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眼外伤患者术前心理焦虑的改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护理干预对眼外伤患者术前心理焦虑的改善效果观察

唐蕾蕾张华

唐蕾蕾张华

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眼科277599

摘要: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对眼外伤患者术前心理焦虑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86例眼外伤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对其进行分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术前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前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和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前20分钟的SAS评分明显优于入院时,且明显优于对照组,组内、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35%,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6.74%,可见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眼外伤患者在手术前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使其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避免不良情绪产生应激性刺激,提高护患沟通的有效率,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健康发展,故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眼外伤;手术;心理焦虑

眼外伤是眼科的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目前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眼外伤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视力下降、失明、面部畸形、眼球运动障碍等不良预后,患者承受者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多数患者入院时表现出强烈的焦虑感和恐惧感,而负面情绪会影响手术的安全性,更不利于预后[1-2]。因此,对于手术治疗的眼外伤患者,要对其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保障手术的顺利实施。本次研究以择期行手术治疗的86例眼外伤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评估护理干预对眼外伤患者术前心理焦虑的改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86例眼外伤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对其进行分组,每组43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区间为12~55岁,平均年龄为(33.26±3.74)岁;致伤原因:车祸伤5例,意外伤12例,打架伤26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18例,大学及以上12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区间为13~56岁,平均年龄为(33.68±3.8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6例,意外伤13例,打架伤24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17例,大学及以上12例。在统计学软件SPSS17.0中录入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致伤原因,经统计学分析处理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上述各项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可见两组有可比性,可进行临床对照研究。

纳入标准[3]:(1)参与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符合眼外伤的相关诊断标准,且均具备手术指征;(2)所有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晰,无语言表达、听力障碍;(3)两组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参与本次研究,随机分组经由我院医学委员会批准通过。

排除标准[4]:(1)合并肝肾、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2)患有神经系统或精神障碍;(3)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4)依从性差,或对本研究存在异议。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根据常规的接诊流程做好基本的护理工作,向患者介绍手术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在向患者家属说明所有可能性且家属签署同意书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观察组(护理干预):(1)入院处理和心理评估:患者入院后,立即对其进行眼部常规处理,清洗伤口,将眼部周边的血迹擦拭干净,帮助患者更换衣物,最大程度上减少不良事件产生的刺激。完成常规处理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焦虑程度,耐心询问患者对外伤和治疗方案的疑虑,细心、耐心的解答患者的问题。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让患者感受到平等、尊重和同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安抚家属的情绪:本院收治的眼外伤患者中部分患者的年龄较小,虽然患者和家属均同意手术治疗,但术前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患者和家属均有不安、恐惧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首先要向家属说明患者情况,多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告知家属要以积极、乐观的状态面对患者,给予患者家庭支持。同时,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家属介绍手术的方法、流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术后常规注意事项等,获得家属的认可与配合,让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亲情支持,以缓解患者术前的焦虑情绪,提高手术的成功率。(3)注重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术前,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更加直接的了解患者的担忧和心理状况。针对患者的担心,从医学的角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的解释,询问患者是否了解,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表达,及时解答疑问。在交流的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接受程度,适当做握手、拍肩膀等安慰、鼓励动作,让患者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理解和鼓励,使患者逐渐建立对患者的依赖感。由于术前的准备时间相对较短,护理人员要简明扼要的向患者介绍眼外伤和手术的相关情况,向其说明术中配合的要点,在介绍过程中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纠正患者以往的错误认知。用我院以往的成功案例,鼓励患者,帮助其建立治疗成功的信心,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1.3评价标准

(1)分别于患者入院时、患者手术前20分钟对其焦虑程度进行评估,运用SAS(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价,总分为45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程度越深[5]。

(2)护理满意度[6]: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家属配合患者共同完成问卷的填写,问卷中共包括10个问题,每项问题的分值范围为1~3分,1分表示非常满意,2分表示基本满意,3分表示不满意。最终统计问卷中各满意等级的数量,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中86例眼外伤择期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对比数据均纳入统计学软件SPSS17.0中进行分析和处理,护理满意度等计数型指标用n/%表示,用独立样本卡方检验;SAS评分等计量型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手术前15分钟的焦虑评分对比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针对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手术前20分钟的SAS评分明显优于入院时,且明显优于对照组,组内、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眼外伤是眼科的常见病,多数眼外伤患者的发病突然,患者一时间难以接受。并且,多数眼外伤患者均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导致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感放大,对临床工作和手术配合的依从性大大降低,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旨在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配合完成手术[7]。

本研究显示,实施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在术前焦虑和护理满意度两

下转第186页

方面均明显优于仅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本结果与相关报道结果相符[8],充分体现了护理干预在眼外伤患者术前护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院针对眼外伤患者实施的护理干预方案,主要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在患者入院后和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初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焦虑程度,为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在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基础上,对患者家属进行安抚和护理,通过对家属的安抚和干预,让家属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从侧面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最后,在全面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疑问和担忧给予耐心、细心的解答。通过以往的成功案例,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使其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综上所述,对眼外伤患者在手术前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一方面,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使其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另一方面,通过实施系统、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护患沟通的有效率,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健康发展,故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方妙娟.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在严重眼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6):192-194.

[2]闵祥兰.心理护理干预对严重眼外伤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J].中外医疗,2017,36(19):165-167.

[3]师彦敏.全方位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儿童眼外伤康复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4):106-107.

[4]叶庆云,赵妤岚,梁彩红,等.护理干预在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手术患者术前焦虑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0(9):68-69.

[5]刘令.对因眼外伤而进行眼球摘除术的患者实施术前心理护理对其焦虑状态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5,12(16):104-105.

[6]黄艳玲.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负性心理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5,17(13):144-146.

[7]黄荣华.护理干预减轻眼外伤患者术前心理焦虑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1):174-175.

[8]韩苗.眼外伤患者术前心理焦虑的护理及干预效果[J].当代临床医刊,2017,10(6):3590-3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