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民警心理测评工作的反思与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4

公安民警心理测评工作的反思与建议

魏海燕,王庆淼

摘要:开展心理测评工作,能够极大地提升民警的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但是在当前工作实践中,存在对心理测评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对心理测评的研究分析有所滞后、心理测评结果的使用缺乏规范化、心理测评的施测专家相对缺乏等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心理测评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对当前民警心理测评工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建立公安民警心理测评数据库、培训专业人员从事实证研究、完善施测程序、开展心理素质测评不能流于形式。

关键词:民警;心理测评;反思;建议

[中图分类号]G44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2)03-0067-04

由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公安民警成为“高风险、高负荷、高强度”的三高人群,其心理压力指数在所有应激职业中无可争议地高居榜首。针对这种情况,公安部在大连、上海、武汉等地建立了10个全国公安民警心理训练实验中心,来帮助公安民警提高心理抗压和调适能力。随后各省市的许多民警培训院校(基地)等都相继建立了心理训练的系统训练设施,开展心理测评与心理训练工作,大大提升了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但是在开展心理测评工作的实践中,仍然存在着流于形式、缺乏对测评结果的深入分析与科学应用等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心理测评的科学性和时效性,亟需对当前民警心理测评工作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民警心理测评的重要作用

民警心理测评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培训课程的内容,使民警认识到自身的心理素质及其优秀与否对工作实绩的影响,使其心理素质与工作效率都得到了提升,大大提高了公安院校(基地)的培训质量。

(一)为公安院校(基地)课程设置提供有效参考

心理测评是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特别是心理训练的基础,由于民警心理素质水平参差不齐,难以统一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而心理测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心理素质测评不仅可以帮助心理老师建立民警心理素质档案,分析测评结果,从几千名民警中找出“问题民警”,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还可以将心理素质大致相似的民警分为一班,然后根据其心理素质现状开设相应课程,可避免对心理素质水平较高的民警进行“重复培训”,有助于预防心理训练中可能出现的心理波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心理素质测评可以对民警做出人格特征、能力程度、心理健康程度、工作控制能力、应付压力能力等6个方面的结论,从而分析掌握干警心理的总体状况和个体差异,为普遍心理行为训练提供依据;心理能力测试可以对民警的逻辑思维能力、记忆能力、观察能力、反应速度等7种基本心理能力做出个性评估,为制定针对性心理行为训练方案奠定基础。

(二)为民警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提供重要帮助

相关研究表明,心理素质是一种更为基础的民警个体素质,是民警的学历水平、口才及协调能力等其它个体素质在工作中发挥作用的基础,所以民警参加心理测评对自身工作是大有帮助的,其测评结果的参考价值体现在:一是民警可以了解自己心理素质,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相对较差的方面,二是民警通过了解自己的心理素质与当前从事工作的匹配性,着重增强与工作岗位相关的较差的心理素质。

(三)为民警的未来工作能力提供恰当预测

行为管理学的研究成果证实,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不同人就会对同一工作有着不同的适应性;不同的工作也就自然要求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的人来承担。在工作性质与人的自然属性及智力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一种镶嵌现象。每一种工作都有一个能力界限,它只需要恰如其分的某种智力发展水平。一个智力发展水平偏低或智力平庸的人,去从事一种复杂或比较精尖的工作任务时,往往会感到自己力不从心,产生焦虑心理,严重的还会由于团体压力而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异常。因此,通过心理测评来区别人们心理特征与智力结构水平的高低,并根据人们智力发展水平来分配不同的工作,能够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心理测评发展到今天,已能如实反映被测者的相应能力,通过被测者当前心理状态和发展趋向的解析,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同样心理测评能预测民警在未来职位上的工作表现。民警由于自身工作的特殊性,需要具有高于常人的诸如快速反应能力、敢做敢为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等等才能与其相匹配,通过心理测评,就可以有效地测定民警心理素质与工作效率之间的相关,看出民警是否具备这些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在招录新警考试中引入心理测评,也正是基于此理。

(四)为民警工作科学化匹配提供重要依据

目前在国外的人事考核与选拔方面,除了应用档案审查与面谈手段之外,已比较普遍地使用心理测评的技术方法。目前在民警提拔、交流等工作中,心理测评同样能够发挥作用,将拟任用职务所需心理素质与待选民警的心理素质测评结果进行比对,能够促进民警与工作岗位的匹配,使民警的优势更好的发挥出来,促进工作更好地开展,在组建领导班子时,可根据心理素质互补的要求选择人员,将有利于组织内部的团结合作和号召力。

二、民警心理测评工作存在的问题

民警心理测评工作的开展在提升民警自身心理素质和促进公安工作效率提升方面发挥了很多的作用,但通过多年以来的实践及研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要想充分发挥心理测评在公安教育培训和工作岗位上的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对心理测评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一直以来,大部分民警认为取得工作成绩主要靠个人能力、经验以及努力程度,其中在个人能力中只强调专业水平、组织协调等能力。参训的民警在培训时,往往忽视了心理素质这一方面,但是实际上有研究表明,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切职业成功的基础,如果心理素质较差,其学习和工作效率都会受到影响。警察所从事的工作大部分具有“高危险、高负荷、高应激”的特点,另有一部分工作社会性很强,其情绪、气质、性格的稳定与调适水平都会深刻地影响着工作效率及工作氛围,而这些都与民警的心理素质有很大关系,当代管理学的研究也指出,在组织中,通过提升心理素质水平而获得的效率更稳定,所以多数民警提高对心理测评的重视程度是十分必要的。

现在在大部分培训院校(基地),参训民警在培训过程中出现了忽视心理测评的情况。大部分民警都愿意去参加热闹的室外项目,而对于心理测评却存在着一些偏见,大家都把心理测评当任务。也有民警提到一些题目出得怪异,脱离生活实际,有的民警甚至言辞激动地说:“说白了这种测试只是为心理研究者提供数据。”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参训民警以及培训单位都普遍存在着轻心理测评,重行为训练、体能训练的倾向,这大大影响了心理训练的实效。

(二)对心理测评的研究分析有所滞后

从目前学术的研究和应用来看,针对民警的心理测评还处于探索性地应用阶段之中。笔者通过文献调查和研究,发现其研究模式较多地偏重于一般民警的健康普查及学术内容的研究,在对民警工作的适应性特点研究、民警培训、考核、选拔使用、指导民警个体自我心理调适和行为改善以及测评数据定量定性化分析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例如大部分民警认为心理测试部分题目脱离生活实际,与自己联系不大,相当部分民警在测评完后抱怨心理测试题量太大,填到最后眼睛都花了,就乱划一气。有民警认为心理测试题目内容空,一位民警举例说:“有的题目问你的内心孤单吗?我想人总有孤单的时候,想家所以孤单,与朋友吵架所以孤单。这样的问题太肤浅,没有实际意义。”这种差距的存在致使心理科学的研究在与民警工作的联系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局限。受这种局限的影响,虽然有的地区有一些针对民警开展心理测评的软硬件设施,但在实际应用中测评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更谈不上分析测评结果来指导工作了。

(三)心理测评的施测专家相对缺乏

心理测评工作科学性很强,施测者须受过系统培训在取得相应资格后才能实施,同时职业道德水平要高,对测验材料和测评结果做到严格保密。并且,心理测评要想取得实效,对测评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由于各地的公安系统内部专业测评人员良莠不齐,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缺少大量的可供比较的测评数据,因此对测评结果进行科学分析是不可能的。有的测评的准确度不高,使测评作用适得其反,容易误导用人机构。有的非专业的测评人员简单地把测评理解为回答问题,无法运用自己的既有经验,通过观察在情景模拟中的民警心理行为等手段来综合分析民警的心理素质。

(四)心理测评结果的使用缺乏规范化

随着公安部对民警心理健康的重视,民警心理测评工作得到了很大的进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滥用心理测评结果的现象,如在民警提拔及工作任务分配时对测评结果不好的同志一票否决,有的用心理测评来评定民警的思想道德水平,还有的认为心理测评是万能的,期待用测评解决生活工作中的一切难题。实际上心理测评结果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一个人的心理需求和价值取向,但无法全面考察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好坏与否,更无法预测其在日后当权时是否会腐败堕落,这需要对一个人任职前长期考察及任职后完善的监督机制才能防止,单靠一两次心理测评就能做出分析的想法绝对是天方夜谭。而且,单靠软件为工具的测评中,有的民警多次做过相类似的题目后,测评结果就会出现偏好的心理假象,因此,不能夸大心理测评的作用,需要对其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在应用时应该与其他的考察方式配合运用。

三、有效提高民警心理测评科学性和实效性的建议

基于以上问题的分析,要想使民警心理测评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就需要我们要对其进行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找出具体的改进方法和措施,以提高民警心理测评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一)建立公安民警心理测评数据库

由于人的情绪状态会受事件、环境的影响,对同一民警而言,单靠单次心理测评的结果并不能准确评价其心理素质状况,如果建立心理测评数据库,该民警的心理素质状况就可以得到长期地观察,就可以较为科学地实时分析民警的各种能力;在民警培训院校(基地),通过对不同时期民警心理测评的结果进行比对,能够发现该培训对提高其心理素质的作用,为进一步完善课程提供参考;民警工作变动时,心理素质测评能够显示环境因素对于民警心理素质的作用。尤其在民警心理测评结果分析中,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的数据库,不仅使数据的录入和查询可以进行比对,提高了分析的科学性,而且应用方便,提高了分析和统计的准确性和效率,使测评数据可永久保存。

(二)培训专业人员,加强实证研究

合格的民警心理测评人员除了需要掌握心理测评的一般方法外,还应该了解民警工作的规律,从而提高测评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重点是提高测评人员对结果的分析能力,对民警的心理行为观察研判能力、情景模拟中分析民警心理素质的能力,并且能够做到根据测评的需要选择和编写试题。

由于民警心理测评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跟不上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实证研究地大量开展成为当前所急需。实证研究可以分析各年龄段、各级别民警的心理素质如何,该类型心理素质与何种工作相契合,与民警的工作实绩的关联性如何等,这些都是开展心理测评理论基础,而目前的文献资料中鲜有介绍,数据分析推测的准确性也存在疑问,因此需要通过长期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来做进一步探索研究。目前开展民警测评的部门较分散,有些又缺乏相应的软硬件设施,而大部分的民警培训院校(基地)因其完善的测评、咨询、减压、训练等一体的配套设施及专业的心理教师,成为开展心理测评、开展大范围的学术研讨会的首选单位,其在促进测评资料共享、吸引理论工作者和实践操作者共同探讨、为民警心理测评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理论支持方面起着天然的平台作用。

(三)严格施测步骤,完善施测程序

1.确定测评目的。在施测时要明白是对民警进行心理健康普查还是心理能力测查,或者是测查其人格特征,然后根据需要选择测评的类型。

2.恰当选择测评。根据研究目的,恰当选择测评是很重要的。有些测评侧重于描述,有些测评侧重于预测。目前测评的种类繁多,有的测评尚未成熟,正处于发展阶段,有的测评对主试素质要求较高,这些测评在使用时应特别慎重。

3.分数解释要合理。心理测评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评价功能,即对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点及其相对长处和弱点、发展状况等进行评价。因此,对测评结果的分析与解释要谨慎、周到。应充分考虑到测评对民警可能产生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告诉民警测评结果不仅仅是一个分数。而是这个分数背后的含义。如果发现民警在能力、人格、职业或生活方面存在某种问题时,要设法提供咨询和帮助。对民警测评的分数解释要特别防止“贴标签”现象,不然会带来消极影响,同时要注意做好保密工作。

(四)开展心理素质测评不能流于形式

每一次心理测评都带有鲜明的目的性,这就要求无论是施测教师还是测试民警都要态度端正,按照施测步骤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教师作为心理测评的解释者和心理问题的指导者,在对民警进行心理测评时更要很好地要遵循以下几点:

第一,心理测试无法检测出民警的全部个性

使用心理量表对民警的“某些个性特征”检测较为有效,但是,它对民警的个性倾向性(即观念、信仰等)及某些性格特征的检测(自私倾向)并不十分有效。具体而言,“人格量表”在检测民警的内外向性格、一般智力水平,人气质特征、反应能力、果敢性等方面非常有效,但在检测民警个人内在的行为动机、内在的“需要”特点、对生活的真正态度,较敏感的政治态度等方面并不十分有效。此外,在涉及道德与价值判断、影响到个人品德判断的问题上,任何民警在回答时均会做出相应的自我保护性的遮掩反应。所以,我们切不可指望通过一、两次“问卷式的心理测量”就能检测出人的全部个性内容,尤其是“人格缺陷”。

第二,心理评估比心理测试更为重要

心理测试仅是通过一定的心理量表、通过对被测人提问,由被测人回答来决定测试的结果。然而,闻其言终不如观其行。对其行为的考察所得出的心理评估更为重要。这种心理评估需要对行为人进行一定时间的观察和接触。这就要求我们在招收新警员后,在对其“培训或教育”阶段进行观察与记录。这种观察与记录可以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同寝室同学、同班同学、以及实习的教官等综合打分得出。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其家庭背景、对其成长经历进行了解评估。在培训或教育过程结束时做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心理评估结果。

第三,民警心理检测与评估应定期进行

我们知道,定期检查身体是非常必要的。同样,定期进行心理检测与心理评估也同样重要。即使已经进行的心理测试准确地测出了人的某一个性倾向或特征,如心理健康的程度,但是,随着人的环境、经历的变化,人的心理仍会发生某种变化,有些潜伏的人格缺陷仍会显现并影响人的行为。譬如,某公安院校在录取学生时,曾对所有学生进行过心理测试,某一学生的心理测试结果显示:他的“心理健康”分值很高。之后这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也确实表现出色,并因此而留校工作。然而,谁都未预料到,他在毕业后竟因失恋而将女友杀害。显然,在他恋爱期间,其心理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心理测查或评估不能一劳永逸。通过定期的心理检测,对于短期的心理失常、心理疾病可以通过心理治疗、休假等进行调整、缓解。如果发现某一警员已出现明显的人格特征变化,则应予以调离警察部门。如果发现某一民警的心理素质不适合某些高空心理行为项目,就不要勉强其去参与,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危险。

民警心理测评工作任重道远,需要从每个民警到整个公安机关以及培训院校(基地)不断加强重视程度,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精深的专业研究、负责的结果分析以及饱满的工作热情,来不断完善民警心理测评的各个环节,逐步提高测评工作的时效性和科学性,为提升公安民警的战斗力提供优秀的指导和有力的保障。

作者简介:魏海燕(1971-),女,潍坊市人民警察训练基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警察心理学(山东潍坊,262600)。

王庆淼(1971-),男,潍坊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学(山东潍坊,261053)。

参考文献:

[1]QuenkNLEssentialsofMyers-BriggsTypeIndicatorAssessment[M].NewYork:ConsultingPsychologistsPress,2000.2.

[2]凌文栓,方俐洛.心理与行为测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美]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第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4]丁刚.人才测评的若干问题[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2).

[5]贵玉君,张士清,潘德平等.人民公安民警素质测评研究[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