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教学思维训练的微课设计及评价标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基于生物教学思维训练的微课设计及评价标准

覃颖懿

(柳州市文华中学)

摘要:生物教学需要对学生开展思维训练。微课以其短小精悍、趣味性和可视化等特点在思维训练过程中可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制定微课设计技术指导意见、微课设计实用建议及基于思维训练的微课评价标准,可提高生物教学中微课设计的规范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生物教学;思维训练;微课设计

一、生物教学中开展思维训练的必要性

生物科学的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是对生物及生物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和对生物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要学好生物,必须具备并发展上述思维能力。形成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例如,学会分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形成生物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生物学观点;又如,学会比较动、植物细胞在结构和功能的不同,确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再如,学会概述光合作用的过程,为阐明植物光合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教师在不能仅满足于传授生物科学知识,而应在此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开展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通过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和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呈现的方法;通过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指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通过训练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思辨的精神和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

二、中学生物教学中微课应用的现状

所谓微课,主要是指以微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重难点和易混淆点而设计的,时间在5到8分钟,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教学资源。由于微课设计本身的要求需短小精炼,主题突出,其优势在于将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拓展素材以一定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建构成结构化的数字资源,因此,利用微课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不失为一条有效路径。但通过对目前互联网上已有的生物微课资源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基于训练学生思维的精品生物微课数量不多,对微课开发缺乏系统的指导性意见,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

为了解目前中学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微课的应用,笔者以所在城市8所初一和高一的实验班学生及生物教师为调研对象,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开发、运用微课开展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中,存在着对开发工具不熟悉、开发的微课与思维训练内容不对应、运用微课进行思维训练较随意等现象。

三、开发、运用微课开展学生思维训练的相关原则及策略

基于以上现状,教师可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开发符合学情的微课,引导其尝试使用微课学习,以到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此外,教师在开发、运用微课中出现的以上问题,可通过遵循以下原则、策略有效进行化解。

1.微课制作参考工具

教师们应依据不同的课型、内容和思维训练的目的,选择适合的微课制作工具。常用的工具有:

(1)便携视频工具简单拍摄:手机+白纸书写;

(2)外部拍摄视频工具:摄像机+黑板或电子白板;

(3)屏幕录制工具:PPT+“camasesstudio”“屏幕录像专家”等屏幕录制软件;

(4)视频剪辑工具:如绘声绘影、爱剪辑、快剪辑等;

(5)交互式微课制作工具:如“coursemaker”“inspiring”等;

(6)其它辅助工具:语音转换文字软件、美化课件的插件与素材等。

2.开发微课的实用原则

由于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几方面,并考虑学习者的思维特点,在开发设计微课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聚焦单一问题

在开发微课前,应充分考虑体积小、时间短和选题小的“微”原则,选取某个知识点,不需面面俱到,以利于注意力的集中。

(2)营造一对一的氛围

微课是供学习者自主学习,提高思维能力的教学媒介。语言的表述中,应明确对象为“你”,而不是“你们”。建议以师生对话,或学生陈述为微课情境,增加代入感,搭建自主学习的微环境。

(3)创设交互式学习环境

在重点环节中使用问题驱动式组织微课,启发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思维活动。在关键问题处,提示学生暂停思考。尽可能的开发交互式微课,在微课中嵌入试题、测验、问答等交互式组件,以训练学生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

3.运用微课开展思维训练的策略

(1)快速引入课题

导入应开门见山。如设置疑问、悬念,从生活现象、问题为切入点,也可通过学习者已有旧知识导入。要求既要入题快,又能吸引学生,更要求与内容关联紧密。

(2)重点突出,设当设疑,引发思考

在重点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应避免全盘讲授、照本宣科。应适当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其分析、比较等思维能力的培养。

(3)重视总结概括

末尾应进行提纲挈领的总结,方式可选取列表或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概括。

四、思维训练微课的评价标准

随着微课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普及,微课的质量成为影响学生思维训练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生物教师制作微课的水平不一、评价标准不统一,是造成良莠不齐的微课充斥着生物课堂的重要原因,笔者尝试提出以下标准以期对思维训练微课的制作进行规范。

1.选题设计

(1)选题简明:选题应“小(微)而精”,主要针对知识点、例题或习题、实验活动等环节进行讲授、演算、分析、推理、答疑,引导学生思维形成;

(2)设计合理:围绕典型问题,针对性地设计流程,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易错题、常考点。

2.教学内容

(1)科学规范:教学内容严谨、规范,不出现科学性错误;

(2)逻辑清晰: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要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规律,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明了易懂;

(3)重点突出:重点教学环节中,有批注、字幕等方式提示重要信息。

3.思维训练效果

(1)目标达成: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并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总结概括,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2)受众明确:面向学生,以学习者为中心,创设一对一的自主学习氛围;

(3)交互性强:设当设疑,启发学生思考,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4.作品技术规范

(1)技术规范:微课视频时长不超过10分钟,视频画质清晰、图像稳定、声音清楚(无杂音)、声音与画面同步;

(2)素材整合:根据教学要求灵活运用各种微课工具,有机整合视频、动画和图片等素材,直观性强。

微课作为课程资源,其制作要点主要是内容的全面性、透彻性、易理解性、创新性及后期使用便捷及易管理;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其要点主要是内容的交互性、学生的接受性、教学的有效性。有质量的微课是有质量的生物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制作微课时,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及规范来进行设计有制作,有利于促进微课制作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生物课堂思维训练的质量和教学水平。

《2015年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指出:“在线学习和面对面教学的混合学习方式将成为基础教育的近期趋势,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伐练习和掌握内容”。“互联网+”教育时代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教师应主动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主动作为,不断提升自己的微课制作技能并将微课运用于课堂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之中,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沈彩兰.浅谈微课设计及试用策略[J/OL].学周刊,2019.13.105.

[2]王斌.高校校本微课制作要点及标准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