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发展与改革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发展与改革分析

石磊

白水县农业局陕西渭南7156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幅员辽阔地域宽广,人口众多。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农村人口占据相当高的人口比例,而基层农技的推广体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就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发展和改革的内容进行一个综合性的论述,以期能够借此来提高我国的基础农技推广水平,提高农业生产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整体收益水平。

关键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发展与改革

1前言

近些年以来,国家对农业发展投入了巨大的关注,十分关心农业的发展,国家国务院发布向观众政策,要求基层的农业发展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按照相关条例,积极推进基层的体系改革,具体包括农技推广等,另外,建设好农技推广的服务体系,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国情,以及基层农技推广的实际情况,积极利用农业发展的新型技术改革,加大农业发展的探索和力度,努力将科研成果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去,做好传统农业的改造,在“三化”同步处于关键的时期,进一步地做好深化改革,加强农技推广体系的基础建设,建立起具有高效运行、服务精准到位、技术支撑有力、农民整体满意的良好的农村基础农技服务推广体系,为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以及城市的主要农产品的供给,以及持续促进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发展与改革的意义

2.1应对市场经济挑战,提高农业竞争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也开始往农业领域渗透。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农业的发展形势变得更加严峻。纵观我国传统农业保护方式,主要是对农产品进行相应的价格补贴,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应。加快基层农技推广力度,用科技兴农,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加入科技的元素,包括生产、流通、储藏以及加工等环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2.2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人类生产劳作的共同目标就是提升生活水平,世界上多个国家都比较重视科技兴农产业,无论其经济发展程度怎样,都实施了技术支持农业的政策,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农技推广体系,这是提高农业生产生活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在基层推广农业技术,让农民能够接受新的技术手段,在提高农民群体文化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也提高了其生产管理水平,为增加其经济收入服务。

3我国基层农技推广中出现的问题

3.1基层贯彻落实有阻力

在乡、村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国家关于基层农技的推广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地方上的农民也由于缺乏基础知识文化水平,对相关政策的认识理解不到位,从而形成一定的阻力。

3.2整体素质偏低

我国乡、村的农技人员主要年龄分布在40~50岁之间,只有少数年龄在30多岁,同时这些人员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文凭的含金量也不高。虽然我国有农业政策扶持,开办广播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乡村的文化水平,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这一部分农技人员的素质已经与现代化基层农技推广的要求不匹配,形成了一定的推广阻力。

3.3待遇整体水平不高

尽管国家一再提高相关岗位的工资水平,但是在乡村农技工作者的调查过程中发现,我国的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待遇普遍偏低,甚至有些地区的月工资不足千元,这也就造成了积极性的消磨,不利于推进现代化农技的体系建设。

3.4财政经费缺少,设施相对落后

发展基层农技推广必须要坚持软件与硬件齐头并进,但是由于一些地区的财政收入较少,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相关领域中去,再加上基础设施建设程度低,加之农业设备机械老化,乡村办公场所简陋等等诸多问题。

4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4.1加强农村基本情况调查研究

“用事实说话”,只有调查清楚实际情况,才能找出问题,做出应对措施。只有以开展农户的生产情况实际调查为基础,对当地生产的自然经济状况有了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以后,才可以有成效展开农技推广的工作。需要了解的当地生产情况主要包括:农业土地生产能力,农田的水利基础设施状况、化肥的使用状况、农民的科技文化掌握水平,以及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作物品种的栽培情况、农民生产的经济收入等等。这些基本情况的掌握,不仅可以帮助农技推广人员与农民建立良好的感情,及时与农民沟通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还可以抓住农业生产的重点,开阔农技的推广思路。因此,农技推广人员需要经常深入到农村、走访各家各户,采访种植户,进行实地调查以后,掌握农民对目前种植技术的了解情况,以及对培训的内容和方式等其他方面的需求。要懂得农民才是生产实践的执行者,是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农民的需求必须充分了解,认真地分析、总结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提炼以后,推广到更多的地方。

4.2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

在不同生产领域的生产力影响因素当中,毫无疑问,人是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也是促进事业成功的关键所在。农业新型技术的推广跟是否拥有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关联密切。所以,需要把农技推广的队伍建设摆在首要的位置。在新的形势下,努力培养一批具有思想政治修养高、职业道德过硬,拥有全局观念,能够全心全意地为农民服务,为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增收,积极贡献自身力量的优秀的合格的农技推广人员,使其在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的建设中发挥职业优势。

4.3实现与产业技术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民培训体系的“三个对接”

农技的推广工作要做到纵深发展:(1)必须加强基层的农技推广发展体系跟当代农业产业的技术体系实现有效合理的对接,以形成高效的技术转接应用机制,建立健全科技服务农业生产的新型格局。自建立现代农业的技术体系以来,这一体系重要地影响了农业科研产业化导向、和各类创新主体的团结协作等。(2)要做好农技推广的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之间的对接,培养出分工协作的机制,以便向农民提供高效服务。对农技推广的公益性和经营性努力做到统筹兼顾。(3)要做好农技推广的发展体系跟农民培训的教育体系之间的对接,实现目标趋同的机制,使技术辐射的范围不断扩大,提高技术推广的有效性。培养一支以农技推广的专家、农业技术指导人员作为主体,同时招纳一些表达能力较强、服务意识良好、农业技术精湛的农业科技示范种植户参加的农技推广队伍,积极补充农技服务的力量。

5结束语

我国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还是具有较大的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工作人员戒骄戒躁,为我国的农业事业发展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甲云,陈诗波.“以钱养事”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成效分析——基于湖北江夏、襄阳和曾都三地的实地调研[J].农业经济问题,2013,10:97-103.

[2]贾晋.中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政策模拟与优化——基于基层推广机构行为视角的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09:15-22+31.

[3]裴峰.改革促创新管理提效能——山西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综述[J].基层农技推广,2014,04:1-4.

[4]陈甜.南通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及改革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