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 1

机能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孔令恒周芳马瑞丽肖丹秦

孔令恒周芳马瑞丽肖丹秦(西安医学院710021)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352-01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对于医学院校学生动手能力要不断提升的形势下,实验教学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变的尤为重要,而实验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学实验室,因此搞好实验室建设,能更好的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医学人才。

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实验室设置的模式是按校、系、专业或课程分别设立实验室。这样设置在管理上普遍存在设备利用率低,综合效益差,重复购置等问题;在教学上存在实验教学单一,欠缺综合性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跨专业、跨学科和科研工作[1]。我校为适应高等教育体制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根据国家教委关于“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对原有的教学实验室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确立了以院、实验中心管理为主的二级管理体制。这样既打破了学科和专业界限,将有联系、有交叉的学科实验室整合起来,建立一个综合实验室,又能提高实验室的效能,节约资金和场地。

高水平的人才和高效益的实验室是高校教育上档次、科研上水平的关键所在[2]。由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制约,实验技术人员一般只负责实验准备工作,而忽视了对实验技能的培养。只有努力培养高质量的实验技术专业人才,使他们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娴熟的实验操作技能,才能更好的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科研上,请省内外著名的技术人员,培训科学实验技能,把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纳入教师培养计划,安排他们进修学习,使其精通一两种科研实验技能。同时积极引进高学历的实验技术人员。逐步改善实验队伍存在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不够合理的现象[3]。

成立机能实验中心后,实验室规模增大、仪器设备增多、人员集中,要使实验中心高效有序地运行,首先要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我们建立了机能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操作规程和赔偿制度等,使教师和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有章可循。只有健全制度,实行科学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才能充分发挥实验中心人才优势、设备优势,促进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发挥其最大效益,这也是实行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的可靠保证。

有研究认为机能实验室的建立是医学教育目的再认识的必然结果,是医学课程演变的必然要求,是21世纪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4]。我们在现有实验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机能实验中心的运转还要在具体的运转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只有不断满足教学需要,使实验室设施最低损耗、实验室资源最大利用、管理力量最小投入,才能发展和完善中心的建设与管理。通过几年的改革和实践,机能学实验室管理与教学改革,是适应现代医学人才培养需要的,提高了医学实验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符合高等医学教育课程综合改革趋势。

参考文献

[1]王君,张晓,田继红.机能实验室建立与管理.解放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1999,(12):第27卷第4期(105).

[2]徐剑,邹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实验中心管理与发展模式研究[J].2004,(10):92-95.

[3]林扬元,谢群,陈建明.医学综合实验中心建设与探索.医学教育探索[J].2007(6):142.

[4]林春,林默均.面向21世纪生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1999,17(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