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显微外科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情况及护理干预效果剖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手足显微外科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情况及护理干预效果剖析

康莎

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长沙410007

摘要:目的:探讨手足显微外科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情况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2例手足显微外科患者。参照组: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根据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情况开展针对性护理。结果:每日12-15点、18-20点是患者疼痛最严重的时间段,研究组患者在疼痛评分和疼痛持续时间均优于参照组,两组进行比较,存在一定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不存在明显差距(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优于参照组,两组相比,有一定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8.04%比参照组的88.24%要高,两组在护理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足显微外科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出现疼痛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能降低疼痛程度,还可提升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手足外科患者;护理干预

手足显微外科患者术后若想恢复理想,一定要注意血管危象情况,多种因素均可诱发血管危象,例如血管损伤程度、医师手术操作能力、血管质量属于内在因素,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体位姿势、血容量、疼痛耐受力等属于外在因素[1]。手足显微镜外科手术后患者出现疼痛发生率加高,而疼痛严重会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一定影响,更会降低生活质量。随着护理服务的不断完善,对手足显微外科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实施护理,可以有效缓解其疼痛程度,获得患者高度满意。因此,本次就针对手足外科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合理化护理干预,为患者减轻疼痛,提高护理满意率,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9至2017-9共102例手足显微外科患者。根据患者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两组,即参照组与观察组,各组51例。

参照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17至51岁,平均年龄(36.67±1.66)岁。受伤原因:挤压伤16例,刀伤20例,切割伤15例。

观察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18至50岁,平均年龄(37.71±1.68)岁;受伤原因:挤压伤17例,刀伤21例,切割伤13例。一般资料方面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差异非常小,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为手足显微外科患者;②患者自愿签订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血液传染性疾病;②器质性病变;③肿瘤;④语言、认知障碍;⑤中途退出者。

1.3方法

参照组: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术前安排患者进行相关检查,术后观察患者生命指标,切口是否感染,遵医嘱开展相对应治疗。

观察组:根据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情况开展针对性护理。术后患者会出现疼痛,从而导致其心理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因此,术后,当患者意识状态清醒后,护理人员及时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真实想法和态度,对其开展相对应心理疏通,对患者的疑问进行相对应的解答。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可播放轻音乐、搞笑视频、观察杂志等方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和效果。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告知家属手术实际情况,让家属尽量多陪伴患者,让其感受到家人的关爱,找到归属感,同时家属应用适当的语言安慰患者,提高其治疗信心,转移患者疼痛注意力。转移患者注意力可达到降低疼痛、提高护理依从性。间隔2-3h,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疼痛。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正确的肢体放松方法,纠正错误的动作,让家属在旁学习,每日进行一次,让机体从上到下逐步放松。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8-10点,12-15点,18-20点,22-0点,4-7点患者疼痛时间和疼痛程度。利用VAS评分表,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自制调查表,让患者对此次护理评分进行评价。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情况和疼痛时间

每日12-15点、18-20点是患者疼痛最严重的时间段,研究组患者在疼痛评分和疼痛持续时间均优于参照组,两组进行比较,存在一定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不存在明显差距(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优于参照组,两组相比,有一定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手足显微外科患者一般受伤因素为挤压、刀伤或者切割伤,手部和足部在不仅是机体重要部位,更在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旦手足受伤后,对患者的心理、工作和生活均产生影响[2]。

外科手术具有创伤性,术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疼痛,强烈的疼痛会对患者心理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一定影响[3]。在临床中,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服务已经无法获得患者的认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护理服务的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也明显有所提升,对手足显微外科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其疼痛感,让患者感受到人性化关怀,提高生活质量[4]。

本次研究中,注重术后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沟通,通过各种方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根据患者的病情、个性和文化程度实施护理干预,让其了解自身相关疾病医学知识以及注意事项,对于有心理情绪的患者开展心理疏通,提高其护理配合度,从而改善临床不适症状。

本次研究得出:每日12-15点、18-20点是患者疼痛最严重的时间段,实施针对性护理患者在疼痛评分和疼痛持续时间均优于实施基础护理患者,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不存在明显差距(P>0.05),护理后,实施针对性护理患者的疼痛评分优于实施基础护理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8.04%比实施基础护理患者的满意率88.24%要高。这充分表明了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的重要性,护理人员可根据疼痛的严重时间提前增加药物治疗,从而缓解其疼痛程度。针对性护理后,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下降,提高其生活质量[5]。

综上所述:对手足显微外科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出现疼痛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能降低疼痛程度,还可提升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沈婉萍,蓝华.舒适护理在手足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6):100-101.

[2]李晓葵.护理流程在手足显微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评价[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2):236-237.

[3]徐娟,徐蕴芳,周丽梅等.优化护理流程在手足显微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7):30-31.

[4]苏爱爱.手足显微外科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情况与护理干预效果[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02):233-234.

[5]石福霞.优化护理流程在手足显微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08):121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