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静脉输液皮下淤血的原因和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急诊静脉输液皮下淤血的原因和措施

罗国蓉

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长沙410002

摘要:由于急诊病人病情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往往急诊病人静脉输液发生皮下淤血的几率高于门诊和病房其他科室。本文针对于急诊静脉输液引起皮下淤血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当发生皮下淤血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对病人的伤害,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皮下淤血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

关键词:急诊静脉输液;皮下淤血;原因;措施。

急诊是医院的窗口科室,也是医患纠纷高发科室。静脉输液作为急诊病人治疗和抢救重要措施之一,通过输液可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增加血容量,补充营养,输入药物,治疗疾病。静脉输液发生皮下淤血一般发生在静脉操作时和输液过程中,以及输液拔针后,临床上经常发现病人因静脉输液导致皮下淤血(以穿刺点为中心,肉眼可见皮下淤血直径≥0.5cm),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以及再次穿刺的难度,影响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同时也是医患纠纷的隐患[1]。为了降低急诊静脉输液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创造和谐医患关系,护理人员要积极找出皮下淤血的原因,掌握有关的措施,避免静脉输液皮下瘀血的发生。

1急诊静脉输液皮下瘀血形成的原因

1.1患者的因素

1.1.1急诊患者病情急危重,比如休克和血液病患者自身的凝血机制异常,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时间延长,这些因素容易引起皮下淤血的发生。

1.1.2急诊老年患者较多,老年患者受年龄因素影响,身体机能不断衰竭,导致血管弹性差,血管脆性大,导致针头血管容易脱出而发生皮下淤血。

1.1.3病人及家属缺乏拔针后按压的知识,病人认为按压只要按住皮肤针眼,只要皮肤表面没有出血就可以了,再加上急于上厕所按压时间不够,或者按压力度过轻或过重,这些因素更容易引起皮下淤血。

1.1.4另外其他急诊病人如婴幼儿及儿童输液不配合,急性酒精中毒病人躁动不安,抢救病人相关检查过多,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皮下淤血。

1.2护理人员的因素

1.2.1护理人员的穿刺水平差,尤其低年资护士静脉穿刺不熟练,进针角度不正确,操作粗暴,针头刺入过深,穿破静脉进入深部组织,不见回血,退针后反复穿刺,容易导致针头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血管外,甚至穿破血管,血液渗入皮下出现淤血。

1.2.2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静脉输液后没和病人或者家属进行静脉输液注意事项的宣教,再加上输液过程中未及时巡视,尤其输入刺激性血管性药物,病人在活动时如入厕和进食药物外渗未及时发现。

1.2.3护士在拔针后,未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拔针后按压注意事项的宣教,导致病人及家属错误的按压,或者实习护士拔针后,未对病人进行正确按压。

2急诊静脉输液皮下淤血的处理措施

2.1一般处理

首先停止在发生皮下淤血周围进行静脉输液,评估皮下淤血的大小,并将患肢抬高;其次皮下淤血局部24h内冷敷或者冰敷,防止继续出血,24h后进行局部湿热敷;最后对病人和家属进行注意事项的宣教,告知患肢抬高并避免过度活动,注意观察皮下淤血消退的情况。

2.2其他处理

皮下淤血轻者进行一般处理即可消退,严重者或者皮下淤血面积较大,不易消散,也可以进行超短波理疗,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还可以用中药(如意黄金散)加醋调成糊状局部外敷,每日2次,可以清热,止痛,消肿等,必要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急诊静脉输液皮下淤血的预防措施

3.1加强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水平

熟练掌握静脉穿刺理论和技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及部位。对于急诊抢救静脉输液病人,尤其是躁动不安的病人,护理人员在进行留置针穿刺时,一定要借助同事或者家属,妥善抓住病人穿刺肢体,进针见回血后钢针退出,软针缓慢进入血管,同时妥善固定;对于急诊留观老年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选用5.5号针头,动作要轻柔,同时在穿刺过程中尽量控制进针长度,可以减轻病人的疼痛,减少血管的损伤。

3.2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急诊留观输液病人避免在有关节部位进行静脉穿刺,并要妥善固定针头,帮助患者取正确输液体位,加强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的巡视,尤其是老年患者和应用血管刺激性药物的患者,护士要多加观察,及时发现药物外渗。对于急诊抢救病人或者不配合的病人尽量选择静脉留置针,避免病人活动时针头滑出血管,尤其输入刺激性药物时,可以防止药物外渗,避免引起皮下淤血。

3.3正确的拔针按压方法

首先按压的方式要正确,输液完成时,不宜关闭输液开关,应将针头拔出,随及用消毒干棉签延血管竖向按压,同时按压皮肤穿刺点及血管穿刺点;其次按压力度均匀,太轻致穿刺点压迫不完全,不能达到止血效果,太重易致局部毛细血管功能破裂产生淤血,忌揉搓按压部位,会使血管破损加重,出血增多[2];最后按压时间一般大于5分钟,尤其是老年病人、小孩及留置针患者按压时间应延长,按压的同时抬高穿刺肢体,减少血液外渗,防止皮下淤血。

3.4健康指导

急诊静脉输液过程中应及时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对病人及家属进行输液注意事项的宣教,告知活动时静脉输液的肢体避免用力,输液过程中如果输液部位肿胀疼痛要及时告知护士,拔针后进行正确按压知识的宣教,使他们掌握静脉输液拔针后的按压知识,尽量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

4小结

为了减少急诊患者的痛苦和恐惧,保证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护理应以预防为主,杜绝和减少静脉输液造成的皮下淤血的发生,一旦发生应积极处理,使伤害降至最低,提高患者整体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鲤榕.王美仙.静脉输液拔针后出血及皮下淤血的原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9,6(9):70.

[2]周丽.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时间和方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3):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