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结核9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喉结核9例临床分析

许英

许英(山东莱州慢性病防治院山东莱州261400)

【摘要】目的通过对9例喉结核诊疗过程的分析,提高对喉结核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9例喉结核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疗效。结论喉结核临床症状不典型,认真采集病史、查体,进行病理检查及痰抗酸杆菌检查可早期确诊,规律早期抗痨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关键词】喉结核痰抗酸杆菌病理检查

喉结核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或循血行或淋巴途径播散而来,其中以接触感染为主[1]。由于其特殊解剖位置,最易受到结核杆菌的感染,故被认为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病,约占结核病患者总数的1%。随抗痨药品的广泛应用,喉结核的发病部位明显改变。过去喉结核绝大部分发生在喉后部,可能与患者长期处于卧位,感染的痰液易于在该部位蓄积有关。现在临床发现喉前部受侵现象增多,如声带前2/3,会厌等均可侵犯。主要症状为声音嘶哑伴吞咽痛[2]早期诊断治疗效果明显,但如诊断治疗不及时、充分,可完全失声。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科2006年3月——2011年1月诊治的9例喉结核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9例,男7例,女2例,年龄32——76岁,平均53岁。病程24天—3月。以声嘶伴咽痛为主要症状的5例,以声嘶为主要症状的2例,以咽痛为主要症状的2例。伴咳嗽5例,伴乏力盗汗等结核毒性症状2例。

本组9例均作痰涂片,发现抗酸杆菌2例;胸部X线摄片发现肺部活动性结核病灶4例,非活动性病灶2例;3例胸片未发现异常。其中一例患有颈淋巴结结核。9例均行结核抗体检测,其中7例阳性。所有病例均经纤维喉镜或间接喉镜检查,咽喉粘膜局部充血,水肿,表面粗糙糜烂、溃疡4例,声带室带充血肿胀及增生3例,会厌、杓状会厌襞增厚水肿2例。所有病例经病理活检确诊。局部分泌物厚涂片找到抗酸杆菌4例。

本组9例首次诊断:喉炎3例,喉结核2例,喉癌2例,声带小结例,声带息肉1例。误诊7例,误诊率77.8%。误诊患者首次就诊至最后确诊所用时间9天-52天。

治疗首先必须尽量避免连续长时间及大声说话,必要时禁声,以减少喉部运动。采用全身抗痨加局部超声雾化(雾化药物0.9%氯化钠加链霉素、异烟肼),对于喉结核急性水肿期可在充分抗痨治疗的同时短期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7例患者5-20天后症状明显改善,但2例声嘶病史大于2月者于治疗30余天后声嘶方略有改善。所有患者均采用2HRZE/10HRE方案规律抗痨治疗,治疗中前两月(强化期)每月复查痰抗酸杆菌、胸片、肝功能、血常规及血沉,后10个月(巩固期)每2*3月复查以上项目,并在治疗中及疗满时各作一次纤维喉镜检查,访1到3年,除2例声带缺损、声嘶外,余无明显后遗症。对于单纯内科抗痨治疗效果欠佳,病变类似肿瘤或息肉状凸起,可以予以手术切除;声带纤维组织增生明显致哑者可行支撑喉镜下声带病变整复术。

2讨论

一般认为喉结核继发于肺结核,原发者少见。此次报道6例合并肺结核(其中4例为活动性肺结核)。发病原因考虑与机体抵抗力下降、喉部粘膜损伤、接触含结核菌分泌物及痰液相关。[3]喉结核按病理变化分为三型:(1)浸润水肿型:表现为粘膜局限性充血水肿,有淋巴细胞浸润,形成结节(2)溃疡型:结核结节中央发生干酪样坏死,形成结核性溃疡,以会厌软骨杓会厌壁多见(3)增生型:晚期病灶纤维组织增生,呈广基或乳头状突起[4]。多见于农村、营养较差群体,以40到60岁多发,男性多于女性。以往典型的喉结核常以咽喉疼痛最常见,声音嘶哑的比例不高。目前喉结核主要以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发音困难为主要症状。本组患者以声音嘶哑伴吞咽痛、咳嗽为突出表现,局部以喉部粘膜慢性充血、增生为多见。有研究发现,喉结核的病理改变与肺部病变有关,伴活动性肺结核时其病变多表现为溃疡性,多发性;不伴活动性肺结核其病变多为单发性,非特异性。本组病例符合上述研究。喉结核的临床误诊率较高,有关误诊率高达80%到100%.平均确诊时间大约需2个月。多误诊为喉癌,喉会厌溃疡,声带息肉等,其误诊原因主要有:(1)早期症状不典型,多样且无特异性。(2)发病率不高,临床医师相对警惕性不高,未尽早行相关检查。(3)目前相关人群对结核病知晓率低。(4)喉结核发病特点与以往典型的喉结核发生很大变化,表现为虫蚀样溃疡比例不高,临床医师对此了解不足。(5)基层医院对结核病认识不足,且部分医院不能开展喉镜检查、缺乏病理检查条件。(6)结核病专科医院多不具备喉镜检查条件,漏诊率高。在提高喉结核诊断的正确率上,需要临床多个相关科室正确掌握其临床特征,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提高对喉结核的警惕性,当患者以声嘶,咽部不适就诊时,尤其对病变部位充血水肿明显、经抗生素及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考虑喉结核,除作纤维喉镜并及时取病变组织送检外,还应作尽早抗酸染色找结核分支杆菌并行胸片检查,以免误诊,确诊后必须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规律抗痨治疗至少一年,以免患者耐药或复发,部分就诊过晚、单纯抗痨治疗1—2月声嘶症状仍无明显好转、增生型喉结核可手术治疗,术后需继续抗痨治疗至疗程结束。

参考文献

[1]孔维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38

[2]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19

[3]白玉萍,刘洪刚,喉结核的研究现状(J)国际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30(5);309—321

[4]文剑雪,彭增龙,刘寒波。喉结核32例临床分析。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1,(5):37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