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药治疗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药治疗进展

申劲松

申劲松(贵州省首钢水钢总医院药剂科553028)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2-0321-01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fatiguesyndrome,CFS)是由美国全国疾病控制中心于1987年正式命名的一组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疲劳症状为主,且伴有心情抑郁,焦虑不安或急躁、易怒,情绪不稳等多种神经精神症状[1-4]。从目前的文献报道来看慢性疲劳综合征对社会和个人造成了众多负面影响。中药可以通过调理脏腑气血、调整机体的内在机制保持患者组织器官功能的平衡,且不良反应小,是临床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理想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对近些年临床中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作综述如下

1辨证分型治疗

1.1补中益气汤合小柴胡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肝郁脾虚证

补中益气汤是治疗脾虚证的经典方,小柴胡汤是治疗肝郁证的代表方。杨思华[5]等人采用补中益气汤合小柴胡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药物组成为:党参30g、黄芪30g、白术15g、茯苓15g、柴胡12g、仙鹤草20g、郁金15g、法半夏12g、陈皮10g、黄芩10g、桔梗5g、甘草15g。研究结果显示补中益气汤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主要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这表明补中益气汤合小柴胡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疗效好,具有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

1.2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梁钢[6]采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其药物组成为:红参、麦冬、五味子、生地、白芍、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枳壳、桔梗、柴胡、牛膝、郁金、甘草等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候辩证及随症加减,其中脾胃虚弱甚者去桃仁、红花,加山药,重用党参或人参;气滞明显者,重用郁金加陈皮、青木香,香附;脾胃虚寒者加熟附子、肉桂。与仅采用西药口服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表明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较好。

1.3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彭玉清[7]等人采用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该药组成为柴胡、郁金、赤芍、白芍、菊花、薏苡仁、黄精、刺五加、苍术、白术等。其中柴胡、郁金疏肝理气;赤芍、白芍养血濡肝;菊花清肝明目,平抑肝阳;薏苡仁、苍术、白术、黄精健脾益气;该方共奏梳肝理气、健脾宁神,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起到脾气得健、气机通畅、百脉调和,达到疲劳自消的作用。

2中成药

张银萍[8]等人采用逍遥丸合归脾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逍遥丸由柴胡、当归、白术、茯苓、炙甘草、煨生姜、薄荷等药物组成,而归脾丸则主要是由党参、白术、黄芪、茯苓、远志、酸杏仁、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及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等功效,其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具有改善中枢神经、增强免疫和造血功能;通过研究发现逍遥丸合归脾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两药合用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李虹[9]等人采用六味地黄丸合逍遥丸治疗肾阴亏虚肝郁型慢性疲劳综合征,六味地黄丸由熟地、山茱萸、山药三味补药和泽泻、丹皮、茯苓三味泻药组成;逍遥丸中的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去湿,使运化得健,气血有源,炙甘草益气补中,生姜温胃和中,薄荷少许助柴胡散肝郁,研究结果显示六味地黄丸与逍遥丸合用治疗肾虚肝郁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六味地黄丸。

3小结

综上所述,现代医学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中医药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近年来有了新的进步,其辨证灵活,疗效也较可靠[10]。中医药治疗可以系统自主互相配合作用,促使人体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功能逐步得到改善和平衡。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手段多样,且无任何不良反应,是目前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较为理想的疗法,也展现了中医药的广阔前景[11,12]

参考文献

[1]沈小珩,郑岚,朱伟嵘,等.苁蓉益肾颗粒治疗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2008,19(18):1416-1417.

[2]张振贤,吴丽丽,陈敏,等.理虚解郁方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75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6):501-505.

[3]刘兆民.自拟抗劳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1):106-107.

[4]彭玉清,刘洋,葛辛,等.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24例[J].中医杂志,2010,51(4):343.

[5]杨思华,高敏,杨晓文,等.补中益气汤合小柴胡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2):87-89.

[6]梁钢.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63例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5):801-802.

[7]彭玉清,刘洋,葛辛,等.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24例[J].中医杂志,2010,51(4):343.

[8]张银萍,孙静.逍遥丸合归脾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559.

[9]李虹,郑小伟,包素珍.六味地黄丸合逍遥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9(6):51-53.

[10]张晓抒,高祺.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7):907-908.

[11]王斌,洪永峰,吴建贤,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与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5):8078-8081.

[12]刘彦慧,李红珠,王珊珊,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2012,29(1):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