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骨骨折临床分类及治疗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3

肩胛骨骨折临床分类及治疗效果评价

徐帆

(成都平安医院骨科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对肩胛骨骨折临床分类进行分析,评价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科治疗的肩胛骨骨折患者42例,根据患者自愿选择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手术治疗)14例和对照组(保守治疗)28例,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8%和93.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4%和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分分别为7.3±0.8分和8.4±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案对肩胛骨骨折预后均较好,并发症少,若患者合并骨折伴严重移位,或存在漂浮肩情况手术内固定治疗效果更佳,保守治疗患者疼痛感明显高于手术治疗患者。

【关键词】肩胛骨骨折;临床分类;治疗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1-0018-02

ClinicalclassificationandtherapeuticeffectevaluationofscapularfractureXuFan

Departmentoforthopedics,ChengduPing'anhospital,Sichuan,Chengdu,610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linicalclassificationofscapularfracturesandevaluatethetherapeuticeffect.MethodsSelect42casesofpatientsinourhospitaltreatmentofscapularfracturesinJanuaryfrom2014to2016,accordingtothevoluntarypatienttreatmentoptions,pidethemintoobservationgroup(operationgroup)14casesandcontrolgroup(conservativetreatment)in28cases,evaluatetheeffectoftreatmentofpatients.ResultsTheobservationgroupandthecontrolgrouptotaleffectiveratewere92.8%and93.1%,andthecomplicationrateswere21.4%and25.0%,therewere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Painscoreswere7.3±0.8and8.4±1.3,ther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ConclusionTheprognosisoftwokindsoftreatmentofscapularfractureisgoodwithlesscomplication.ifthefracturewithseriousdisplacement,ortheexistenceoffloatingshoulder,theimmobilizedsurgeryisbetter;paininpatientswithconservativetreatmentareevidentlyhigherthanthoseofpatientswithsurgicaltreatment.

【Keywords】Scapularfractures;Clinicalclassification;Treatmenteffect;Evaluation

肩胛骨前后均为肌肉包绕,骨折少见,约占全身骨折的0.2%左右。肩胛骨体部骨折常为多发伤的一部分。常有以下临床表现:①限于肩胛部?肩关节活动时尤为明显。其压痛部位多与骨折线相一致。②肿胀?粉碎性骨折者因出血多,肿胀明显易见,甚至皮下可有淤斑出现。而一般的裂缝骨折则多无肿胀。③关节活动受限?患侧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尤以外展为甚;并伴有剧痛而拒绝活动。临床治疗上常选择保守,在合并严重移位和(或)漂浮肩损伤时常选择手术治疗。针对不同治疗方案,对我院住院的肩胛骨骨折患者治疗效果进行随访追踪,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科治疗的肩胛骨骨折患者42例,根据患者自愿选择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手术治疗)15例和对照组(保守治疗)29例,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19岁~53岁,平均年龄36岁。病程为受伤后30min~75h。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24例、高处坠落伤8例、暴力打架伤4例、重物坠落砸伤4例、锐器砍伤2例。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13例、闭合性2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骨折分类

依据Hardegger分型标准[1]:肩胛骨体部骨折、肩胛盂缘骨折、肩胛盂窝骨折、肩胛骨解剖颈骨折、肩胛骨外科颈骨折、肩峰骨折、喙突骨折、肩胛冈骨折、粉碎性骨折。该次患者中肩胛骨体部骨折6例,肩胛盂缘骨折7例、肩胛盂窝骨折5例、肩胛骨解剖颈骨折9例、肩胛骨外科颈骨折11例、肩峰骨折5例、喙突骨折3例、肩胛冈骨折3例,其中骨折大于2处的混合性骨折患者14例。

1.3方法

1.3.1对照组(保守治疗):三角巾悬吊、牵引、外固定制动,同时予对症消肿止痛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恢复情况,制定康复训练方法及训练量,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

1.3.2观察组(手术治疗):根据患者骨折部位、类型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包括前方入路、后方入路、后上入路、前后联合入路等。在固定方式与材料的选择上可根据骨折部位选择一种或多种联合的形式,包括重建钢板、张力带钢丝、克氏针、拉力螺丝钉、可吸收螺丝钉等。术后常规预防感染、止血、消肿、止痛对症治疗。同样根据患者的不同恢复情况,制定康复训练方法及训练量,先被动运动后主动运动,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

1.4观察指标

从疗效评价、并发症、疼痛程度三方面进行比较。

1.4.1疗效评价标准①优:患者肩关节可完全正常活动,无活动受限或肩部压痛,转动肩周时无痛感,V级外展肌力,上举、内旋转、曲屈不受限;②良:患者肩关节基本正常活动,剧烈活动时痛感明显,按压肩部时有轻微痛感,转动肩周时轻微疼痛,Ⅳ级外展肌力,上举、内旋转、曲屈轻度受限;③可:患者肩关节活动中度受限,日常生活运动时感肩部疼痛,肩部压痛,Ⅲ外展肌力,上举、内旋转、曲屈中度受限;④差:患者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日常生活受严重影响,肩部压痛明显,肩周疼痛明显缓解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优+良+可。

1.4.2并发症调查肩胛上神经损伤、肩关节不稳定、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情况。

1.4.3疼痛程度自制评分表格,疼痛程度0分(无痛感)~10分(疼痛难以忍受),患者自行根据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得分越高疼痛越明显。

1.5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9.0进行统计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使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评价

观察组(手术治疗):优7例、良4例、可2例、差1例,总治疗有效率92.8%;对照组(保守治疗):优13例、良8例、可5例、差2例,总治疗有效率9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并发症

观察组(手术治疗)和对照组(保守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4%、25%。肩胛上神经损伤、肩关节不稳定、创伤性关节炎发生例数分别为:1例、0例、2例;2例、2例、3例。见表1。

2.3疼痛评分

观察组(手术治疗)疼痛评分为7.3±0.8分;对照组(保守治疗)疼痛评分8.4±1.3分。

表1两种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对照表

*P为治疗效果等级资料秩和校验结果;**P为并发症χ2校验结果。

3.讨论

肩胛骨骨折临床表现常为疼痛——限于肩胛部,肩关节活动时尤为明显。其压痛部位多与骨折线相一致;或者肿胀——需双侧对比方可发现,其程度视骨折类型而定。粉碎性骨折者因出血多,肿胀明显易见,甚至皮下可有淤斑出现。而一般的裂缝骨折则多无肿胀;关节活动受限——患侧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尤以外展为甚,并伴有剧痛而拒绝活动;肌肉痉挛——包括冈上肌、冈下肌及肩胛下肌等因骨折及血肿刺激而出现持续性收缩样改变症状。结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明确患者骨折的类型、严重程度,为患者提供合适、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减少患者的不良并发症。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8%和93.1%,其中手术治疗患者骨折多合并严重移位、不稳定移位、漂浮肩等情况,根据不同骨折部位选择选用不同固定方法和固定材料,可对骨折部位进行精准复位和固定,尽可能恢复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功能,减轻患者的痛苦[2]。对照组中肩胛骨骨折无移位的患者采取患侧上肢吊带固定,早期冷敷或冰敷,后期热敷、理疗等,制动时间3周左右,可较早地开始肩部功能活动;肩胛骨骨折移位的患者利用上肢的外展或内收来观察骨折端的对位情况,多采用外展架或卧床牵引将肢体置于理想对位状态固定[2],治疗效果优、良居多。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4%和25%,疼痛评分分别为7.3±0.8分和8.4±1.3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与骨折本身的严重程度有关,同时与治疗后的康复运动有关,部分保守治疗患者因创伤后疼痛、不愿意被动或主动活动,且骨折恢复时间较长,创伤性肩关节炎发生率较高,屈伸时不适感较明显;而手术治疗组因手术固定可以使肩关节更稳定,促进外展肌力,手术患者疼痛程度较保守治疗患者稍减轻,利于患者在治疗初期可以尽早进行患侧的功能锻炼,减少关节的粘连,术中防粘液的运用也可以降低关节粘连的几率,尽量避免和减轻关节活动受限[3]。

综述所述,临床医生需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骨折类型、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适患者的治疗方案,手术治疗可有效恢复解剖结构和固定骨关节,且稳定性高,安全可靠,确保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夏伟利.肩胛骨骨折的分型与治疗进展[J].医疗装备,2016,29(4):203-203.

[2]宋哲,张堃,王鹏飞,等.肩胛骨骨折的治疗策略[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3):230-232.

[3]杨凯,屈铁男,薛清佩,等.后入路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14例疗效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22):1692-1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