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关于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体会

刘勤武

刘勤武(汶川县人民医院四川汶川623000)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9年4月收治的66例腹股沟疝的手术经验,包括Ⅱ型16例,ⅢA型5例,IIIB型44例,IVB1例。对手术方法、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手术后大部分患者切口轻微疼痛,1例切口红肿和渗液,有3例发生阴囊水肿,1例术后出现牵拉、异物感。全部患者随访2~48个月,平均25个月,无复发。结论:应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股沟斜疝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手术简便、安全有效。

【关键词】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疝补片及自成型网塞基层医院

【中图分类号】R65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6-0291-02

自1986年,Lichtenstein提出“无张力疝修补”这一概念,主张采用理想的人工合成材料,封闭疝环并修补加强腹股沟管后壁以来,无张力疝修补术因其术式合理、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而备受青睐,逐渐成为主流。我国于1997年开始应用于临床,并迅速得到推广,我科在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共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66例,近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6例,均为男性,年龄24~75岁,>60岁者占57.58%(38/66)。依Nyhus分型(表一)[1],II型16例,IIIA5例,IIIB44例,IVB1例。伴有前列腺肥大6例,高血压9例,心肺功能不全1例,糖尿病2例,便秘2例,肝硬化少量腹水1例。

表一Nyhus腹股沟疝分型

分型特征

I斜疝,内环环正常,儿童斜疝

II斜疝,内环稍扩大,但腹股沟管后壁未损害

IIIA直疝

IIIB斜疝,内环明显扩大变形,腹股沟管后壁损害

IIIC股疝

IVA复发性直疝

IVB复发性斜疝

IVC复发性股疝

IVD复合疝

1.2手术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德国蛇牌集团生产的疝补片,包括一张网片和一个自成型疝塞。具体方法如下:⑴手术切口的选择:寻找并游离疝囊同传统的疝修补术,不论疝囊大小均打开疝囊,以了解腹股沟管后壁情况,是否存在合并疝可能,进一步确定诊断。⑵充分游离疝囊至高位,但不作高位结扎,仅将囊疝由内环口内翻入腹腔。疝囊较大者可横断疝囊,将大疝囊变为小疝囊,并连续缝合疝囊近端,再将囊疝由内环口内翻入腹腔;内环口明显扩大时,直接将疝环口松弛部位重叠缝合使疝环口变小,以能容纳下网塞为宜;修剪网塞的大小,将自成型的网塞尖端与疝囊底部缝合1针,以避免术后移位,完全将网塞置入疝囊内,并嘱患者咳嗽或屏气,以判断位置是否合适,并使其外口与腹横筋膜齐平,然后与周围的腹横筋膜固定6~8针。⑶充分游离精索,网片平整铺于精索后方,覆盖内环口至耻骨结节,并超过耻骨结节1cm~2cm,固定在该腱膜上[3],保证网片的平整,但要注意防止影响精索血运和压迫神经。

2结果

2.1术后并发症本组病例术后8~24h均下床活动。2例因术后切口疼痛各给予1次剂量止痛药;1例因疝囊巨大,锥形充填物修剪较少,局部出现牵拉、异物感,术后40天症状自然缓解;余仅感觉轻度的切口疼痛;尿潴留4例;阴囊水肿3例;除1例因肝硬化少量腹水者发生切口红肿外,经酒精湿敷、神灯照切口等处理,切口一期愈合,余切口均系I/甲愈合。

2.2随访结果术后随访2~48个月,无一例复发。

3讨论

腹股沟疝是一种较典型的解剖结构异常的疾病,腹股沟区的薄弱结构和腹横筋膜的缺损被认为是疝发生的根本原因[3]。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迄今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虽然术式不断演变,但均为张力性疝修补术,其复发率高、术后伤口疼痛、阴囊血肿等并发症始终无法明显降低,传统腹股沟疝修补复发率为10%~15%[4],复发性腹股沟疝的复发率为33%~39%[5]。综合考虑可归结为以下几点:①联合肌腱同腹股沟韧带的缝合是两种不同解剖结构组织的缝合,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愈合,且张力过大;②无论采用何种术式,均为在腹股沟原有缺损的邻近组织上修补,组织本身的抗压力就差,故修复后局部组织抗腹压的张力也较差;③腹股沟疝多发于老年患者,随年龄的增大,腹股沟区各肌肉腱膜,筋膜的胶原合成及转换存在缺陷,致使局部组织脆弱,不能抵抗腹腔内压力,因此不论手术修补成功与否也不能有效阻止局部抗力的减弱以及疝的复发[6]。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点:①术后痛苦少:无论是充填物堵塞疝环,还是网片覆盖加强腹股沟管后壁,都是无张力操作,患者术后数小时即可下床活动,不会发生术后严重疼痛和牵扯感,1周后可基本恢复正常体力活动。②降低复发率:高位游离疝囊但不做高位结扎,使腹膜无张力,锥形的网塞充填在内环口处可阻挡腹腔内容物的突出,分解内环口处来自腹腔内的压力;网片与组织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在短时间内就能刺激成纤维细胞进入补片与组织粘合固定[7]。③不增加感染:补片的网格空隙>10um,多形核粒细胞能自由进出,不适于隐藏直径1um的细菌,具有良好的抗感染能力[8]。④扩大了手术适应症:老年人腹壁薄弱,腹壁缺损较大,传统的病修补术张力较大,易引起缝合组织的撕裂,进而疝复发;且老年人多有有心、肺或肝功能障碍、前列腺肥大等,按传统有张力方法手术,存在较大的复发隐患,及手术风险性。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后痛苦小,恢复快,不致发生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患者术后腹股沟管结构更牢固、可靠,增强了预防疝复发的抵抗力,使更多的患者获得较满意的治疗。

总之,无张力疝修补术因其符合生理解剖结构,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洁夫主编腹部外科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86

[2]马颂章.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一些问题.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67-68

[3]唐健雄.从腹股沟解剖谈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必要性[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2):66

[4]张凯、谢敏、周建新,等.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性腹股沟疝的应用.中国基层医药杂志,2001,8:113

[5]张凯、谢敏、周建新,等.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性腹股沟疝的应用.中国基层医药杂志,2001,8:113

[6]陈双,朱亮民。傅玉如.成人腹股沟区腹横筋膜胶原含量变化与腹股沟疝发病及复发的关系[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2,7(6):423-425.

[7]马颂章,李燕青.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外科杂志.1998,6:234

[8]许军,刘昶,麻勇.腹股沟疝修补术人工材料感染防治对策.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1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