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关系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关系的临床研究

唐琴

湖南省龙山县人民医院湖南龙山416800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上不一样的分娩方式和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分娩产妇100例。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剖宫产)45例和对照组(阴道顺产)55例。在产后一到两个月对产妇进行门诊随访,并进行超声检查残余尿量,把两组产妇产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概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剖宫产)发生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产妇有5例,发生率是11.1%(5/45);对照组(阴道顺产)发生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产妇有10例,发生率是18.18%(10/55),实验组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时有效地降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概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研究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relationshipbetweendifferentclinicaldeliverymethodsandpostpartum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Methods:100casesofparturientsinourhospitalinMarch-2017March2015werecollected.Accordingtothedifferentmodeofdelivery,therewere45casesintheexperimentalgroup(cesareansection)and55casesinthecontrolgroup(vaginaldelivery).Duringthefirsttotwomonthsafterdelivery,theoutpatientswerefollowedup,andtheresidualurinevolumewasdetectedbyultrasound.Theprobabilityofpostpartum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inthetwogroupsofpregnantwomenwascompared.Results:theexperimentalgroup(cesareansection)ofpostpartum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were5cases,theincidenceratewas11.1%(5/45);controlgroup(vaginalbirth)postpartum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were10cases,theincidenceratewas18.18%(10/55),experimentalgroup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probability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showedsignificantdifferences,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itisofgreatsignificancetoeffectivelyreducetheincidenceof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afterlowbirth.

Keywords:differentmodesofdelivery;postpartum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clinicalstudy

SUI(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指的是妊娠以及分娩后出现的一种尿失禁现象[1],它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盆底肌肉紧密组织松弛,膀胱尿道解剖结构改变及尿道阻力降低,而于腹压突然增加时排尿失去控制,尿液不自主地溢出。尿动力学检测无逼尿肌收缩。这种病虽然不会直接影响患者寿命,但会患者造成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的退缩,是一种具有严重的社交和卫生方面问题的疾病,被称为“社交癌”。该病非常容易被忽视,同时也会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根据相关调查研究的结果,我国各地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各有不同,但是都处于10%到30%范围内[2]。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明确,但是有临床研究认为与分娩方式、患者年龄以及盆腔手术史等有着重要关系。

本文旨在研究分娩方式的不同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希望可以为预防和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随机抽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00例,其中剖宫产产妇45例(实验组)、阴道顺产产妇55例(对照组)。实验组产妇均是单胎,年龄都在22~36岁之间,平均年龄:27.58±2.12岁;B超检查显示:孕周适合,且均无妊娠合并症,对照组产妇:单胎,年龄在22~35岁,平均年龄:26.08±2.02岁超声示孕周符合,无妊娠合并症;两组产妇各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指标[3]

在产后一到两个月进行门诊随访,并利用超声检查出剩余尿量,随访时研究人员应详细记录产妇的年龄、产后是否发生压力性尿失禁、具体的分娩方式、婴儿的体重等。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在国际上具体定义是指产妇咳嗽、大笑、提重物甚至打喷嚏时不自主遗尿。本文则把那些在孕期或者产后至少有一次尿失禁现象的产妇归为尿失禁,并根据超声检查结果确认有无充盈性尿失禁。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为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产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概率的比较:实验组发生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产妇有5例,发生概率是11.1%(5/45);对照组发生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产妇有10例,发生概率是18.18%(10/55),两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概率为15%。实验组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同的产科因素对两组产妇产后尿失禁有不同影响,详见表1。

由表可知:两组产妇随着分娩次数的增加,产妇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概率也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孕期有尿失禁情况的产妇在产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概率大于孕期没有尿失禁的产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孕晚期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概率是36%-67%,产后三个月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概率是17%-30%。本文中产后一到两个月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概率是15%,与资料数据相比略低,与产妇分娩方式及产后的相关护理关系密切。产妇产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予以人性化护理,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也可以加快产妇身体恢复的速度[4]。研究表明,阴道顺产尤其是首次阴道分娩是导致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最大因素,而选择剖宫产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分娩时盆底组织的损伤,本文研究数据也反映了这一点,即剖宫产发生压力性尿失禁概率明显低于阴道顺产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也就是说选择剖宫产再一定程度上可以较好地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5]。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同样也受到妊娠相关因素的影响,如本文表1所示,分娩次数越多其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概率就越大。而有研究也表明孕期尿失禁会直接导致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概率增加2到3倍。本文研究数据显示,2胎或2胎以上产妇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人数明显多于只生了一胎的产妇,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外相关研究显示除了与分娩次数、孕期有无尿失禁等妊娠因素有关,还与新生儿体重、身长以及产程等因素相关[6]。

综上所述,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与许多因素相关,医生在临床上应综合考虑,从分娩方式、产妇体质、妊娠相关因素等各方面着手.在孕期就可以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孕期尿失禁从而避免产后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的高概率。本文旨在提供相关有效数据,为有效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提供有效根据,从而为广大产妇带来更快速有效的产后护理。选择不同的分娩

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王海霞,赵烨,钟瑞芳,等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关系[J].中国医药导报,2015(1):63-66.

[2]陈茜,王孝忠,黎庆梅,等.分娩方式、胶原代谢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3;(22):33-35,38

[3]黄祝兰,郑洪平,林李梅,等实时三维超声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5(14):20-22.

[4]单倩倩.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关系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

[5]刘金华.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及产科相关因素对盆底支持组织功能的近期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26(02):466-467

[6]刘莉,邹云南.早期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3,06(04):460-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