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农村侗族留守老人眼病调查及防治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黔东南农村侗族留守老人眼病调查及防治对策

金鸣昌汪健金承启高桂波晏武张正芳

金鸣昌汪健金承启高桂波晏武张正芳

(黔东南红十字眼科医院贵州凯里556000)

【摘要】目的:了解黔东南农村侗族留守老人眼病构成情况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2012年6月采取整群分居抽样对镇远县和榕江县各4个乡镇农村侗族留守老人258例进行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等常规眼科检查,按照疾病分类统计。结果:各种眼病中白内障居第一位,131例(50.78%),其他眼病依次是屈光不正67例(25.97%),翼状胬肉38例(14.73%),眼底病12例(4.65%),青光眼6例(3.10%),角膜病4例(1.55%)。结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老人防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根治白内障盲,提高人群白内障手术覆盖率,同时深入农村基层,进行眼病普查及卫生宣教是减少或避免眼盲发生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眼病;侗族;农村;留守老人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2-0049-02

流行病学揭示,老年人的各种残疾中,视力残疾居第二位,并随年龄增加,老年人视力下降,视力残疾逐渐增加[1]。近年来农村留守老年人群作为一个特殊弱势群体,各种眼病引起的视力残疾,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滞后,医药缺乏,留守老人的眼部患疾和视力残障尤为突出。国内未见有关少数民族农村留守老人眼部疾患调查报告。本文通过对黔东南自治州侗族农村老人眼病筛查,分析民族地区留守老人疾病残障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旨在为制定少数民族地区防盲治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降低视力残障率,提高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促进社会和家庭和谐。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2012年6月,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对镇远县和榕江县各4个乡侗族留守老人258人进行眼部疾病和全身疾病的检查.其中男112人,女146人;60~70岁114人,71~80岁89人,81~90岁49人,90~97岁61人。

1.2方法

1.2.1眼科检查由眼科医生首先询问病史并详细记录,然后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压,眼底常规检查。盲和低视力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1977年)第二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1979年)盲和低视力[2]。双眼中好眼最佳矫正视力小宇0.05为盲,0.05~0.03为低视力。

1.2.2全身疾病检查对侗族留守老人均进行内科、心电图、血常规、血糖和B超检查,并详细询问过去病史,症状体征,分析统计疾病。

1.2.3统计方法启动SPSS10.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x-±s表示,常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视力分布

本组侗族农村留守老人258人,其中男112人,女126人60~70岁114人,71~80岁99人,81~90岁39人,91~97岁6人。258例留守老人盲和低视力患病率为25.58%(66例)其中盲30例(11.63%)低视力36例(13.95%)。各年龄段受检例数及视力分布情况见表1。

2.2疾病分类

本组留守老人伴全身疾病患者占89.92%(232/258),以循环系统疾病63.95%(165/258)最多。其中:①高血压病25人,其中轻度高血压病1人;②心肌缺血19例;③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④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4例;⑤房性早搏13例,偶发9例,频发4例;⑥室性早搏15例,偶发10例,频发5例;⑦结性早搏偶发2例,频发1例;⑧左室肥大18例;⑨窦性心动过缓15例;⑩窦性心动过速4例;⑾左前分支传导阻滞12例;⑿右前分支传导阻滞4例;⒀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6例;⒁复极综合征5例。其次是代谢性疾病13.57%(35/258),均为Ⅱ型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11.62%(30/258),37例中度性支气管炎36例,肺源性心脏病1例。另泌尿系感染2例。

2.3受检人群

各种眼病构成258例侗族农村留守老人眼病的以白内障50.78%最多,其次是屈光不正,翼状胬肉和眼底病,除白内障男女患病外其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4视力≤0.3各种眼病可治情况

本组留守老年人258人,视力≤0.3共66人(25.58%)其中白内障58例,可手术治疗56例,占96.55%,不可手术2例,占34.5%。视网膜疾病4例,可治疗1例,不可治疗3例,青光眼4例,可手术3例,不可手术1例。

3.讨论

本文258例侗族农村留守老人群眼部疾患调查构成上,白内障占查体人群的50.78%,居各种眼部的第一位,主要表现为随年龄的增长,患病人数增多,女性白内障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文盲患病率多于非文盲。与2010年西安周边50岁及以上农村人口眼病调查[3],2006年陕西省农村盲的患病率[4],2012年重庆市55岁以上中老人群眼病调查[5]和2012年江苏省启东市50岁及以上人群患病率和手术状况调查[6]报道吻合,但白内障患病率远远高于各地报道。目前白内障手术日趋完善,手术安全性高,是治疗白内障盲和低视力唯一确切有效的方法,而青光眼,眼底病,角膜致盲由于多种原因治疗效果不佳。我国近500万盲人中,50%以上致盲原因是白内障[6],较为集中分布农村地区。因此广大农村防盲工作的首先任务是根治白内障盲,提高人群白内障手术覆盖率[6],少数民族地区防盲治盲工作尤以留守老年人群,更应如此。本文结果显示,影响留守老年人视力的眼病大多数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完全可以避免致盲。但他们缺乏对眼病防治的正确认识,不知怎样预防和早期发现,或无经济能力求治。因此,深入农村基层,眼病普查和卫生宣教是减少或避免眼盲发生的有效措施,应高度重视,认真实施。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居白内障患病多发区,目前全州库存有白内障2.15万人,每年约续增白内障3000人以上,集中地分布在广大农村,手术治疗是白内障唯一确切有效的方法。但白内障手术治疗速度明显滞后其发病速度。为此,我院在2011年在贵州率先建立了小切口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白内障规模化手术模式,提高了手术治疗效率,保证了政府,残联,慈善基金会的大批量白内障患者光明行动顺利完成[7]。2014年老年性白内障列入了贵州省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范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规定费用标准免费救治(手术),为参加农合的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带来福音。因此,开展留守老人眼病调查,加强卫生宣教,创造条件,引进慈善基金资助,帮助患者在定点医院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脱盲脱残,提高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是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农村留守老人脱盲脱残行之有效的最佳方式。但少数民族地区高龄人群中的白内障手术覆盖率低,约20%左右,明显低于北京、南通、广东等地[6.8.9]。因此少数民族地区防盲工作任重而道远。本组侗族农村留守老人伴全身疾病患者89.92%,其中循环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分别占63.95%,13.57%和11.62%,致手术耐受性差,具有较大风险,特别是面临贫困人群的规模化白内障手术,高龄伴全身疾病患者手术安全性应予高度重视。我院通过加强术前综合因素评估发现手术危险因素,充分治疗全身疾病,严格掌握手术适应征,术中监护,手术操作轻巧,缩短了手术时间和做好术前、术中、术后各个环节心理评估辅导,保证了在我院开展的爱心光明行活动中1200多例高龄和伴全身疾病的白内障患者的安全性,手术脱残率达95%以上,脱盲率85%。对于伴全身疾病的老年白内障患者可酌情提早手术,以免高龄阶段因全身多脏器疾病和整体应激力下降不能承受手术而失去复明机会。

【参考文献】

[1]魏太星,邱保国,吕维善主编.现代老年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1.29.459.

[2]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专题总结[J].中华眼科杂志.1980.16:101-102.

[3]邢淑慧,刘是,刘伟等.西安周边50岁及以上农村人口眼病调查[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2):2330-2332.

[4]楚美芬,艾华,彭静等.陕西省视力残疾抽样调查结果及致残原因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8.8(7):1412-1415.

[5]唐丽君,邓仁政,重庆市5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眼病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7):1465-1466.

[6]管怀进,陆宏,戴追等.我国九省眼病调查中江苏省启东市5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和手术状况调查[J].中华眼科杂志.2013.18(3):219-225.

[7]金鸣昌,汪健,段绍军等.规模化白内障手术在民族地区开展评价[J].中华眼科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2.4.

[8]李凤荣,赵家良,陆宏等.我国九省眼病调查中北京顺义区5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和手术状况调查[J].中华眼科杂志.2012.48(2):211-218.

[9]李琳,管怀进,周淑波等.南通市新城桥街道6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24:752-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