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消毒灭菌质量监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胃镜消毒灭菌质量监测

竹健强王海清1刘俊伶1刘平1

绵阳市中心医院621000;1.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绵阳621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胃镜消毒后来的微生物监测,对我院胃镜消毒的消毒质量进行评估,为控制由胃镜消毒不严所引发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以GB15982-2012[1]和《消毒技术规范》[2]要求的方法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判定。结果胃镜消毒不合格率达到了16.11%。结论工作人员在胃镜清洗、消毒、管理和使用工作中存在瑕疵,导致了胃镜消毒质量的下降。

关键词:胃镜;监测;消毒;质量

内镜是临床上应用广泛、可靠的诊断工具。其功能不断强大,组件繁多,应用频繁,内镜的消毒灭菌工作是安全诊疗的重要环节。[3]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侵入型操作愈来愈多的应用于临床,胃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得到普遍使用,但在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和经胃镜治疗的便利性的同时,由胃镜消毒不严而引发的院内感染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有资料报到,胃肠镜引起的感染占74.54%[4]。由于内镜作为一种侵入人体腔内的仪器,构造复杂精细、材料特殊,不能耐高温、高压灭菌,只能采用低温消毒,或高效消毒剂浸泡,容易出现因镜少,使用频率高,清洗不彻底,消毒浸泡时间短等不足问题,其消毒灭菌效果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做好内镜消毒灭菌的监测管理,保证质量尤为重要。[5]在此,为了解我院院胃肠镜消毒灭菌质量,有针对性的制定院内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我医院内镜中心与市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对内镜中心使用的胃镜进行了连续三年的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本院内镜检查室检查用内镜各部分、注水瓶中的水及注水瓶。

1.2采样方法:①每月监测一次,每次监测样品包括注水瓶中的水、镜身(进入胃、食管段)表面,活检钳,活检钳管道。②镜身、活检钳、操作手柄及注水瓶用含中和剂的采样液沾湿棉签涂抹表面,将棉头剪如含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③活检钳管道用50ml含中和剂的采样液冲洗管道内壁,收集冲洗液,注水瓶中水用无菌吸管吸取10ml于无菌试管中。采样后2h内送检[6]。

1.3检测内容:细菌总数、致病菌(金葡菌,铜绿菌,乙型溶血链球菌)。

1.4评价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要求,胃镜属于中危险医疗器材,细菌总数≤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为合格,注水瓶中水和活松钳属于高危医疗器材,应无菌为合格。结果统计时,一份样品只要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即为不合格样品。

2.结果

本次调查共采样180,每种样本各36份,其中细菌总数超标29份,不合格率为16.11%,其中有2份同时检出铜绿数单胞菌;注水瓶中水、镜身、操作手柄、活检钳、活检管道不合格率分别为16.11%、11.11%、33.33%、5.56%、19.44%。

见表1

3.讨论(1)胃肠镜的广泛应用,其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因其消毒不严或使用不当所造成的医院内交叉感染越来越引起高度的重视。[7]

由于在现代诊疗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频繁,且经常接触到人体破溃的黏膜,如果消毒灭菌不彻底,极易造成医源性感染。因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管理部门的重视。本次调查结果发现,胃镜消毒不合格率达到了16.11%,其中有两份样本出细菌总数超标外,同时还检出了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说明在胃镜清洗及消毒中还存在死角和需要完善提高的地方。

(2)从不同的监测部位检测结果来看,操作手柄不合格率最高,达到了33.33%,其次是活检钳管道不合格率为19.44%,再次是水瓶中水不合格率为16.67%,镜身、活检钳不合格率分别为11.11%、5.56%。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几种原因有关:①对操作手柄的清洗和消毒都不到位,注水瓶未做到每天清洗和灭菌;②注水瓶中水在使用前可能未达到无菌;③由于活检钳管道细长,仅靠冲洗尚不能将附着物清理干净;④消毒时,消毒剂未能完全充满管道内腔;⑤清洗消毒时间不充分;⑥检查和消毒设施设备不足,清洗人员不足,平均每天检查70人次的工作量,仅配备12根胃镜,2个消毒槽,2个操作诊查人员,3个清洗、消毒与传递人员,清洗消毒工作量大,精神压力大,造成清洗消毒不充分,或仅靠自自动清洗消毒机工作,从而造成合格率不高。有资料报道,手工清洗加消毒合格率为75%,全靠自动清洗消毒机合格率为20%,手工清洗加自动清洗机合格率为100%。

(3)针对胃镜消毒质量不合格的各种原因,建议:①医院应配备与诊检业务相适应的诊疗器械与消毒设施,确保每次使用后的胃钳有充足的清洗消毒时间。②配备与诊检业务量相适应的清洗消毒人员,使得每根胃镜在使用后都能得到充分的清洗,确保在最短的消毒作用时间后达到消毒合格。③加强对清洗消毒人员的业务培训,确保重点部位和非重点部位都能清洗到位,消毒合格。④由于胃镜经常接触到破溃的胃黏膜,因此,HBV、HIV携带者应调离清洗岗位;有化脓性伤口的清洗人员在治愈前应暂时调离该工作岗位。确保消毒后不被致病性微生物再次感染。⑤每在工作结束后,应将消毒好的骨钳用75%酒精再次冲洗,吹干后悬挂于专用储存柜中,避免致病性微生物的再次污染[5]。⑥病人在做镜检前应进行HbsAg、HIV筛查,阳性病人应使用专用设备,使用后应进行单独的消洗和管理。⑦卫生监督部门和监测部门应加大对医院医疗设备的消毒质量督查,检查和监测,医院感染科也应加强日常清洗消毒工作的监察督查,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2-06-29。

[2]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S]。

[3]陈芳,杨广岚,吴磊等,安徽省直医疗机构2008年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报告,安徽预防医学杂志[J],2011年01期。

[4]崔爱群,规范胃镜消毒灭菌工作的做法与体会,全国第十二届手术室狐狸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上册).2008.

[5]姚青云;医院内镜消毒灭菌监测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青海医药杂志》2004年第07期

[6]曹家惠,王恒辉,施良根等,嘉兴市医疗机构胃镜消毒灭菌,中国预防医学杂志[J],2004.12,第5卷第6期,486-4

[7]朱波,彭宇,王鹏等,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国际检验医学杂志[J],2010年第03期。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