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魏颖

魏颖

大庆市龙凤区人民医院163711

摘要: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在小儿心肌炎治疗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小儿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药物,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资料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磷酸肌酸钠在治疗小儿心肌炎上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磷酸肌酸钠;小儿心肌炎;不良反应

小儿心肌炎疾病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科病症,主要是因为寄生虫感染、真菌感染、细菌感染活病毒感染等导致,主要表现为心肌变性、间质炎细胞浸润、心肌坏死等,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重点是制定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案,这也是医生和相关学者关注的内容[1]。对于小儿患者来说,其表现为较低的抵抗能力和发育不完善的免疫系统,采取传统的治疗方式通常无法保证预期效果。近年来,磷酸肌酸钠在小儿心肌炎疾病的治疗中有了较广泛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主要是探讨该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我院手指的小儿心肌炎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相关的报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我院手指的小儿心肌炎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儿8例,女性患儿12例,患儿年龄1~12岁,平均年龄5.2±1.8岁,病程时间从6d到30d,平均病程为12.31±2.45d。从心电图检查结果可以发现,7例患儿出现窦性心动过速,7例患儿出现窦性心律过缓,6例患儿出现室性早搏的情况。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儿9例,女性患儿11例,患儿年龄2~11岁,平均年龄4.9±1.9岁,病程时间从5d到32d,平均病程为13.36±2.64d。从心电图检查结果可以发现,8例患儿出现窦性心动过速,6例患儿出现窦性心律过缓,6例患儿出现室性早搏的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在性别、病程时间和年龄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心肌炎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口服大剂量维生素C、口服能量合剂等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药物,注射剂量维持在20到50mg/kg。本次选用吉林英联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磷酸肌酸钠药物,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045399.

1.3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分为治愈、显效和无效,治愈是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患儿心电图显示恢复正常,相对于治疗前,患儿心律失常等体征比治疗前降低90%或消失,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显效是患者在治疗后心电图显示明显好转,相对于治疗前,心律失常等特征降低了70%到80%,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无效是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出现任何变化。总有效率为治愈和显效之和。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取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来表示,经验采用表示,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以t值来检验,P<0.05时,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效果如下表1所示。观察组中,10例治愈,9例显效,总有效人数19人,总有效率达到95%。对照组患者中,总有效人数15例,总有效率为75%。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从临床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小儿心肌炎病症有着相对较高的发病率,有着较强的临床表现差异性,患儿在矫情病情下可能不会出现相关临床特征,但是在较重病情下,通常出现气短、心慌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2]。小儿心肌炎患儿在临床表现上,一般为心动过快、焦躁不安、呼吸困难和血压降低等情况,需要对患儿进行及时、科学的治疗。但是在以往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措施下,通常不能得到预期疗效,医护人员和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对其进行改进。在当前的临床治疗中,对于小儿心肌炎疾病的治疗,磷酸肌酸钠有着广泛的使用,商品名为胡心痛,是一类高效功能物质,能有效保护缺血性心肌,通过保证心肌细胞ATP含量的方式来加速心肌功能的恢复,以此来维持心肌细胞膜的稳定性,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心肌治疗过程中,磷酸肌酸酶能催化磷酸肌酸,磷酸肌转到ATP分子,促进患者心肌收缩的改善。从作用机理来分析,磷酸肌酸保护心肌主要是从保持细胞内磷酸水平、降低细胞膜磷酸酯降解速度以及保证心肌细胞膜完整性几个方面实现。除此之外,磷酸肌酸钠同时能有效提升抗心律失常功能,强化心肌收缩,有很好的抗血栓功能[3]。

分析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到,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资料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磷酸肌酸钠在治疗小儿心肌炎上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夏源园,龚方戚.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16,34(11):866-870.

[2]裴亮,杨妮,杨雨航,郭张妍,许巍,刘春峰.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17(11):1232-1236.

[3]张莉,王保和,胡晶,商洪才.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06):7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