划的可操作性,将重点任务落实到各级行政区等执行主体。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构建国土空间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国土空间区划方案,规划城市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的发展格局,并对三大空间的定位及重点任务进行了规划,以期为其他地区的市域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朱琳祎.总体城市设计理论、实践与方法研究[C]//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1.

[2]金贵,王占岐,姚小薇,etal.国土空间分区的概念与方法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