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对微柱凝胶法鉴定血型的影响

/ 1

溶血对微柱凝胶法鉴定血型的影响

李亚梅陈李澍伯王斌尹楠刘扬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北京东城100700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程度溶血标本,溶血对ABO血型RH(D)血型鉴定的影响。方法:将22份不同程度溶血的交叉配血质控品作为已知血型溶血标本,通过测定血浆血红蛋白含量区分溶血程度并用微柱凝胶卡式方法测定ABO血型、RH(D)血型,比较溶血标本反应格局变化及结果判定。结果:溶血标本利用凝胶卡式方法检测ABO血型,正定型反应凝集强度没有改变,在反定型实验中凝集强度有轻度减弱。结论:溶血样本不对血型鉴定的最终定性结果产生影响只是对反应格局有影响。

【关键词】血型鉴定;溶血;抗原抗体凝集强度;

引言

血型鉴定是进行输血治疗前的重要指导实验,准确的血型鉴定结果保证有效输血治疗和患者人身安全。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不同程度溶血血液标本。在过往文献中研究发现溶血标本对某些检验项目结果的影响很大,但对溶血标本造成血型定型影响研究较少,且设计实验不符合临床检验方法实用性和指导意义较小。而本次设计实验研究分析不同溶血程度的血液样本对血型ABO正反定型及RH(D)血型定型的影响。为了贴合实际临床工作,在方法选择上使用了临床最普及实用的微柱凝胶法进行实验,并为了避免实验标本的个体差异较大,在血液标本选择上使用同一公司生产符合北京市血液管理规则的交叉配血质控品。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个体差异产生的影响。在溶血方法上使用4°冰箱保存放置使样本自然溶血,避免了引入溶血剂对凝集实验的影响。通过这几方面的改进实验,得出更科学更贴合临床的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试验方法

1.1实验材料

标本来源:22例血液样本为交叉配血质控品(北京金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材料试剂:ABO-Rh(D)血型确认卡(IgG+IgM),DGGelNeutral(DiagnosticGrifols,S.A.公司生产)。

主要实验仪器:凝胶卡用Dianafuge专用离心机,日本森美康株式会社XS-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1.2方法选择

血液标本溶血前后进行ABO血型,RH血型微柱凝胶法正定型反定型得出实验结果。实验室准备:1将所有样本及试剂平衡室温;2凝胶卡预离心处理;3不同程度溶血质控标本3000转/min,离心5分钟;4取溶血标本的红细胞25ul加入低离子稀释液500ul配置5%红细胞悬液。5.ABO血型,RH(D)血型正定型实验步骤:取A-B-D-Ctl凝胶血型卡,在四个凝胶孔内分别加入5%红细胞悬液10ul。将凝胶卡用Dianafuge专用离心机1100转/min,离心9分钟,取出凝胶卡观察结果。ABO血型反定型实验步骤:取DGGelNeutral反定型卡,分别在A1,B孔中加入Diana反定型A1,B红细胞1%悬液和50ul溶血标本血浆,用Dianafuge专用离心机1100转/min,离心9分钟,取出凝胶卡观察结果。

样本经过长时间存放产生不同程度溶血,用日本森美康株式会社XS-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溶血标本血浆中的血红蛋白浓度区分编号。

2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比溶血前与不同程度溶血后血液样本ABO正定型,RH(D)正定型,ABO反定型结果。发现临床上可能出现的最严重溶血程度血液样本对ABO正定型没有影响,免疫学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基本没有变化。相对的在ABO反定型实验中,由于定型是利用样本血浆中的抗体与标准抗原结合产生凝集,发现凝集强度减弱趋势并且随着溶血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变化,但这种凝集度减弱效应并不会影响ABO血型最终的血型鉴定结果。经分析,溶血标本中血浆在ABO反定型中造成凝集强度减弱的趋势,只影响反应格局。

3结论

在实际医务工作中采集血液标本溶血时常发生,其原因多种多样。大多数出现于标本采集过程中操作不当,标本运送保存方法不当及患者本身病理因素导致。过往的临床经验和实验文献表明溶血的血液标本对某些生化检验项目影响巨大,但对溶血标本造成血型鉴定结果影响研究不全面,不够贴合实际工作情况。通过本次实验印证了不同程度溶血标本对微柱凝胶法ABO正定型鉴定没有明显影响,对ABO反定型微柱凝胶法血型鉴定有轻度影响且凝集强度随着溶血程度的增加而减弱,但其影响程度并不能改变最终ABO血型鉴定结果。此结论在急诊抢救患者时,溶血标本鉴定ABO血型有一定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贾波,靳十周,李晓雪,等.标本溶血对ABO和Rh血型鉴定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2):1065-1066

[2]李燕红,王敏,徐燕.血型鉴定的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5):174-174.

[3]刘建岭,刘乐霞,肖玮.溶血结果导致ABO血型正反定型困难1例[J].河北医药,2011,33(1):136-136

[4]林金狮,徐剑兰.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影响的探讨[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