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预防接种管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大学生预防接种管理体会

李永秀

李永秀(江苏省南京市南京理工大学医院210094)

【摘要】目的大学生接种疫苗是预防校园传染病爆发流行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总结三年为大学生接种各类疫苗的体会,认为设计好接种卡及接种登记流程,认真耐心的一对一宣教,做好接种前准备工作,注重接种人员的业务培训,规范疫苗接种操作,加强冷链管理,严格执行留观时间及异常反应处置工作,是确保大学生安全接种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生疫苗接种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9-0042-02

高校是人口居住较为密集的社区,由于大学生居住环境的特殊性,而大一新生刚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个人卫生及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较为缺乏,来自全国不同的地区,个体对各种传染病的免疫能力不同,一旦有传染病的发生很容易引起爆发流行,为降低大学生传染病发病率,有效的遏制校园传染病的爆发流行,我院从1995年开始本着自愿的原则为大一新生接种有关疫苗。本人从事大学生预防接种管理工作已经十年,未出现差错事故、预防接种副反应、群体心因性反应和接种纠纷,做到有效安全接种,现将十年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接种人群大一新生

1.2疫苗乙肝、甲肝、流感、麻疹。疫苗来源:本区疾病控制中心。

1.3接种程序乙肝疫苗:基础免疫三剂(0、1、6)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甲肝和麻疹:上臂外侧皮下注射一剂;流感疫苗: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一剂。十月份国庆节以后第一个周末接种第一针乙肝和流感疫苗;间隔一个月以后十一月份接种第二针乙肝和甲肝疫苗;间隔一个月十二月份接种麻疹疫苗;次年“五一”后第一个周末接种第三针乙肝。

1.4接种禁忌急慢性肝炎患者,严重过敏体质及鸡蛋或疫苗佐剂任何成分过敏者。

2.结果

2007年10月到2011年5月共接种甲肝8714针次,乙肝18402针次,流感3900针次。麻疹5008针次,疫苗接种后两周内出现副反应有学生辅导员电话汇报预防保健科。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2例,对症处理24小时后均好转,局部红肿28例,局部热敷三天后痊愈,出现接种现场晕针8例,口服50%葡萄糖平卧数分钟好转,未出现严重预防接种付反应、接种差错及群体心因性反应。实现安全有效接种。

3.免疫策略

3.1接种登记

3.1.1接种卡的设计,为长20厘米,宽10厘米,厚0.12厘米的长方形,

3.1.2接种登记在八月中旬按学校花名册招生人数印制足量的接种卡,在卡的正面用刻印好的章盖上各个院、专业名称。与新生入学体检同步进行接种疫苗登记,派12到14名医护人员登记,3到4名会计同步收费,地点设在医院门诊大厅或较为宽敞的会议室进行,登记桌两侧摆放接种有关疫苗的知识介绍的展板,登记桌前上方墙壁上张贴院系的名称,便于学生排队登记,由医护人员为学生一对一询问,凡近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严重过敏性体者质不予接种任何疫

3.1.3登记疫苗登记前按当年各院招收人数印制同等数量的接种卡并盖好各院、专业的印章,12到14名医护人员登记,3到4名会计同步收费,地点设在医院门诊大厅或会议室,与新生各项体检同步进行,登记桌两侧放置有关疫苗知识宣传展板。登记桌前上方悬挂各个院的名称,便于学生按各个分院排队,医护人员和学生或家长一对一询问。首先介绍有关疫苗所预防的传染病,是否是过敏体质,能否吃鸡蛋;最近有没有使用过免疫抑制剂等,对鸡蛋过敏不予登记流感和麻疹疫苗接种,明确自己是肝炎患者不予接种甲肝、乙肝疫苗。询问以往疫苗接种史,三年内接种过国产乙肝疫苗的可以加强接种一针乙肝,超过五年或不知道免疫史可以从基础免疫三针开始,在学生或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开始填写接种卡正面,在要接种的疫苗前打钩,价格一栏填写接种疫苗合计价,正面填写好后要求学生在卡的背面签名并留下电话,同意接种的疫苗在花名册上再登记一次,以防学生以后接种过程中丢失接种卡可以从化名册查找资料重新补卡。学生拿着签好名的接种卡到收费处交费,会计收费后在卡的正面盖上“现金已收”印章。发票交有学生自己保管,接种卡由会计收回。

3.1.4统计数据登记工作全部结束后会计统计核对收回卡上的现金数与发票底根数是否相符,统计接种各种疫苗的总数,统计结束将卡和统计数据交给接种管理人员,接种管理人员将会计的统计数与花名册数据核对,准确无误后接种管理人员根据统计的数量提前一个月订购疫苗。

3.2疫苗接种

3.2.1接种时间安排新生入学后进入为期一个月的军训阶段,此时不宜接种疫苗,安排10月份国庆节休假回校后的双休日,此时学生对学校的环境已经适应,身体状况良好,接种疫苗的副反应会减少。根据接种针次的数量安排一天或两天,根据各个院接种针次的多少每一个小时安排1到2个院。接种前三天电话通知院系辅导员指定一名专职学生助理来接种室领卡,领卡的学生专职负责以后疫苗接种相关事宜,领完卡签字留下手机号码以便以后联系或询问有关事项,接种通知内容用A3纸打印,每个院发两张,男生宿舍一张,女生宿舍一张,校各个食堂门口张贴一张,告知辅导员将通知张贴在醒目位置,尽可能让每位同学都能看到,接种卡下发后要学生仔细阅读接种卡背面的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3.2.2接种前准备工作,

3.2.2.1接种场所的准备,候诊室为接种等待区,室内张贴“请不要空腹接种疫苗”的标语,留观室为接种后留观是否有异常反应,室内张贴“接种疫苗后留观30分钟”的标语,接种室为接种疫苗场所,室内放4-5张接种台。三室在接种前一天晚上紫外线消毒,次日晨间开窗通风,接种室于接种前半小时根据不同的季节调试好空调温度,冬天可适当调高防止学生脱衣服引起感冒。

3.2.2.2疫苗及物品的准备,在接种前一天上午准备好消毒器材、安全注射器,急救箱内准备有足量的急救药、氧气、消毒液、数十块冰排、10个消毒好的方盘,冰箱温度调试在2度到8度之间并放测温计检测。接种前一天下午领取疫苗放入调试好温度的冰箱内,冰箱四周要留有足够的空间防止疫苗冻结.

3.2.2.3接种人员的培训,所有参加接种人员必须持有当地区疾病控制中心颁发的“预防接种上岗证”,并在接种前进行一次简短的培训,主要学习此次疫苗接种的种类及实施方案,接种部位及有关注意事项,异常反应的应激处理。

3.2.3实施接种

3.2.3.1接种人员安排,每次接种安排十人左右,将参加人员分两组,一组5人在后台抽苗,一组5人在前台注射,抽好疫苗套好针套放在方盘内传递到前台,每个方盘的底部放一块冰排,以保证疫苗在较低的温度下存放,根据学生排队人数,尽可能现抽现用,抽好疫苗放在前台接种桌方盘内,控制抽苗速度保证抽出的疫苗能在半小时内接种完。

3.2.3.2接种前询问,接种人员接种前要询问学生最近是否有感冒发烧等不适,是否阅读卡上的注意事项,告知相关疫苗接种禁忌症。根据不同的疫苗选择不同的接种部位,抽好的疫苗必须充分摇匀后方可注射,流感和乙肝选择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垂直进针缓慢注入,甲肝和麻疹疫苗选择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45度进针缓慢注入,接种完毕在卡上填写接种日期、签名并将接种卡收回,于下次接种前再下发。

3.2.3.3接种后留观,学生接种后在留观室留观至少半小时,一名医生巡视,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处理原则按区疾控中心培训教材中《预防接种副反应处理方案》来处理。

3.3接种后处置工作

3.3.1卡和疫苗的核对查看收回卡上是否已经填写接种日期并签名,如没有及时补填,查看收回卡数与疫苗消耗数是否相符,如不符及时查找原因,数字相符后记录疫苗出、入库登记本,没有用完的疫苗及时放入冰箱。

3.3.2医疗垃圾三室处理接种工作结束后将注射器及棉签均按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清点当日实际使用注射器的数量并登记,接种室清理完毕后进行紫外线线消毒。

3.3.3疫苗接种副反应的监测工作,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对于评价疫苗安全性,改善预防接种的质量,从而增强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心,具有重要意义[1]。接种疫苗后出现一般反应有医生及时处理;疑似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在处理完毕后填写副反应监测报告卡,报告接种疫苗的名称、接种部位、剂量、疫苗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有效期、使用注射器型号、厂家、有效期等,及时通过网上上传区疾病控制中心平台,

4.小结

大学生患传染病不仅影响学生正常的生活学习,同时也打乱高校的正常工作秩序。特别是乙肝的注射尤为重要,2006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表明,1-59岁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7.18%,据此推测,全国约有9300万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新发乙型肝炎病例50-100万例,死于乙肝相关疾病约30万例[2],学生患上乙肝,不仅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也给学生将来的人生乃至家庭、事业蒙上一层阴霾,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相应传染病最简便、最科学、最有效的手段2而接种疫苗最大的问题是保证安全有效的接种。合理安排接种登记流程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接种提高接种率,接种卡的设计可以减少接种纠纷;做好接种前的准备工作,注重接种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疫苗冷链的管理,及时监测处置异常反应是保证安全有效接种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刘大卫.如何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J].中国计划免疫,2006,12(4):322~327.

[2]LiuFM,zhuorng.ManagementofhepatitisBinChinachinMed[J]2009,122(1):3-4.

[3]王建华,陶志华,姚风燕.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工作体会及预防接种损害纠纷的防范策略探讨[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7):58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