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空间室内设计中的心理环境因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办公空间室内设计中的心理环境因素研究

玉佩玲

广西美格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办公室是工作人员常年久待的特定环境,因而一定程度上需要加强室内设计,为工作人员提供舒适可行的环境。在办公空间室内设计方面,需要设计者积极考虑其中的心理环境因素。本文将通过办公空间的个人领域设置、集体办公环境的就座思考与距离分析、办公空间的方位与安全感的关联、办公空间私密性及公共性等心理环境因素的探讨,为更多的办公空间室内设计提供可行参考。

关键词:办公空间;室内设计,心理环境因素

现阶段,人们重视以人为本的室内设计理念,因而提高了室内设计过程中对复杂心理环境因素的关注研究。对于日常工作所需的办公空间而言,室内设计同样不可或缺,只有坚持关注人们在生理、物质、视觉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基础上,灵活地关注人们的心理环境需求,才能更好地符合人们的现代工作需求。办公空间设计设计中如何强化心理环境因素,值得所有设计者的认真思考与努力。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从几方面来探讨个人观点。

1办公空间的个人领域设置

在某中程度上,“领域感”等同于“私人空间”的内涵,都在于围绕个体的不同需求而划定可满足需求的特定区域范围,并且借助必要的防御性行为加以保障。多年来,已经有不少学者针对“个人空间”这一概念展开论述,强调人类个体虽然可以亲近,但同时必然存在一定的避免误伤的距离。人们将“个人空间”看作是裹在个体外不可视的“肥皂泡”,不同“肥皂泡”接触后必然发生重叠,可能导致多个气泡的破灭,人们正努力避免因“肥皂泡”重叠而出现的不适,积极调整安全间距,时刻强调自我领域的存在感。一些研究成果表明,个人空间在现实办公空间中,具有客观合理的空间边界。从二维尺寸角度看,即向前1.5m,向后1.1m,向左右延伸63cm,即表示个人空间可占约3.3m2的平面面积;而在三维空间尺寸来考虑,个人空间可在前者基础上占用约2.4m的空间高度,整个可占体积为10m3。

现代化的办公空间与传统理念不同,更多强调开放式或景观式,大量员工可以在集体开敞的环境中共同工作,取消了过去大量的隔断墙体。大量人群的集聚,会让不同个体之间自动出现一个微型化的“虚体边界”,从而让个体拥有空间领域感,起码可以保障对领域感最小范围的认可。整个办公空间内,可以借助必要的室内装修效果、实墙实柱、办公家具、绿化美化物质来实现更大范围的领域感划分。办公空间内所拥有的实体边界,往往会强调具体领域的神圣与私密,多数还体现出其拥有着的地位和身份,所以通常会选择开辟单间办公室让企业机构的领导使用。在划分办公空间的个人领域时要注意,实墙分隔的单间办公室较之隔断分隔,拥有更强的领域感和私密性;分隔后的空间领域私密性强弱与分割隔断的具体规格尺寸有直接的关联。总的来看,要想强调室内设计中的心理环境因素,应该首先重视对办公空间中的领域设置,强调以不同的功能与特性来划分。

2集体办公环境的就座思考与距离分析

大的办公空间中,众多工作人员在一起共同工作,在相互配合的同时也在相互保持着安全距离。对于距离感的存在,一般认为是对个人空间领域采用主动性自我保护的行动界定。距离感与领域感有所不同,前者强调群体之间的不同个体间距,而后者则强调单独个体所需求的空间边界。人与人的交往距离会受到个体对亲疏关系的认可来影响决定。根据西方学者霍尔“接近学”理论,人与人之间的亲疏程度可影响不同个体的心理,从而形成密切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和公众距离等不同程度的心理距离,对这些心理距离而言,又可进一步划分出近相与远相等层次。借助霍尔等学者的研究,设计者可以从中得到不少启发,对于大量人员集体办公的环境,对于各种距离感的拿捏判断能够表现出人们对各种就座行为的心理暗示,值得人们的思考。如对办公会议室选择就座时,所有人都懂得找准自己的位置,与不同人员保持应有的距离,从而区分出更多的人际关系。如图1所示的不同就座选择可看出不同的关系及用途。

图1不同形式的会议室就座选择

图中1图代表A与B的两人谈话就座方式,可见对A而言,B的选择较多。其中,B2代表的合作关系,B3代表的对立竞争关系,B4代表的独立远离位置耐人寻味。图中2图体现的是不同会议桌座位所代表的就座人员地位,可见A、B两个位置的地位较高,图中3图说明了不同的会议室桌椅的布置有所不同,该图所示更为适合商务谈判性会议,对立性较强。且A和B分别为双方的核心人物。4图更适合开展方案磋商性质的会议,大家以圆桌形式开展讨论,体现出向心凝聚力。

3办公空间的方位与安全感的关联

办公空间的设计,应该合理布置不同人员的方位,从而调整不同个体的存在安全感。这里所提安全感,主要强调办公空间留给活动人员心理层面的安全性感受。面对如今越来越多的高层办公楼宇,虽然整体设计上通过大型玻璃窗可以增加工作人员的视觉感官体验,并未室内引入更多阳光,然而对于畏高人群而言,也会产生较为严重的不安全心理,安全感欠佳。在此方面的设计技术改造中,有不少设计师的经典案例。如雅马萨奇为当时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设计楼宇玻璃时,就从心理角度分析了楼宇内人员的感受,所有积极创新选择窄长型的玻璃窗,让居于最高层的人员也不会因楼高而恐慌。可见,随着更多新建筑材料技术工艺的更新应用,各种建筑楼宇的外观与空间都出现的创新性变化,设计者们在进行室内设计中应该积极关注人的基本需要,同时关注心理需要,打造更加成功的设计作品。当然,要讨论办公空间所带来的安全感,应结合自身所处方位以及与周围的畅通联系来思考。方位感是人们从心理层面来感知自身处于不同空间相对位置的一种感受。若室内设计让人毫无方向感可言,并且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无法与外界保持积极畅通的交流,则可能影响更多的工作人员无法安心工作,不断涌现逃离思想。因此,要确保通过室内方位的标识让人产生足够的安全感,可加装显著突出的企业标志、通道导向标识、空间功能说明等内容来调整。

4办公空间私密性及公共性

前面所讲的个人空间、领域感等概念,代表着人们追求在办公空间内拥有一定的私密性。对个人生活工作情感等隐私进行保护,这是所有人都会追求的基本心理,通过对不同空间的调整,个体可以更好地控制与周围人群的关系,保持独立的环境支配权力。办公空间设计中,无论公共空间的环境面积有多大,都应该考虑到人员的私密性需求的关照,可以合理地在特点区域内进行封闭、半封闭或开敞式等空间分隔,并组合成对应功能的独立空间。当然,人作为社会群体的一份子,本质上还需要加强与其他个体之间的交往,因而也需要在办公空间设计中体现公共性。只有人们将自己的心理活动融入到人际交往中,才能与别人进行配合,共同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创造不同的工作价值。如今,更多的办公空间会考虑设置公共空间,如茶水间、休息室等,这些空间设计带有人文关怀,能够让办公空间拥有多元化形态,满足不同人员的需求。总之,虽然在空间设计中私密性与公共性属于矛盾对立面,但同时也可以是统一的,可遵从人们或共处或独处的心理需求,在宽敞开放的公共环境中,灵活设置隔断工作台,合理围挡,就可同时享有私密性与公共性的平衡。

结束语

良好的办公空间室内设计,能够让让身处其中的人们感受到不同的个人领域感、安全感与私密性,增加自身利益的保护,同时也能够在于其他人群的交往中获得足够的心理情感体验。设计者们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开展空间室内设计,让不同个体可以获得最佳的心理感受。

参考文献

[1]李敏.满足环境心理需求的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

[2]李赫.论办公室室内设计中的以人为本[J].美术教育研究,2015(13):70-71.

[3]王雨超.探究环境心理学与现代办公空间设计的关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