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2

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

柳亚萍

柳亚萍(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江阴214400)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5-02

喹诺酮类是人工合成的抗菌药,该类药物能选择性地抑制细菌DNA螺旋酶,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菌性及毒性低、口服吸收好等优点,目前发展迅速,临床已广泛应用。其中加替沙星是一种新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近年来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发现了一些不良反应,现综述如下。

1皮肤过敏

闫军等[1]报道1例,女,30岁。因患梅毒并发非淋菌性尿道炎,应用加替沙星0.2g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250ml,静滴,第1次用药30min,面部出现多处红斑及风团、瘙痒等皮肤过敏症状,即停药,给予地塞米松10mg,肌注,3h后皮疹消退,痊愈。

2背滴

闫军等[1]报道1例,男,54岁。因非淋菌性尿道炎应用加替沙星0.4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静滴,1次/d。第1d用药过程中即出现背部不适,紧缩感逐渐加重。用药后3h症状消失。第2d继续使用加替沙星静滴,又出现昨天发生的背痛症状。第3d停药,症状消失。

3静脉炎

欧阳波[2]报道1例,女,26岁。诊断为盆腔炎,给予加替沙星0.2g/100ml,30滴/min后,见静脉炎表现,局部红、肿、痒,随后减慢滴速至10滴/min,症状好转。

4胃肠道及神经系统反应

欧阳波[2]报道2例,女性患者(43岁、34岁)。因妇科炎症疾病给予加替沙星0.2g/100ml,静滴后出现头晕、耳鸣、恶心、呕吐、心跳加速、疲倦无力等症状。减慢滴速及停药后症状好转。

5药疹

刘力强等[3]报道1例,男,57岁。因血尿给予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4g,静脉滴注。5min后患者自觉全身发痒,即停药。1h后患者面部出现水肿,躯体出现红色,卵圆形斑块疹。5h后全身散在红色水泡,并扩大。约7h后整个头部水肿变形,嘴唇、舌肿胀,口腔发麻,呼吸困难,全身无力,双下肢肿胀瘙痒,水泡渗液,糜烂伴疼痛。经皮肤科确诊为药疹,给予抗变态反应治疗。9d后全身水肿消退,皮肤水泡结痂。第10d皮疹逐渐消退,其皮损处留有色素沉着。

6过敏性休克

孙建峰[4]报道1例,男,30岁。因患非淋菌性尿道炎合并念珠菌感染使用加替沙星0.4g,静脉滴注治疗。在静滴加替沙星时穿刺部位有轻度瘙痒,周围潮红,未予处理。静滴结束后患者轻度心慌,休息10min后症状缓解。20min后再次出现心慌,伴烦躁、恶心、无力。体格检查:面色苍白,神志淡漠,大量冷汗,四肢湿冷,脉搏未及,体温35.5℃,血压测不到,心率40次/min,即予抗休克、抗过敏治疗,25min后基本恢复正常。

7高渗透综合征

刘蔚[5]报道1例,男84岁。因“反复呛咳,呼吸困难1年”入院。否认糖尿病史。因住院期间出现肺内感染,给予头孢他啶等治疗,效果不佳,改用加替沙星0.4g,静滴,1次/d。用药7d后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改善,改为加替沙星0.4g,口服,1次/d。第13d患者突然出现尿量增多,24h尿量为2880ml。查血糖6.86mmol/L,肌酐22.3mg/L,血钾5.6mmol/L,酮体0.55mmol/L,血总渗透压359.6mosm/L,尿糖>10g/L,酮体阳性。诊断高渗透综合征。给予小剂量胰岛素(4~6u/h),补液,监测血电解质浓度和对症治疗,并停用加替沙星,经治疗后血糖、渗透压恢复正常,肾功能改善,病情稳定。因患者既往无糖尿病史,发病前血糖、酮体、尿糖均正常,故认为高血糖所致高渗透综合征的发生与加替沙星有关。

8其他

陈宜鸿[6]对10名中国健康志愿者进行0.4g/d,连续10d口服加替沙星片的耐受性试验中,于给药第6d发现2例受试者GOT、GPT升高。认为该不良反应可能与药物有关,为轻度一过性,可耐受。在临床试验中发现1例QT间期延长[7]。

加替沙星不良反应国内报道不多,故上述不良反应在临床中应引起我们医务人员的重视。应注意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静脉用药时滴速要慢(10~30滴/min为宜),不可滥用或超剂量应用。用药时要注意密切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药,并立即给予处理,避免发生严重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闫军,宁世沆.加替沙星不良反应2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6,15(4):221.

[2]欧阳波.加替沙星6例不良反应报道[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2):304.

[3]刘力强,张江兰,苏玉水.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致药疹1例[J],医学导报,2006,25(5):337.

[4]孙建峰.加替沙星引起迟发性过敏性休克1例[J].中国新药杂志,2007,36(6):345.

[5]刘蔚,郭立新.加替沙星致高渗综合征[J].中国新药杂志,2007,16(12):1151.

[6]陈宜鸿,方翼,王国栋.加替沙星Ⅰ期临床试验中不良事件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3):317.

[7]朱昱,王香.第四代氟喹诺酮类药—加替沙星[J].中华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2006,12(4):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