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庸理论在免疫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3

浅析中庸理论在免疫学中的应用

杨红梅

(皖北卫生职业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摘要】孔子的中庸之道是运用正确的原则和方法来调节人类自身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度”的哲学。中庸即是适中,也就是在符合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达到最佳状态。人生活在自然界中,在各种因素(污染的环境、日益增强的精神压力等等)的影响下,会引发各种疾病,其中的根本原因是机体的免疫功能出现异常。免疫功能正常和适中才能维持机体的健康状态,由此看出免疫功能维持在适中状态是关键。为了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疾病,尝试着将中庸的理论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分析两者之间内在的关联,采取恰当的方法,从而达到保持机体长久的健康状态的目的。

【关键词】免疫;中庸;疾病;健康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4-0335-03

机体的免疫功能,必须保持在一个适当的强度,才能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机体的健康才能保证。而中庸就是使内在要求,在现有的外在环境与条件下,得到最适宜的、最恰当的、无过与不及的表达与实现。把中庸与免疫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指导我们预防和治疗疾病,就能实现此目标,使机体维持长久的健康。

1.中庸及释义

《中庸》共计三十二章。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所作。其中心思想是教导人们通过自我修养、完善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内外之道的境界;即学会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从而使自己具备理想人格,成为至诚、至德之人。第一章《天命章》中提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下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中是天下的大本原;和,是天下的通达之途。如果能到达中和的境界,则天下万物就会各安其位,自然万物就会生长繁衍了[1]。

中和即中庸。朱熹解释:“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中庸之道即适中之道,把“中”理解为“中和”,所体现的概念是立体动态的,不仅要求横向的不前不后、不左不右,而且包括纵向的不高不低。把“庸”理解为“用”则强调了它的实践性。

总的来说,所谓“中庸”,就是要以人的内在要求(人性、本心)为出发点和根本价值依据,在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环境)中寻求“中道”,也就是使内在要求,在现有的外在环境与条件下,得到最适宜的、最恰当的、无过与不及的表达与实现。这也就是《中庸》所谓“致中和”、“合内外之道”[2]。

2.免疫是健康的基础

2.1免疫功能

免疫是指机体具备的免除疾病维持生理平衡的功能,此功能是由机体的免疫系统具体执行完成的。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如果这三大功能均正常发挥,机体则能有效的消灭外来的病原生物;清除体内衰老、变性、死亡的组织细胞;以及发现并消灭突变的细胞(即肿瘤细胞),而机体就能维持生理平衡和稳定的状态,也就可以始终维持健康状态。科学研究,维持生理平衡状态对机体尤为重要,没有平衡就没有健康。一旦平衡状态较长时间的倾斜,机体就会由生理状态转为病理状态。完成这项任务的物质基础是机体的免疫系统,所以,机体的免疫系统发挥其功能时要遵循此规律,也就是说免疫功能过强或过弱都不好,“适中”则最佳。

2.2免疫与疾病

临床上最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因为受凉、过度疲劳等,进而导致免疫防御功能下降而发生的。而过敏性疾病诸多致病因素中,最主要的依然是免疫防御功能过强。如过敏性休克、呼吸道过敏、皮肤过敏,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s病)、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等,它们的发病会随着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的变化而消长,而对肿瘤高发人群的研究发现,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各种因素导致的免疫功能下降。再者,我们分析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致病的相关因素,共计有四个,即自身抗原的出现、免疫调节异常、Fas/FasL表达异常和遗传因素。当Th2细胞的功能过高,过度分泌的IL-4、IL-5、IL-10、IL-13刺激免疫球蛋白的过度合成,可促进SLE的发展。总之,机体的免疫功能保持在一个正常水平,把免疫应答的强度控制好,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是十分重要的。否则,机体的生理平衡状态就会被破坏,结果不言而喻:疾病就会发生。

3.中庸理论在防病、治病的应用分析

孔子的中庸之道实际上是运用正确的原则和方法来调节人类自身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度”的哲学。中庸既是适中,也就是在符合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达到最佳状态。而免疫功能的正常和至中才能维持机体的健康状态。为了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疾病,尝试着将中庸的理论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达到保持机体长久的健康状态的目的。

3.1中庸在预防疾病中的应用——适度才健康

要想有效的预防疾病,长久的维持机体的健康状态,就要使免疫功能达到并保持“适中”的最佳状态。而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因素有很多,如:遗传、营养、情绪、锻炼、休息、卫生状态等因素。针对这些因素,采取恰当的方法对待我们的机体,就可以远离疾病。

3.1.1适度的运动生命在于运动,长期不运动,机体各大系统功能均低下,免疫功能也不例外;而过分运动也会损伤机体,造成机体的疲劳状态,免疫功能会下降。例如:专业运动员长期超负荷的运动,不但造成运动系统的损伤,而且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被病痛折磨,就是对寿命也有所影响。所以说只有适度的运动才可维持机体的健康。

3.1.2适度的卫生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不断的适应大自然,最终形成了现有的自我保护机制。人类的皮肤上既有大量的非致病菌,也有少量的致病菌,而致病菌的存在是不断的刺激机体,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的。目前,市场上有许多洗涤用品添加了消毒剂,此做法可能会碰坏皮肤上的正常菌群,而导致菌群失调,致使微生态平衡被碰坏,反而容易生病。有一句老话大家都熟悉“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句话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讲卫生要有一个“度”,过分的讲究和不在意,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机体的免疫系统就如同一个国家的军事系统,它的作战能力需要不断的锤炼,因此,就需要有不断的、少量的病原生物去刺激,使防御能力和免疫调节能力在实战中得到锤炼,从而使机体的免疫系统始终维持在最佳的作战状态;但是,机体的免疫功能总是有限度的,过量的病原生物的侵犯,超出机体的防御能力,机体战而败,结果就是生病。现代科学研究,机体在低龄时适当有“度”的“脏”,不但会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还会降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所以,要想使机体健康就要遵循这个规律。

3.1.3适度的营养我们的机体离不开各种营养素,如果缺少必须的养分,生理功能会受到影响,也会影响免疫功能的正常发挥,机体就会生病。现在,很多人对营养摄入的问题认识不清,或左或右,进入了一个盲区。均衡营养对机体很重要,例如:蛋白质的缺乏,会使免疫分子的合成不足,而免疫分子如同战士手中的枪弹,武器供应不足,胜负可想而知。营养少了不好,多了也不好。多了,体内代谢的废物相应会多,免疫系统负责清除垃圾,但任何功能都是有限度的,长此下去,体内废物的堆积就会影响生理平衡,从而出现疾病。所以,对各种营养素的摄取要适中。如何做到均衡营养?各种食物都有它的营养价值,不存在这个高那个低,不偏不挑,各种食物都吃,身体就会健康。同时,食物的摄入量也有把握好,既不要多也不要少,适中最好。

3.1.4遵循自然规律,适度的追求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肿瘤是现代病。肿瘤的病因很多,归纳为两个方面,即外因和内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按道理讲健康状况会更好,但是据统计,近年来各种肿瘤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机体的免疫系统有一种功能,即监视功能,是专职负责发现并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但功能是有极限的并且也会下降。生活方式的不健康和过分的物质追求,使身体和精神双重疲惫,造成免疫功能下降,再加上外界环境的污染,细胞突变的概率增大,那么肿瘤的发生就不足为奇了。如果,我们用中庸的理论来调节自身、以及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就能健康的生存在大自然中。首先,遵循自然规律,虽然不能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生活规律还是必要的;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减少生活环境的污染;其次,调整心态,减少压力,不要庸人自扰。就像《中庸》中素位章所说,君子安于平易的地位,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以待天命的安排,超然于物外[1]。孔子倡导像舜一样做事,即隐去他人的缺点,褒扬他人的优点,并在“过”与“不及”两个极端之间掌握好分寸。人只有学会权衡利弊,懂得取舍,才能精神愉悦,免疫功能才能正常,身体才能健康。因此,要想有效的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现有的条件下调节自身的免疫功能,做到不偏不倚,达到恰当、最佳的水平。

3.2遵循规律,达到“适中”,恢复健康

《中庸》中有一章名为问强章,大致内容是:子路好勇。听说孔子赞美颜回能择中庸之道,便说自己有勇。还问孔子什么叫强。孔子为他分析各种强的不同性质,并说明中庸的强在于和而不流,中立不偏不倚,勉励他守中庸之道,抑血气之刚,做到真正的强[1]。而机体免疫功能的强弱恰恰如此,免疫功能会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有时会降低,有时会亢进,而过低或过强均会使机体出现异常,只有把它调节到正常水平,才能维持机体的健康状态。据此,指导疾病的治疗非常恰当。例如:感冒,许多情况下是因为疲劳、受凉等因素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而发生的。要想较快的有效的治愈,用药是次要的,最佳的方法是把低下的免疫功能提升上去。这就是常说的“三分治,七分养”。“养”指的是采用合适的方法把低下的免疫功能恢复到正常的适中状态。又例:超敏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亢进,导致免疫反应过强,出现了对自身损伤严重的结局,即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其发病的根本原因是机体没有把防御功能调节在适度的水平,使免疫反应的程度过于强烈,而损伤了自己,即没有达到“中和”。所以治疗的原则就是:把超出正常反应水平的防御功能调节到适度的水平。因免疫功能亢进,治疗时使用免疫抑制剂,主要是降低免疫反应的强度,达到治疗此病的目的。而此时,免疫抑制剂的用量非常重要,少了起不到治疗作用;多了机体的免疫功能会大幅度下降,造成各种感染或肿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熹.《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4.

[2]许慎.《说文解字》[M].中国书店出版社,2000.

[3]金伯泉.《医学免疫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曹雪涛.《医学免疫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