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王凯孙晓玲

(沈阳理工大学)

摘要: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共同哲学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虽然毛泽东哲学思想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但是其内含的真理性在和平与发展时期依然具有指导性意义。毛泽东哲学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无论历史风云如何变幻,时代怎样发展,毛泽东哲学思想本身总会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它始终是党、国家和人民的行动指南,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毛泽东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价值

毛泽东哲学思想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但其又不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集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两种文明、两种元素的交织成就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独有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大智慧、大学问,它深深植根于孕育了几千年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本土化了的毛泽东哲学思想能够更好地被中国人民所接受,铸就了其能为中国后世之人提供解决问题的智慧和方法的特质。

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内涵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优秀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并发展了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它继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又结合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国革命的现实经验,形成了富有中国做派和符合中国思维模式的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涉及领域广泛、全面且深入,它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的理论智库和妙计锦囊。

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以毛泽东的科学哲学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哲学,它的产生、发展和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一样都有一个成长周期。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会有直击问题的切中点,每一阶段都充满了哲学闪光点,每一篇文章都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智慧光芒。

(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萌芽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举起马克思主义的大旗,毛泽东正是幼年党中未露锋芒的“擎旗手”。1925年起,他开始领导农民运动,常跋山涉水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在考察期间写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农民问题乃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就不会成功”的认识正是其文章中的言论,他肯定了农民运动的积极性,赞扬农民群众的运动热情,同时把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思想宣传开来。可见毛泽东已经展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的思考,阶级意识、人民群众,阶级性质的字眼正是其哲学思想意识萌芽的证明。

(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初步形成

1928年10、11月,毛泽东写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1930年1月和5月分别又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及《反对本本主义》(原名《调查研究》)。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的情况”。毛泽东用简明易懂的语言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要一切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这篇著作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认识论上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第一篇著名哲学文章,已经颇具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特色,标志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初步形成。

(三)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成熟

从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到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毛泽东哲学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从而达到成熟。该阶段的海量著作中以1937年7月和8月分别写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尤为著名。这两篇著作是从一个充满着各种矛盾和斗争,交织着胜利和失败,震惊世界的大规模的社会实践中升华出的思维哲学,它们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哲学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两篇文章高屋建瓴地揭露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使全党能够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层面准确地总结历史经验。《矛盾论》和《实践论》为解决党的思想路线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标志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成熟。

(四)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续发展

在解放战争胜利和新中国建立后,该阶段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继续发展的光辉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依然保持着与时俱进的开放性,新的社会实践不断催生着新理论。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也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毛泽东该时期内的具有代表性的哲理著作,这些著作继续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解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新问题。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以及矛盾的不同性质,如何正确处理这些矛盾的思想一直是我们至今秉承的理论初衷和要义。

三、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毛泽东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长期的发展过程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就。在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今天,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是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来源,实事求是必定是其始终坚持并深入贯彻的思想路线。习总书记说:“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流、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志、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实事求是不是常挂在嘴上的口号,不是写在书本上供人赏读的摆设,它需要每一个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者铭刻在心间、融于血液中、践行在行动上。

(二)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的价值遵循

毛泽东群众观的哲学思想是历经了百年沧桑巨变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价值自信。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站在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团结、发动、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取得了伟大胜利。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历史任务,虽然国情、世情、党情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遵循。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人民凭着自身历史性主体地位,借着“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创造了“深圳奇迹”。开放包容、自力更生、创新勇为的中国人民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的时代凯歌。在“七一”讲话中,习总书记说“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政党自信和人民自信正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相携相伴而建立起来的互信,群众史观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给当代人上的宝贵一课。

(三)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指引

毛泽东矛盾观的哲学思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维向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的全面深化和进一步升华。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意味着国家的历史方位和社会的主要矛盾都发生了变化,毛泽东矛盾观的哲学思想启示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要承认新时代中国社会依然存在着矛盾且矛盾是多方面的,注意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认清矛盾的性质依然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化解矛盾的方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接近收官之年,要达成所愿依然是任重道远,“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脱贫攻坚、污染防治”的三大攻坚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直接的“拦路虎”,毛泽东矛盾观的辩证法思维能够给予党和国家稳步前行的动力之源。

(四)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实现亿万人民的梦想不是想出来的,确确实实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奋斗。毛泽东哲学思想吸收古人“修齐治平”的传统哲学,启示共产党人要修身养性、保持初心、牢记“两个务必”;启示中国人民要胸怀天下、培养家国情怀、发挥人民主体性;毛泽东哲学继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无论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还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在谋划大局和制定策略上都逃不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范围,都躲不过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理论逻辑。十八大以来,国家不仅在大视野中定方向,同时更加注重从细微之处着手,解决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杂事,特别是注重解决乡村人民的生活难题。今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厕所革命、减税降费、携号转网等等“两会”热词释放国家利好新信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是需要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上下功夫。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实践的、辩证的哲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指引。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上海:人民出版社,991.1471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37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09-115

[4]《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R].新华网,www.xinhuanet.cn/2016-05-08

[5]《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人民日报,www.people.com.cn/2016–07–01.

作者简介:王凯(1993.09-),女,河南浚县人,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历:硕士在读,沈阳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