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药物研究现状及对我国生物技术药物发展的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生物技术药物研究现状及对我国生物技术药物发展的启示

王丽秀

王丽秀(白鹭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201203)

【摘要】生物技术药物发展迅速,已成为当前最活跃的研究领域。本文阐述了当前生物技术药物研究的几个热点方面,并从6个方面提出了我国生物技术药物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生物技术药物发展新药

【中图分类号】R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365-02

引言

据权威数据统计,2012年基因重组生物技术药物年销售额达到超过600亿元。由于生物技术药物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现已经广泛受到关注,已经成为当前新药研究的重要方向。从1982年第一个人工胰岛素上市开始,到现在已有超过150种生物技术类药物。并且尚有超过600种生物技术类药物正处于临床、申报等阶段。本文探讨了当前生物技术药物研究的现状。

1当前生物技术药物研究的情况

美国是当前,生物技术发展最为领先的国家,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销量上。到2012年底,美国FDA批准的药物已经超过200种。欧盟、日本等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处于领先的国家,相关的药物也以机构达到了100多种。占全世界1/15的人,现在正使用生物技术类药物。常见的药物包括疫苗、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白血病等。而处于临床和研发阶段的生物技术药物可以占到当前研发药物总数的超过1/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当前技术药物研究占据了新药研究的很大比重。

当前生物技术药物研究热点有:

1.1新型生物技术药物与疫苗和治疗性抗体

当前生物技术药物发展重点为反义基因药物、基因治疗剂、可溶性治疗蛋白药物和疫苗等。目前在进入临床试验的生物技术药物中相当一部分药物用于肿瘤治疗,感染性疾病、心脑病、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遗传病、糖尿病器官移植、不育症、骨质疏松症、肥胖症也是新型生物技术药物的主要适应症。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和临床尤其活跃,艾滋病疫苗进入临床,已进入三期临床的大部份为基因工程疫苗。

1.2反义核酸药物siRNA与适配子药物

所谓的反义药物主要针对的疾病有肿瘤、移植免疫反应等,世界上第一种反义药品主要用于治疗爱滋病患者的细胞巨化病毒性视网膜炎。

RNAi是由双链RNA引发的转录或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1个siRNA切断了mRNA,它就会转移并重复对别的mRNA切割,有放大作用,所以RNAi的给药量不到反义药物的几十分之一。并且,21230个碱基的siRNA比反义核酸的特异性更高。再加上提高稳定性的化学修饰、药物输送系统(DDS)、以及通过载体在细胞内表达发生作用等技,RNAi药物的开发正在急速展开。适配子是与蛋白质等非核酸靶分子相结合的DNA和RNA的总称。适配子药物识别靶蛋白质的结构并与其结合,从而发挥作用。与抗体药物进行比较,适配子药物最大的优势就是“即使是不能成为抗体药物的目的蛋白质也能够成为适配子药物的目标”。而抗体药物必须首先将靶抗原注入动物体内以此来获得抗体。对于那些不能成为抗体药物目标的蛋白质,也能筛选出能与之结合的适配子。与蛋白立体结合的RNA适配子作为药物在美国进入了实用阶段,它比抗体药物的适用范围还要广泛。

1.3糖药物的设计与应用

与其它药物相比,糖药物副作用小,如果使用靶向定位,副作用还可以进一步减小。一些糖类激素(例如促黄体激素等)、微生物(如幽门螺旋杆菌等)以及微生物分毒素的作用都带有靶向和定位传送特点。因为它们都带有特定结构的糖类或有某种糖类结合专一性的凝集素。因此使用糖类也可以使药物靶向定位。利用将半乳糖和一些药物同时连接到某些大分子上,所得的偶联产物就有可能专一地投送到肝脏的实质细胞中,用于治疗肝脏的疾病。如果在糖蛋白的糖链非还原端是一些不被一些细胞表面的糖结合蛋白识别的单糖(例如唾液酸),则它们就不易被一些脏器所清除,就能提高在体液中的寿命。

2对发展我国生物技术药物启示

当前,我国生物技术药物已经从探索期,进入了自主创新时期。由于广泛吸收外国先进技术,我国的生物技术制药产业进步明显,但也同样面临着众多机遇和挑战。

2.1加强宏观调控,回避风险

生物技术药品在高产出的同时,要投入巨额资金、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并且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稍有不慎可能造成巨大资金浪费。因此政府必须要有综合规划和设想,加强调控,组织药学界专家,对研发的生物技术药品进行充分论证,必须防止同类型的药品重复立项,造成资金浪费。各院校、科研机构、药厂在开发药品前,也要做好市场调查,不能只看到利益,看不到风险。

2.2建立创新机制,鼓励新药的研究

当前我国市场上投放的各类药物,仿制类药物占多数。因此必须鼓励新药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格新药审批制度,保护好相关研发新药的单位和个人,激励他们创新的热情。同时相关研发人员要做好专利保护力度,维护好自身权益。

2.3不断加快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化商业化进程

下游技术是相关产品能否快速进行产业化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重视下游技术的发展,比如,工程菌大规模发酵最佳参数的确定、电子计算机的控制优化、生物传感器设计制造、高纯度的制备技术等等。如果没有这些相关下游技术的发展,加快生物技术药物商业化无从谈起。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当前下游技术落后的现状,据统计我国相关的上游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仅仅落后不到5年的时间,但是下游技术却落后将近20年。因此,要想避免商业化变成空谈,必须下大力加强下游技术发展。

2.4加大扶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

为了更好的面向市场,必须加快科研体制改革步伐。

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充分利用科研机构研发的优势和企业的资金优势,做到强强联合。吸收国外先进的经验,把经营机制引入科研体制中。重点扶持一些以技术创新为主体的企业,吸收国外风险投资基金,加强金融与高科技融合。政策上,对于一些具有发展前景并且创新能力较强的民族生物药业,要尽快想尽办法使其尽快步入国际化的轨道。

2.5利用外资,不断加强合作

当前生物技术药物发展,国际化特征明显。充分利用他国长处,为我国所用,是加快我国生物技术药物发展的必经之路,对于我国药品研发速度的提高具有催化剂的作用。尤其是美国、欧盟、日本等生物技术发达的国家,要不断加强与其合作,派出相关人员、访问学者等,调研其发展动向,对其主要研究方向进行研究,为国家科技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6发挥中药领域研究优势,充分发挥我国地域资源优势

在发展生物技术药物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我国特有的地域优势,利用我国纬度跨度大,气候多样,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的国情。充分发挥我国中药领域研究的优势,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在有效成分主要是蛋白质的中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结语:

通过对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投入的不断增大,相关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研发将取得一个突飞猛进的进步,并不断缩短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开发实用性较强,效益巨大的药物。

参考文献

[1]谢凤,柳威,陈临溪.自噬参与心脏疾病调控的研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2,(03):224-233.

[2]张玲帆,王艳萍,刘鑫,陶卫,张磊,张文清.ICP-OES法快速检测药品中催化剂残留的14种重金属元素[J].分析测试学报,2012,(04):475-479.

[3]周晓冰,汪巨峰,李波.毒理基因组学在生物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J].药物评价研究,2012,(02):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