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及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及策略探讨

腾勇

辽宁苏地源国土规划测绘咨询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032

摘要:当前中国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生态建设方面,也形成了以地域分异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为主要依据的发展理论。然而在实际的土地整治工作中,受到人员观念素质、管理水平与管理体系、生态产业发展水平、生态技术进步程度等多方面制约,导致当前土地整治工作中的生态建设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关键词:土地整治;生态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X3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越发地紧缺,对土地利用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土地整治工作正在从以提升耕地规模为重点向提高耕地质量和生态质量方面转变,这是一个涉及范围较广且任重道远的任务,根据全面土地利用管理方法系统地对土地做出规划和管理。在可持续发展观的理念基础上,要把土地整治中的生态问题进行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产和生活的质量提升,大力增强土地生产力,达到土地集约利用的目标。作为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措施之一,伴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因此,有必要根据实际的整治工作和土地情况,针对治理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综合考虑,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土地整治工作,推动社会生产进步,保障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1土地整治概述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明确指出了国家鼓励和倡导土地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整治,是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下,为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及其他工程对田、水、路、林、村实施综合整治,以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协调人地关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及景观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终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三农”效益得到提升以及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的土地利用活动。土地整治的本质,是对与土地利用结构的治理与优化。土地整治具有多功能性,例如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等,因此土地整治的方式,可以依其功能的不同而进行划分。

2土地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2.1土地整治缺乏技术和材料创新

土地整治作为比较系统的工作,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内容,需合理灵活地综合运用各项整治管理技术和方法。在新时代下,我国的土地整治工作已从以往仅仅提升耕地面积的现状逐步改变为提高耕地面积和耕地质量并重的方向发展,并更加重视对其中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这种适应形势的变化需要更加新型的技术和材料作为支持,然而在现在的土地整治工作中缺乏对于技术和材料的创新。在具体的土地整治管理工作中,需要应用新技术和新材料,例如:田间砂石路面能够有效解决资源浪费,采用新型护坡材料能够对环境产生保护作用,保水保肥药剂等材料都能够改善土地整治过程中对土地的不利影响,防止土地出现硬化问题。应用创新性技术和材料可以改善耕地的状况,而且也能够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达成土地整治工作的节能降耗。此外,控制好土地整治成本,也是生态问题治理的关键举措。然而,现在我国土地整治工作中在技术和材料方面的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必要的资金和人力支持,很难适应目前土地整治工作的需要。

2.2土地整治工作可行性不足,轻视农业文化振兴

根据社会发展生态学的角度来讲,土地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其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构成了人类生活的生态系统。所以,在土地整治工作中,有必要运用更全面的生态视角开展治理工作。部分区域的工作人员不能够认真考察实际需求和自然规律,盲目迎合标准和既定的土地整治要求,造成在土地整治用采用过多的混凝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另外,还缺乏整体思考造成土地整治工作中原本的自然系统受到极大的破坏,严重对土地的自然风貌造成了影响,同时也破坏了一些具有自主调节功能的湖泊。具有乡村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人类生产生活的自然结果,也是当地独特文化的核心表现。因此,在土地整治工作中,农村的自然景观和建筑风格不能仅仅保护耕地数量不减少,对于农村文化的保护也不容忽视。

3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事业方面的发展建议

3.1完善规划体系,增强生态建设的操作性

发展土地整治中的生态建设,就要完善土地整治工作的规划体系,从生态建设的角度重新审视土地整治工作的目标、内容、方式和技术,将生态建设作为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工作方向之一,在技术上、人员上、工作方法上,全民提高生态建设的可操作性。首先,土地整治部门要建立宏观的生态网络规划,将城市、农村、湖泊、河流、耕地作为相互独立又各自联系的生态系统,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提高对土地整治工作中的宏观生态网络的关注,从单一重视技术指标的规划体系,发展成为利用宏观规划,进行系统、科学的各地区综合整治的体系。其次,要对土地整治工作中的生态建设进行精细化管理。例如,湖南省土地规划管理部门,将区域内的土地按照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划分为长株潭城市群区、环洞庭湖区、湘中南区、大湘西区,既注了重生态建设的整体性,也保障了生态建设的差异性,取得了良好的整治效果。

3.2推广生态技术,搭建生态技术支持平台

发展土地整治中的生态建设,就要推广生态技术。第一,生态技术的推广要分尺度、分层次,做好技术推广中的规划分析与整合,更多的考虑与实际土地整治中的生态建设问题相关的工程措施、产业技术等,将土地整治对河流、湖泊、城市绿化用地的影响降到最低。采用缓冲带技术、防护林技术、间作套种技术等现代化的生态土地整治技术,提高生态建设在技术层面的可操作性;第二,土地整治工作中的生态建设技术推广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土地整治部门要将生态技术推广与土地整治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专项规划紧密结合在一起。

3.3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增强环境意识

想要从根本上改善土地整治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必须要参考其他国家对于开展土地整治的成功案例和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将生态保护纳入法律范畴,使之成为土地管理法中的一部分内容,促进全社会对于生态建设和土地管理的法律意识。从法律层面来看,国土管理部门要与环保部门、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等多部门积极开展土地整治工作中的合作,提升在生态保护立法的主动权,推动土地整治进程顺利进行,并实现生态保护的总体目标。除此之外,土地管理人员应大力进行生态建设宣传,对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进行自上而下的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土地管理管理体制内的知识培训。从绩效管理、人事管理和思想管理等方面作为入手点,培养土地整治工作者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生态责任意识。例如,在洞庭湖周围进行土地整治时,湖南省政府充分利用双微平台,对洞庭湖的美丽生态环境进行了宣传,整体上增强了相关人员对洞庭湖生态环境的了解。

结束语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就必须重视土地整治中的生态问题,提高环保意识及创新技术能力,大力推动生态产业化发展。土地整治工作中的生态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需要正确地对待相关生态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本原则,从而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白玲.浅谈土地整治中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6):284.

[2]曹文会,张敬红.土地整治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解析[J].科技资讯,2014,12(17):118.

[3]罗溢.土地整治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措施[J].低碳世界,2014(0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