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患者的特点及相应的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1

急诊患者的特点及相应的护理对策

郝倩

郝倩

天津市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市300020

摘要:目的:对急诊患者的特点以及与之对应的护理方法进行研究。方法: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急诊科共收治20316例患者,研究其特点和相应护理对策。结果:20316例中11186例(55.06%)为男性,9130例(44.94%)为女性,显然男性患者比女性多,并且内科急诊最多。结论:依据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采用与之对应的护理方式策略,提升护理水平。

关键词:急诊患者;护理策略;特点分析

急诊护理作为医院工作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急诊工作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急诊工作的及时、妥善,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命安危和预后[1]。重症、急症、危险病症在急诊患者中所占比例大,要求护士要熟悉外科、内科、妇科、儿科等常见疾病的诊断,根据患者的特点及时作出与之对应的护理策略。本文对急诊患者的特点以及与之对应的护理方法进行研究,下文进行汇报:

1资料以及方法

以我院急诊科在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间收治的203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分科、年龄和性别分布特点情况应用统计学方法作出分析。

2统计数据

经统计该阶段急诊患者共20316例,其中男性患者11186例(占比55.06%),女性患者9130例(占比44.94%),年龄分在5岁-82岁,平均年龄为57.7岁。

18岁以下患者7533例,占比37.07%;18岁-60岁患者10856例,占比53.44%;60岁以上患者1927例,占比9.49%。

就医人数最多的内科急诊占比达到39.12%,其次为儿科急诊约到达到29.55%,再次为外科急诊约12.56%,其他类型为18.77%,具体情况请见表1。

3护理策略

3.1强化心理护理对策

急诊患者的心理情况特殊,病情急并且重还往往伴随着变化快等生理特征,随之而来压抑、猜疑、惧怕、焦躁等负面心理特征[2],医护人员应该更多的考虑到患者的心理特点缓和患者和亲属的情绪。运用换位思考、同感等多种方式,针对不同年龄层次患者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注意提供服务的语气、方式。

3.2加强对男性患者的健康宣讲

本次研究的20316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1186例(占比55.06%),女性患者9130例(占比44.94%),显然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医护人员必须加强对男性健康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少意外伤害[3]。

3.3落实医护人员合理化工作时间

急诊科工作强度很大,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有侧重的调整班次,有的放矢的安排具有不同资质的护士上岗工作。比如说,在就诊高峰时段配备更多的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及时高标准的护理。在就诊低峰时段,安排护理人员轮班休息,以便能够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

3.4重视护理人员各方面素质培养

慢性病发作、创伤、危重病人抢救作为急诊科护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因此对急诊护士的判断力、抗压能力、工作能力要求极高。急诊科护士综合素质以及护理水平的高低对急诊抢救质量影响直接。医院在培养急诊科护士紧急意识、沟通技巧和急救技能等方面应加强投入,采取开展内部培训课堂、技能实操演练等多种方式。大力提升急诊护士的服务意识、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热情、细致耐心的服务,使患者和家属能够体会到急诊护士的真诚,建立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4]。

4结果讨论

伴随着我国医疗改革不断深入及广大人民群众针对护理标准的不断提高,从前那样的机械僵硬的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5]。综合上文叙述,根据急诊患者不同的特点,应用与之对应护理策略,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在现实工作环境中,部分医院应对急诊病人护理上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6]。伴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不断健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患者可以得到更高质量的急诊护理。

参考文献:

[1]蒙玉玲.急诊患者的特点及护理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9):1798.

[2]耿连侠,邱丽敏.急诊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7):175.

[3]于启林,朱士俊,梁爱萍,等.82598例急诊患者疾病分类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10):599-601.

[4]张伶俐.急诊留观病人护理对策[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4,9(4):304.

[5]陈海妊.将人性化护理应用在神经内科的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19):245.

[6]黄莉.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体会[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