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82例交感性眼炎特点及临床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82例交感性眼炎特点及临床治疗分析

党雪

哈尔滨市阿城区中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300

摘要:目的:分析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交感性眼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将确诊为视网膜动脉阻塞交感性眼炎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疗效的观察比较治疗后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68.2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交感性眼炎的疗效显著,能够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交感性眼炎;临床治疗

Clinicalanalysisof82casesofsympatheticophthalmitiswithcentralretinalarteryocclusion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linicalcharacteristicsandtreatmentofsympatheticophthalmitiscausedbycentralretinalarteryocclusion.Methods:82patientswithsympatheticophthalmitisdiagnosedwithretinalarteryocclusionwererandomlypidedintotheobservationgroupandthecontrolgroup,41caseseach.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withconventionalwesternmedicine,andtheobservationgroupwascomparedwiththeobservationgroupontheeffectofelectricalstimulationofthecerebrumparietalnucleusinthetreatmentofcentralretinalarteryocclusion.Results:theeffectiverateoftheobservationgroup(90.24%)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68.29%),with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thetwogroups(P<0.05).

Keywords:retina;Centralarteryocclusionsympatheticophthalmia;Clinicaltreatment

前言: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交感性眼炎是一眼发生眼球穿孔伤或内眼手术后引起的双眼非化脓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这种炎症出现在受伤眼或内眼手术眼的不同时期,经过一定的潜伏期之后,另一眼也发生同样性质的炎症交感性眼炎与自身免疫反应关系密切。由于视网膜组织对局部的缺氧、血流中断特别敏感,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底血管疾病,若救治不及时,就会导致视力严重下降无光感或失明,甚至引起永久性失明[1]。为进一步了解交感性眼炎,现将我院治疗的82例交感性眼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全部病例系本院住院患者,其中男61例,女21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72岁;病程1-72小时。全部病例均已发生视力障碍,且均无外伤及视力过度疲劳史。患者视力急剧降低,更甚没有光感;视网膜动脉转细,更甚像白线,静脉转细,后极部视网膜灰白水肿,黄斑区出现樱桃红变化,或视神经乳头颜色淡,边缘不清;瞳孔扩散变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荧光造影:视网膜中央动脉没有充盈或充盈慢,视网膜循环时间增加。眼底所见:动脉变细,网膜水肿呈乳白色浑浊,视盘苍白,边缘不清,黄斑部呈樱桃红色,其中39例有视网膜退行性变性,8例曾在其他医院诊断为球后视神经炎,并给予糖皮质激素及封闭等疗法

治疗,病情未见好转。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既往史和阻塞部位方面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基本方法

对照组:进行降低眼压和吸氧、扩血管、营养神经等常规西医治疗。降低眼压:按摩眼球、口服尼目克司片、吸氧(吸入95%的氧气和5%二氧化碳混合气体)、血管扩张剂(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球后注射妥拉苏林)、纤溶制剂(静脉注射尿激酶,同时口服胰激肽释放酶片)。穴位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患侧太阳穴注射2ml,每天1次。15天为1疗程。每两个疗程间隔5-7天。观察组在支持疗法的基础上,采用脑循环治疗仪进行电刺激CFN,电极安置于两侧乳突。仪器设置参数为:模式3,频率181%,强度90%-100%。(每次通电60分钟,每天两次,10次为一疗程,做两个疗程,共20次。两组均于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

2.结果

显效:视力增加3行以上,或视力从无光感增为0.05以上,或视力从指数/10cm增为0.1以上。有效:视力增加1-2行,或视力从无光感增为指数/10cm,或从指数/10cm增为0.05-0.1。无效:视力无变化或恶化。从表中可知,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29%,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交感性眼炎是一种严重的双眼病。探讨交感性眼炎的相关因素对指导交感性眼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有参考价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严重损害视功能的眼科临床急症之一,多由于栓塞、动脉痉挛等造成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中断,引起视网膜组织缺血缺氧、变性坏死,视网膜对缺血极其敏感,主要表现为视力急剧下降,预后较差,有研究表明视网膜光感受器组织在缺血缺氧90min左右后可发生不可逆的损害[2],所以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救治。交感性眼炎临床体征后段改变者表现为脉络膜浸润增厚,视网膜及视盘水肿等。本文资料显示交感性眼炎的患者可能存在一个趋势,即年龄越小发生后段改变的可能性越高。男女发生率基本相同。交感性眼炎后段改变的发生与激发眼受伤部位,伤口有无葡萄膜组织嵌顿及有无眼内异物存留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本组伤口及时修复的眼球穿孔伤和同期内眼手术发生的交感性眼炎发生率、复发率低于伤口未及时修复和未修复的眼球穿孔伤交感性眼炎的发生率、复发率,说明伤眼处理及时,可减少交感性眼炎发生,发病后炎症反应轻,易控制,复发率低。降低眼压使动脉灌注阻力减少,视网膜动脉扩张,促使栓子被冲到周边小血管中,以减少视功能受损范围。吸氧可以增加眼脉络膜氧含量,从而缓解视网膜缺氧状态,改善眼部的微循环,提高视力[3]。

根据有关资料报道,预防性眼球摘除,不能确保不发生交感性眼炎。摘除眼球不仅在功能上和外形上给病人带来损失,在心理上也是个巨大的打击,处理急症时宁可保守一些,尽量做好抢救治疗,只有当估计伤眼外形或功能都无可挽回时,再将伤眼摘除,同时全身给予皮质类固醇作为预防措施。本组病例交感性眼炎发生后再摘除伤眼,既不能缩短病程,也不能防止复发,所以发病后伤眼的摘除可考虑以下条件:受伤眼损伤严重而炎症强烈、视力恢复无望者;合并继发青光眼,眼压不能控制者;保守治疗无效、慢性炎症反复再发、伤眼已丧失视力者。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治疗以积极改善视网膜血液供应为原则。眼球按摩、前房穿刺、均是为了快速有效地降低眼压,增加阻塞部位的压力差,可以使血管内栓子移向远端,增加血管灌注压和血流,改善视网膜血液循环。交感眼视力下降是最常见的症状。临床表现中眼后段受累最常见,主要表现为玻璃体炎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眼后段受累多发生在疾病早期,眼前段炎症一般出现在严重和(或)慢性复发性病例中。眼球摘除术不能阻止交感性眼炎的发生和发展,术前必须慎重考虑并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球旁注射曲安奈德是最常用的局部治疗方法,可以直接作用于眼部,提高药物浓度和有效利用率,减少全身不良反应,由于本文中所有患者均联合全身用药,所以疗效有待观察。本研究对82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进行辨证施治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68.29%(P<0.05)。综上所述应用电刺激CFN治疗CRAO患者两个疗程后,眼底、视力、视野、视网膜电图都有显著改善,的确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方丽珍: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3例,临床眼科杂志,1999,7(2):138.

[2]杨军,张拥波,董为伟等电刺激小脑治疗脑血管病的疗效初步观察,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7,19(6):370.

[3]李凤鸣:视网膜动脉阻塞,眼科全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