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酮复合七氟醚行非气管插管全麻在儿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氯胺酮复合七氟醚行非气管插管全麻在儿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金云霞亢平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麻醉科

摘要: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七氟醚行非气管插管全麻在儿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80例满足非气管插管全麻条件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发分为对照组(给予单一氯胺酮麻醉法)40例,实验组(给予氯胺酮复合七氟醚麻醉法)40例,对比2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情况。结果:实验组麻醉诱导期(T1)的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心率(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手术施行中,给予氯胺酮复合七氟醚行非气管插管全麻不仅有助于确保患儿的血流动力学稳定,还有利于抑制不良反应发生,效果理想,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氯胺酮;七氟醚;非气管插管;儿科手术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clinicaleffectandsafetyofketaminecombinedwithsevofluraneandnon-trachealintubationinpediatricoperation.Methods:80childrenwhomettheconditionofnon-trachealintubationwerepidedintocontrolgroup(singleketamineanesthesia)accordingtotherandomnumbertable.40cases,theexperimentalgroup(givenketaminecomplexsevofluraneanesthesia)40cases,comparedthetwogroupsofclinicalefficacyandsafety.Results:Themeanarterialpressure(MAP)andheartrate(HR)oftheexperimentalgroup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P<0.05).The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sintheexperimentalgroup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P<0.05)TheConclusion:Inthepediatricoperation,theadministrationofketaminecombinedwithsevofluranetonon-trachealintubationgeneralanesthesianotonlyhelpstoensurethehemodynamicstabilityofchildren,butalsohelptopreventtheoccurrenceofadversereactions,theeffectisideal,highsafety,Hasahighpromotionalvalue.

【Keywords】ketamine;sevoflurane;non-trachealintubation;pediatricsurgery

氯胺酮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非阿片类静脉麻醉药,因其具有满意的镇痛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儿科手术中。然而,其会随着剂量的变化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进而导致患儿在使用之后有可能出现幻觉、呼吸抑制以及视力模糊等症状,而一旦剂量过大,还可诱发唾液腺分泌上升、呼吸抑制、心血管兴奋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可引发麻醉苏醒期延迟及躁动,给患儿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影响[1]。七氟醚是临床上一种新型的吸入性麻醉药物,具有对患儿呼吸道刺激小、诱导快、心血管稳定性高、苏醒迅速等诸多优势。据相关资料[2]表明,七氟醚的用药浓度将对小儿诱导期及苏醒期的躁动产生影响。我院将收集的80例患儿分为2组,分别给予单纯氯胺酮行非气管插管全麻与氯胺酮复合七氟醚行非气管插管全麻,现将两种方式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0例均为我院自2015年8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行非气管插管全麻的患儿,ASA分级为Ⅰ~Ⅱ级,均满足非气管插管全麻指征:①手术时间小于60min;②近期无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③手术部位可暴露口鼻;④肌松效果要求低。将8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2组,对照组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50~6.40岁,平均(4.21±0.36)岁;体重8.20~23.50kg,平均(13.20±2.05)kg;手术类型:阑尾炎4例、颈部以下浅表肿瘤10例、鞘膜积液6例、隐睾4例、非嵌顿斜疝16例。实验组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60~6.30岁,平均(4.30±0.32)岁;体重8.19~23.52kg,平均(13.19±2.07)kg;手术类型:阑尾炎5例、颈部以下浅表肿瘤11例、鞘膜积液5例、隐睾4例、非嵌顿斜疝15例。本组研究排除合并其他并发症以及先天性心肺疾病者。2组患儿在基线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麻醉之前禁食禁水,麻醉前的半小时肌注阿托品0.01~0.02mg/kg。对患儿的心率(HR)、ECG、BP、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进行常规监测。对照组单纯肌注氯胺酮4~6mg/kg,注意最大剂量不可超过100mg,手术过程中结合患儿的实际需求适当静注氯胺酮1mg/kg,给予面罩吸氧,并将氧流量控制在2L/min。实验组首先静注氯胺酮1mg/kg,随后给予5%七氟醚混合行面罩吸入,并将氧流量控制在2L/min,快速诱导。待观察到患儿的睫毛反射消失之后,减至以2%~3%七氟醚维持麻醉,术中结合患儿的心血管反应情况适量静脉追加氯胺酮。手术结束且患儿苏醒之后观察10~30min,确定无异常再将其送至病房休息。

1.3观察指标

记录2组麻醉诱导期(T1)、手术切皮期(T2)以及苏醒期(T3)3个时段的HR、MAP、SpO2指标情况。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对比分别行t、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麻醉期HR、MAP、SpO2指标情况对比

实验组T1的HR、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氯胺酮单一使用将诱发患儿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精神异常以及交感神经兴奋等多种不良反应,且患儿年龄越小,对氯胺酮的反应越差,进而导致麻醉的可控性并不十分理想,在临床使用的过程中需反复追加方可取得满意的效果,极大的增加了医护人员麻醉管理的难度[3]。此外,氯胺酮在患儿体内堆积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发患儿出现术后苏醒时间长的现象。现阶段,临床上存在联合咪达唑仑进行麻醉的方案,虽然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但两者联用不但无法控制呕吐的症状,同时还可能致使苏醒时间延长,因而同样无法推广。

七氟醚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无色液体,具有挥发性的特点,因而可以缩短药物诱导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具有对患儿呼吸道刺激小、诱导迅速、兴奋期短等诸多优势。此外,其还具有理想的肌松及镇痛效果,在吸入后对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的作用小,所以能够避免反流误吸等现象发生。但单纯采用七氟醚较难控制诱导期以及苏醒期的躁动,特别是部分年龄相对较小的患儿存在更高的躁动风险,所以在应用的过程中必须与氯胺酮联合方可达到有效控制躁动出现的效果。

本组研究中,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研究结果显示,单纯采用氯胺酮具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相关研究[4]中报道的大剂量氯胺酮可能诱发较高的不良反应一致。而氯胺酮复合七氟醚因两者的药物浓度及剂量均较低,氯胺酮的剂量为0.50~1.00mg/kg,低剂量不会诱发呼吸抑制的现象出现,可以确保患儿呼吸顺畅。此外,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还可对焦虑产生抑制作用,能够降低最低肺泡浓度,进而能够控制七氟醚应用过程中产生的苏醒期躁动现象,提升七氟醚的麻醉效果[5]。实验组T1的HR、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小剂量氯胺酮与七氟醚复合用于小儿非插管全麻中患儿的心率及血压波动更小,术中麻醉效果更平稳。

综上,在儿科手术施行中,给予氯胺酮复合七氟醚行非气管插管全麻不仅有助于确保患儿的血流动力学稳定,还有利于抑制不良反应发生,麻醉效果理想。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注意应结合患儿的个体差异来确定用量,在麻醉的过程中应对患儿的体征变化进行严密监测,以确保患儿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张青枝,冀相彬.单纯氯胺酮、氯胺酮复合七氟醚用于小儿非气管插管全麻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2013,53(2):69-70.

[2]周丽娜.七氟醚吸入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刊,2017,52(2):101-103.

[3]朱宏.七氟醚和氯胺酮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麻醉诱导的比较[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12):844-845.

[4]方正春,夏中元,赵博等.七氟醚和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临床观察[J].医学研究杂志,2016,45(1):125-128.

[5]罗柳,毛鑫城.七氟醚和氯胺酮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麻醉诱导效果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3):436-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