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设计注射安全流程卡在临床应用与研究

/ 2

自行设计注射安全流程卡在临床应用与研究

刘丽艳1李淑微1曹艳玲2隋玉梅3李晶3赵

1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二医院儿科门诊161006;2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文体口腔门诊161005;

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161000

静脉输液目前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手段,输液安全问题是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焦点,是护理管理者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静脉输液治疗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为确保静脉输液给药的准确安全,我们用质量持续改进方法对原注射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的分析、研究,自行设计注射安全流程卡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有效遏制了护理安全事故,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升病人就医满意度。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我们选取在2017.12-2018.05期间在我院儿科门诊使用原注射卡输液的病人进行统计,总计输液例数5138人次。将期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记录、分析、归类,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06-2018.11期间在我院儿科门诊总输液例数6032人次。将期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记录、分析、归类,作为研究组。

1.2研究方法

1.2.1实验方法

(1)对照组:选取2017.12-2018.05期间在我院儿科门诊总输液例数5138人次,根据护理文件记录,将期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统计、分析、归类,其中6月-5岁组总计输液3710人次,5-10岁组总计输液1031人次,10-14岁组总计输液397人次。

(2)研究组:选取2018.06-2018.11期间在我院儿科门诊总输液例数6032人次。将期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统计、分析、归类,其中6月-5岁组总计输液3997人次,5-10岁组总计输液1569人次,10-14岁组总计输液466人次。

研究组使用自行设计注射安全流程卡按照以下流程操作:病人携带就诊卡至护士站→A护士接卡、刷卡→电脑打印治疗单→与病人(家属)核对身份药品等信息→第一次告知药品名称、作用、输液组数→确认其完全理解请病人家属签字→护士根据信息选择注射卡颜色粘贴治疗单→在指定位置标注输液组数序号→完成告知A护士在指定位置签英文代码→递至B护士核对后配制药物→完成药品配置后签字→递至C护士→C护士以双重身份识别方式核对病人、家属信息→第二次告知药名、作用及有无接点药品→完成告知及注射操作后签字→D护士巡视→对红卡患者重点宣教、观察→接点时,第三次告知药名、作用及有无接点药品,按注射卡显示的组数序号接点药品→以双重身份识别方式核对病人、家属信息无误后→完成接点,签字→结束输液时根据注射卡颜色、注射卡序号双重核对判断是否完成输液→无误后拔针。

2.2注射安全流程卡使用指导与跟踪观察。根据实际调研,通过培训,使每位护士熟练掌握注射卡功能、使用方法,专人指导并监督使用全过程。全体护士能够按照注射卡设计要求准确认真填写与执行,确保注射卡功能发挥,得到护士和病人的一致好评。

1.2.2统计数处理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处理,技术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处理。

2.结果

2.1原标签不良事件检出率位16.59%,高于新标签的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0361,P<0.0001)。

2.2原标签错误率0.93%,高于新标签的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445,P=0.0259),其中使用两组药患者中原标签错误率为0.46%,高于新标签的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9),使用三组药患者中原标签错误率为0.48%,高于新标签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8),使用四组药患者中原标签错误率为3.15%,高于新标签的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1)。

2.2不同年龄原标签错误率0.25%,高于新标签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445,P=0.0259),其中6月-5岁患者中原标签错误率0.13%,高于新标签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8),5-10岁岁患者中原标签错误率0.39%,高于新标签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6),10-14岁患者中原标签错误率1.01%,高于新标签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4)。

3.分析与讨论

3.1新注射卡增加了“红、绿”两种颜色,并赋予其不同的功能和意义。悬挂红色注射卡的病人提示护士其为首次输液或是输注特殊药物、病情需重点观察者。使护士对众多病人中需重点巡视观察的病人一目了然,真正做到重点病人重点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置输液过程中各类隐患,有效杜绝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3.2研究发现病人随年龄增大发生错误几率并没有降低,且与年龄无关。新卡使用上增加了病人家属签字,使护士核对病人身份时,不但要核对病人姓名还要核对家属签名,有效杜绝音近、重名而发生的输液差错,解决了门急诊患者缺乏双重身份识别方法,是门急诊患者双重身份识别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和方法。

3.3研究发现应用新注射卡非常有效降低了落药发生率。应用新注射卡时,护士在注射卡指定位置(右上角)用数字为每组药品标注序号1、2、3…,最后一组药品以句号结束,同时要求最后一组药物统一使用绿色注射卡,两种方法提示护士已输注至最后一组,可以拔针,有效防范落药事件发生。

3.4重申了护士签字功能:护士按操作流程每完成一项工作都要在指定位置签英文代码,以督促护士完各项告知。告知的重点放在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环节上,例如针对落药问题:第一位接待病人的护士首次告知,第二位负责输液处置的护士再次告知,第三位负责巡视的护士在接点药品时第三次告知其是否还有接点药、有几组。这样使签字不流于形式,更具实际意义。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法,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输液的安全管理更是重中之重。我国目前的静脉输液现状据中国安全输液联盟统计[1],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而致死的人数在39万以上,由此发生的纠纷赔付金额巨大[4]。当前我国住院患者平均输液率为73.5%,最高达99.8%。安全注射问题已成为21世纪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

[1]李文珍可控性护理差错的分析与规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3):358.

[2]卢人玉,彭君静脉输液护理存在问题及举证责任倒置的思考[J]现代护理2008.8(11):865.

基金项目:2017年齐齐哈尔市科学技术计划指导项目(SFZD-2017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