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颜丽琴

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419600

【摘要】目的:对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进行研究探讨。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3例)患者院内以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观察组(63例)患者院前以小剂量rt-PA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小时以内溶栓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IMI3级、冠状动脉再通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补救性PTCA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冠状动脉总再通率为92.06%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17%(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院前;静脉溶栓;急性心肌梗死

缺血损伤区的心肌细胞血流再灌注能够对濒危心肌组织进行直接挽救,对心肌梗死范围进行限制,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关键[1]。我院近年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加强院前静脉溶栓治疗,取得确切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6例,将其按照就诊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3例患者,其中男42例,女21例;年龄为44~67岁,平均年龄为(54.7±3.2)岁。观察组63例患者,其中男46例,女17例;年龄为41~68岁,平均年龄为(55.1±3.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胸痛时间30分钟以上;②年龄为70岁及以下;③胸痛时间6小时以内;④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⑤无静脉溶栓治疗禁忌症。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接到疑似心肌梗死求救电话之后,即赶往现场,对患者行心电图检查,对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立即开展静脉溶栓治疗,方法如下:将150万U尿激酶加入到100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30min内滴注完成。

对照组为自行到急救中心就诊并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患者入院后立刻送入重症监护病房,然后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方法同观察组。

1.2.2检查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静脉溶栓治疗90min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先对梗死血管侧进行造影检查,对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的血流分级进行判断,对0、1级患者行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发病至溶栓时间。②对比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冠状动脉再通判断标准[2]:TIMI为2、3级;治疗2小时内,心电图抬高ST段降低50%及以上;治疗2小时内,胸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治疗2~3小时,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束支阻滞等消失或明显改善。具备上述第1条或其余3项的2条及以上即可判断冠状动脉再通。③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④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包处理分析,以X2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形式表示,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溶栓时间比较

观察组3小时以内溶栓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如表1所示。

2.4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63例患者出现轻微出血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7%。对照组63例患者出现轻微出血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临床研究指出[3],时间为静脉溶栓治疗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患者发病6小时内行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虽然急性心肌梗死及早行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促进心肌再灌注,提高治疗效果,但是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较长时间耽搁,从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4]。温健文研究指出[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病3小时内得到治疗的患者不足30%,急性心肌梗死从入院到治疗所耽搁时间约为0.8~1.5小时,平均(1.1±0.3)小时,耽搁的原因主要为转运程序繁琐、入院手续复杂、科室之间协调不力。本研究中,观察组3小时以内溶栓患者所占比例为49.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40%(P<0.05),表明患者入院后耽搁时间为临床普遍现象,但是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耽搁时间较短。

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TIMI3级、冠状动脉再通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补救性PTCA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行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TIMI分级。

总而言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院前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吕云,高彦.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临床对比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1):1197-1199

[2]闫学斌.急诊介入治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4):171-173

[3]宋彩虹.急性心肌梗死应用瑞替普酶和阿替普酶溶栓效果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0):156-157

[4]侯春江.院前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4):3259-3260

[5]温健文.急诊介入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3(1):28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