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网建设升级筑牢电气化基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农网建设升级筑牢电气化基础

吴若明彭琨郭凯艳张海龙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供电公司,安徽阜阳2364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力事业发展非常迅速,同时,也带动了农村电力事业的发展。新的历史条件下,乡村电气化建设重任从保障农村“用上电”到“用好电”转变。推动乡村电气化建设,应着力打造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的现代乡村电网,加大贫困区农村电网改造力度,全面推进贫困区电气化水平,促进乡村能源消费升级,助力乡村分布式新能源发展,丰富乡村电气化内容,全方位筑牢乡村电气化基础。本文就农网建设升级筑牢电气化基础展开探讨。

关键词:农网;电气化基础;就是

引言

乡村电气化是指农业和农村经济各部门,以及乡村居民生产生活广泛地使用电力,是一国电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电气化被赋予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

1我国农村电气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我国农村电气化建设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历了3个不同的阶段:第一,在没有电力供应的贫困地区加大电力设施投人,加快建设基础电力设施的步伐,使这些地方的居民尽快能用上电;第二,在水利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充分利用水力发电,实现初级的电气化;第三,在有电网覆盖的地区,延伸电网覆盖范围,提高电气化水平。就这样,在国家与农村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村的电气化事业得到了发展,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使农村居民的生活、生产离不开电力,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90%的农村居民都用上了电,同时,用电结构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是,经济发展不均衡、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使得我国的电力发展受到了制约,我国的农村电气化建设还是比较落后。我国农村用电与城市用电、东部用电与西部用电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中,农村用电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2新农村电网建设面临的挑战

我国新农村建设市场潜力大区位也相对较优。新农村建设使农民由分散居住转为集中居住,电力负荷的分布也相对集中。但是新农村在通讯、道路、硬件以及电力建设上和城市相比显得依然十分薄弱。农网建设面临的挑战具体体现在:变电站分布点少供电能力较弱。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城市和乡村的差距在不断减小。尤其是近几年,乡镇企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居民的生活用电量不断增加而农村电网建设水平相对滞后明显不能满足农村用电需求。由于农网变电站分布少其平均供电半径达到。这样的供电半径很难实现联络,导致电力质量普遍低下,电网供电可靠性低。农村变电站电气设备比较陈旧,配电技术水平低。随着农村居民对电量的需求不断加大,很多地区农网供电都出现告急,由于电负荷过大,导致很多导线破损并且经常出现电压低以及电力设备损耗过大的问题。

3农网建设升级筑牢电气化基础

3.1全面打造现代农网

长期以来,乡村电气化水平的提升取决于乡村电网建设的突飞猛进。在“十二五”及以前,两大电网公司主导的乡村电网升级改造重点解决了乡村“用上电”的问题,在此期间,全国大部分乡镇提前或者超额完成了电气化建设的任务,乡村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十三五”以来,乡村电网升级改造进一步加码,重点进行了以“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井井通电、村村通动力电”为任务的两年攻坚战以及“三区三州”三年攻坚战,着力实现乡村“用好电”的目标。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要建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的现代乡村电网,为乡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用电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加速乡村电气化再上新台阶。各级乡村电网升级改造主体紧紧围绕现代乡村电网建设目标,加速推进城乡电网一体化发展、持续提升农网安全可靠程度、创新建设智能化农网,助力乡村缩小与城市用电的差距,提升农网供电可靠性,增强电能使用的便利性,打开乡村“用好电”的电气化建设新局面。

3.2建立乡村电气化长效工作推进机制

在健全农村电网可持续发展机制方面,建立普遍服务长效机制,对电价承受能力差的中西部偏远地区给予税收优惠和运营补贴,明确服务标准、资金来源和成本补偿机制。针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加大电网改造力度,着力解决供电能力不足、供电质量低等突出问题,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实现贫困地区供电保障服务接近本省农网平均水平。此外,还要精简用电业务流程,压缩办电时间,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农村供电服务响应速度和便捷程度。

3.3加强对电力设施的防护

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有些人的文化素质还有待提高。农村电力设施所处的自然环境一般比较恶劣,同时还要面对盗窃、破坏等问题。另外,农村居民的安全防护意识比较薄弱这就为高压电力设施的运行带来了安全隐患。电力企业应该取得国家的支持,建立有效的电力设施保护机制对违章、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并向农村居民大力宣传“用电安全高压危险”的科学知识使农村居民可以安全安心地用电。另外,还应安排专业人员定期进行巡视和检査,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解决,将危险扼杀在襁褓之中。

3.4根治贫困区农网短板

一直以来,我国贫困地区因为电网的基础薄弱,乡村电气化程度十分低下。目前,我国各行各业致力于精准扶贫攻坚战,大力消除贫困人口与贫困区域,全方位提高贫困区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贫困区电气化水平成为扶贫攻坚战的重点任务之一,电网企业以此为契机,重点开展贫困区乡村电网改造,增强贫困村电网可持续发展能力,为贫困村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让贫困村因电而变,因电而兴。在电力扶贫实践中,各级电网企业将农网升级改造与电力扶贫有机结合,加大贫困村的农网改造力度,全面解决贫困村“低电压”等问题。深入开展“包片进村”活动,摸清供区内所有贫困村、贫困户的供电网络和供电服务现状,重点针对“插花式”扶贫,确保精准解决贫困户和贫困村生产、生活用电问题,比较典型的转变是从简单的照明用电到大功率电器无障碍使用,大力提升了贫困村的电气化水平。

3.5大力发展乡村电能替代和节能工作

电能替代领域十分广泛,在乡村工业、商业、交通、建筑、采暖、居民生活、农村灌溉等各个行业、多个领域,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等都具有巨大的替代潜力。应加快建立激励机制推动节能工作。农村电网有巨大的节能潜力,变压器经济运行等节能技术和设备在农村电网的应用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需求侧管理在终端用电领域有巨大的节电潜力。政府应建立激励机制和专项资金,给予供电企业合理的经济补偿,为节能工作的开展注入动力。

3.6借鉴其他电气化建设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快我国“三农”建设,满足农村电力发展的需求

应向日本、欧美这些发达国家、地区学习充分借鉴、吸收其在电力事业发展上的经验,再根据我国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发展的不同结合本国国情,因地制宜地提出我国农村电气化建设的可行性方案。

结语

总之,基层供电企业应不断布局新业务,以智能化农网为手段,充分发挥电网在能源资源配置和转换利用中的基础平台作用,畅通分布式新能源接网绿色通道、优先保障分布式新能源发电上网、强化光伏云网服务等,助力乡村分布式新能源发展,提高乡村电气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建华,马智杰,康文.根我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述评[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5.

[2]付登华.现阶段县级农村电气化建设措施与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