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降低电费核算差错的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析降低电费核算差错的途径

李丽娜

(黑龙江鹤岗供电公司黑龙江鹤岗154101)

摘要:电费核算在抄核收的业务流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核算人员每月必须对抄表工作质量和电价政策的执行、电费数据的正确性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发行后形成用户当月电费。电费是否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地收回,账务是否清楚,统计报表数据是否准确,关键在于电费核算的工作质量。

关键词:电费核算;差错;途径

一、电力营销中电费核算的作用和意义

1、实现电价的合理化设置

在激烈的电力市场中,价格是电力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消费者是否会选择企业的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企业产品价格的影响。电力行业的发展虽然具有垄断性的特点,但是电力行业发展竞争力和产品需求量也会受到价格的影响。电费集中核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力企业发展中不必要的成本消耗,保证电费价格制定的科学、合理,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电力企业乱收费的现象。

2、为电力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支持

和电力企业传统的电费核算方式相比,电费集中核算能够更好地处理各类数据,提升数据信息的精准度,在应用的过程中减少数据信息出错现象,实现对电费的科学、合理管理。另外,在电费集中核算操作下,电费的收取是相关系统进行的,电费计算的相关信息经过系统处理会变得更加精确,由此减少了电费核算问题的出现,能够为电力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和执行提供有力支持。

3、实现对电力营销的监督管理

传统模式下的电费收取操作存在局限,无法保证获取供电信息的真实,也不利于电力营销监督工作的顺利进展。电费集中核算实现了对整个电费核算地区电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并在合理利用电力资源的基础上更新、改进了原有的用电营销系统,实现了对供电所、供电总局数据信息的统一化管理,能够让相关部门及时、准确地了解电费回收情况,加强了对电力营销的有效监督。

4、加强电力企业财务和电力营销的有效融合

在一般情况下,一些地方存在用电客户和供电企业用电不相适应的问题,使得电力营销数据的对接出现问题,无法实现电力企业财务和电力营销的有效融合。电费集中核算的实现增强了电力企业财务和电力营销的对接效果。传统的电费核算是指供电企业的营销部门、财务部门分别收取的费用,并分别对收取费用进行区别核算。这种核算方式受不同部门各自分工、独立完成的影响,核算数据很容易出现问题。电费集中核算之后是借助计算机系统来进行电费核算,有效实现了电力企业财务部门和营销部门工作的对接。

二、电费差错原因分析

1、待审核电费数据准确度不高

目前上游业务流程提供的待审核电费数据准确度不高,核算人员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步的电费审核工作将有增加电费出门差错的风险。现阶段,某供电公司电力用户呈每年不断递增状态,总户数已由2009年38万余户增加到2017年50多万户,而电费核算人员由之初的8人减至2017年的6人。且2016年度公司有16个营业所业务员都曾经出现过岗位变更,新上岗的业务人员,每月都因业扩变更用户流程的不正确和不及时,造成大量的电费计算错误。由于电费核算过程中易错点较多,部分抄表员缺乏对数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而出现错抄、漏抄的现象,营业所业务员没有及时完成业务流程均会导致电费计算错误从而导致提供的待审核电费数据准确度上存在一定的偏颇。

2、电费核算缺少复核环节

某供电公司目前电费审核流程是采用电费核算员分片包保的方法,以均衡分配工作量为前提,按营业所为单位进行工作任务的划分。由于抄表日程比较集中,在核算高峰期,核算工作只能由核算员独立完成。针对复杂的算费用户,由于一个人的惯性思维、理解能力、业务水平的局限性,核算员审核完成后没有任何复核人员进行二次确认,仍存在电费算费错误的风险。

3、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电费核算员相当于“守门员”的角色,是保证电费正确出账的最后一道屏障。目前公司同业对标考核中有15项小指标都依靠核算员监控、把关,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否则无法提升核算员的积极性。

三、降低电费核算差错率的具体对策

电费核算不是单一独立的部分,它需要抄、核、收各个组成部分的密切配合。为提升电费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某供电公司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手段提升电费核算工作质量。

1、实施点对点的业务辅导

通过创新了培训方式,将以前的统一集中授课拓展为按需求点对点业务辅导,每月到基层站所与业务人员面对面开展沟通,了解其个性化需求,制订培训方案,开展“一对一”的要组织针对性的培训工作。

2、严格考核落实奖惩

建立核算考核体系。将核算员工资与日常工作完成情况、与核算核算工作质量挂钩,并结合审核的营业所对其营销质量考核的关键指标、实行营销工作质量联带考核,带动其工作积极性。

3、实行核算标准化作业

组织业务人员对智能抄表核算的相关规则业务流程进行梳理,重新编制智能抄表核算作业指导书。规范电费核算工作流程,推行电费核算标准化作业。即:业扩、变更工作单同步上传;电费清单、电费日报逐项审核;集中核算业务工作单分级发送;营销质量考核全程跟踪。

4、推行核算“早会”

通过同业对标平台、稽查监控平台对抄表、电费核算的主要技术指标开展实时监控、分析,以早会的形式形成“共享”,并安排专人督办,做到了事前预警,事中控制。

5、完善智能审核规则

收集日常业务需求,结合电价管理、电量审核、客户档案校验、电费计算规则等制定系统智能审核基本规则,对审核规则环节出现的异常情况细化分类,主要包括抄表异常、电量异常、电费异常、档案异常。在对系统6个需要设定阀值的指标反复测算的基础上,重新设定阀值区间,让系统自动筛选功能更加精准。

6、加强对日常工作的梳理与提炼

对近年来电价政策进行整理,完成了公司《电价电费操作手册》的修编,为基层单位正确执行电价政策提供了保证;通过对日常工作的归纳和总结,针对公司抄表、核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组织编写《电费抄表、核算典型案例》。

7、增加电费发行前的复核控制

将电费核算工作任务进行调整,抽出一名能力强的核算员,对电费审核过程中有疑问的用户进行复核,对碰到的疑难问题负责分析处理;针对直购电用户、大用户,电费班核算班长参与复核。

8、落实电费核算机制

为避免核算员形成思维定势和惰性,实行电费核算轮换制度,核算员每季度对负责的供电营业所进行一次轮换。形成电费核算班、区公司营销部、基层营业所、营销稽查中心组成的闭环管理核算体系,通过理顺工作流程,实现了电费核算工单与营销内部各专业之间的无缝衔接,达到通过集中核算管控营销过程的目的。落实现场稽核机制,每月根据核算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选择性地开展现场稽核,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每月定期发布电费集中核算简报,对核算发现的问题班集中出具书面意见,由公司营销质量考核小组考核兑现。通过健全的考核体系,监督职能充分体现;通过对公司营销质量考核中的抄表、核算、电量电费、电价等指标的分析,促进了营销业务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2017年1月至9月,电费核算共纠正差错243笔,比上年下半年减少了124笔,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结束语

电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费正确是供需双方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供电公司通过降低电费审核差错率,拦截核算异常,杜绝了核算差错,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电费差错率的降低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提升了企业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任强燕,张洁.供电企业电费管理和电费核算问题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7):174.

[2]刘剑锋,王宏涵,宫本超,等.供电企业电费管理以及电费核算工作中的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