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

苗淑英

苗淑英(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教育局新疆伊犁835000)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途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重视阅读教学并围绕阅读教学展开一系列的改革创新活动,本文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自己的若干建议和想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思考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636(2018)01-0142-01

对于语文的学习主要就是通过阅读,目前我国的语文教学中,占有分量最重,变换形式最多,改革力度最强的便是阅读教学,它是初中语文学科的基本课型,是语文学科中最重要的课题。本文对目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对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1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模式化的阅读教学过程

目前,语文教师在讲解一篇阅读文章时,教师不带领学生去品读课文,感受文章的优美,词藻的华丽,只是用琐碎的知识填补课文的空白,把原本完整的故事情节,独具匠心的文章布局,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肢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学生在教师枯燥的讲解中,模糊了完整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教师讲解的内容变得一文不值。时间长了,阅读变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负担,阻碍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影响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

1.2公式化的阅读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阅读教学手段应从原始的板书形式转化成多媒体教学。然而,科学、正确的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积极参与。但是,许多教师把多媒体教学当做一种时尚,当做评判课堂质量优劣的标准,这是一个误区。

教师如果在准备课件时,只注重课件颜色的多变,那么必将产生喧宾夺主的效果。让学生感觉上课就像在看表演,使教师在课堂失去引导作用,最终导致先进的科学教课手段束缚了学生的创作思想。所以,太过绚丽的课件只会干扰学生的思维,阻碍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影响现代化教学手段应起到的作用。

2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高

2.1构建情境模式,注重课堂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将学生带入到情境模式的方法有很多,然而使用多媒体教学是最直观、最有效的。有时单纯的语言讲解,并不能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意境和作者当时的写作心情,用多媒体将情境带入,贴切、生动、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学生带入到积极的学习中来。

2.2根据学习目标,优化教课形式

丰富阅读教学的手段是提高阅读教学的关键。在设计阅读教学的课型时,我们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阅读兴趣,结合阅读教学的疑点难点,进行不同类型的设计,例如:朗诵课型、语法学习课型、美文赏析课型、独立阅读课型、思维创新课型、学识探究课型、整体领悟课型等。教师可因不同的教学内容搭配不同的课题类型,然而其宗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用心领悟阅读魅力。

2.3培养学生阅读知识的积累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阅读的提高便成为天方夜谭。教师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上,应督促学生多积累课内外词汇,增加课文中要求学生会读、会写的用词量,培养学生记录或摘抄的习惯。摘抄是阅读积累的有效途径,持之以恒将会提高学生的阅读及写作能力。锻炼学生在阅读时做读书笔记,虽然这有一定难度,我们可以让学生先从简单的做起,如写批注、读书领悟、内容点评等,由浅入深,让学生明确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因为他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理解文章。

另外,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朗读和背诵的好习惯,有感情、大声的朗读课文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好的语感可以增强对文章的领悟能力。背诵课文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记忆力,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内涵。

2.4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创新学生思维

文学作品中经常会留下许多悬念,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文章有多少种悬念,读者对文章就有多少种理解,语文的阅读教学就是填补学生对文章产生疑问的过程,这也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教师在解答文章中留下的悬念时,可以通过情景再现,激发学生的再创造欲望,最终达到对文学作品的全面赏析。

2.5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实现课堂优质化

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将学生放在教学工作的主体地位上,通过师生互动,使教师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良好的联动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作性。在新课学习之前,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利用这个时间进行文字整理,或者根据文章疑难问题,设计几个练习题目,通过小组讨论,写下答案,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一起解决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还有疑点,再又老师点拨。在如此积极的课堂学习中,学生都能自己设定题目并解答了,那么阅读教学自然变得轻松、愉快,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2.6将读、思、议、练相结合

“读”要做到流畅、自然,要读出感情,读出领悟。教师在导读过程中要起到表率作用,通过精心的设计导读语,铺垫语,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自身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感悟文章内涵。“思”就是思考。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并非学习的机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提问,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议”就是议论。教师应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不同看法“练”就是练习。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大量练习,适当的设置一些小练笔加强学生对阅读的理解。

总结:总之,阅读教学应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重视个性化教学方法以便适应素质教育。在阅读教学中将阅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创作意识,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生活、感悟生活。教师应根据学习大纲,创建阅读情境,以学生为教学主导,积极营造自由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掌握阅读知识。

参考文献

[1]马志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0(1).

[2]海淑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存问题与对策探析[J].教育界,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