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脊柱内窥镜不同入路下L4/5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经皮脊柱内窥镜不同入路下L4/5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肖太阳

信丰县人民医院骨科江西信丰341600

摘要:目的:经皮脊柱内窥镜下对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不同入路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L4/5椎间盘突出症60例患者为研究资料,随机分设两组,即椎间孔组和椎板间组两组,每组30例。椎间孔组实施椎间孔入路PELD手术治疗,椎板间组实施椎板间入路PELD手术治疗.结果:66.67%为椎间孔组患者的优良率,显著低于椎板间组患者的90.00%(P<0.05)。结论:经皮脊柱内窥镜下对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椎间孔入路治疗与椎板间入路治疗,均能使患者的疼痛情况得到改善,但椎板间入路治疗方法的优良率更高。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症;椎板间入路;经皮脊柱内窥镜;椎间孔入路

椎间盘突出症在骨科疾病中属于临床常见病症,腰部外伤、突然负重和腰资不当等,均是导致此病症形成的主要因素,易引发患者出现麻木和腰腿、肩痛等病症表现[1]。手术方法是现下常用手段。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可简称为PELD,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具有恢复快、疗效确切及创伤小等特点,有助于患者病症情况的改善。为进一步探究经皮脊柱内窥镜下对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不同入路下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做出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接收的L4/5椎间盘突出症6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随机对其分组。椎间孔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9.6±2.3)岁;病程(29.6±3.3)个月。椎板间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0.2±2.5)岁;病程(28.7±3.4)个月。把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P>0.05),组间资料可比较。

1.2方法

椎间孔组:患者患侧向上。C臂机引导定位,利多卡因浸润麻醉,进针点距离后正中线旁开约12~14cm,18G穿刺针在C臂引导下经后外侧向椎间盘后1/3穿刺。穿刺针内通道导入细长导丝至纤维环约lcm后拔出穿刺针。分别逐级置入扩张管,最后置入环钻保护套管及环踞至指定位置,而后取出环踞和导丝,插入内镜观察解剖结构。神经根周围及椎管内突出髓核组织使用YESS内镜下脊柱手术系统进行选择性摘除,使用双极射频电极对纤维环开窗处进行热凝皱缩成形,充分减压,并于椎间盘内注入30μg/ml臭氧10ml。术毕,局部切口缝合。

椎板间组:患者取俯卧位,C臂机引导定位,进针点距离后正中线旁开约1~3cm,穿刺针在C臂引导下经背侧向椎间盘穿刺,其余步骤基本同椎间孔入路。切开黄韧带显露神经根硬膜囊起始部,沿侧隐窝局部分离神经根周围粘连组织。将外工作套管推入椎管到达神经根外侧,旋转并推开神经根显露椎间盘,逐步摘除侧方或旁中央突出的髓核,双频电极局部热凝皱缩成形。

1.3评价标准[2]

MacNab评价标准:优:正常活动及工作均能参加,不存在活动受限和疼痛现象;良:患者能够加入一些调整好的工作中,虽然临床病症得到改善,但偶尔还会出现非神经性病痛;良:虽然患者的功能情况得到好转,但仍处于失业或者残废状态;差:术后病症发作反复,经检测,发现伴有持续的神经根损伤现象,需要立即采取手术治疗。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对于统计学的分析可实施SPSS12.0软件进行,以卡方检验的形式对比计数数据的比较,以t检验的形式对比计量数据的比较。检验结果以P<0.05说明有差异性。

2结果

2.1对比VAS评分情况

术后和其3个月,椎间孔组患者的VAS评分情况和椎板间组患者相比(P>0.05)。见表1。

表1对比VAS评分情况(x±s)

3讨论

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临床常见且多发病症,虽然对大多数患者主张实施保守方法治疗,但若患者病症严重则需采取手术方法治疗。半椎板、全椎板等入路行椎间盘摘除术为临床常见手术方法,虽然能起到神经减压的效果,但因术后恢复时间长,易加大患者创伤性[4]。经皮脊柱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手段,具有恢复快与创伤小、患者痛苦小和疗效确切、不破坏脊柱稳定性和术后无瘢痕粘连问题以及并发症少等特点。经椎间孔入路治疗和经椎板间入路治疗,是经皮脊柱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中的两种手术方式。有研究报道显示[5],经椎板间入路能够避免受髂脊高度影响,而且相比经椎间孔入路方法,不仅能减少术中透视次数,而且还能缩短手术时间。但是,在手术过程中,由于经椎板间入路易对神经根产生刺激,使其易降低术中耐受度,所以,在行手术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病症特点采取合理治疗方案。从上述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虽然经椎间孔入路治疗和经椎板间入路治疗方法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疼痛情况降低,但MacNab评分的优良率却是椎板间入路治疗方法更好。

总而言之,经皮脊柱内窥镜下对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椎间孔入路治疗与椎板间入路治疗,均能使患者的疼痛情况得到改善,但椎板间入路治疗方法的优良率更高,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洪珂,张长江,杨贤玉,等.脊柱内镜下椎板间隙入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7):116-117.

[2]郭跃成,柳百炼,肖伟平,等.经皮脊柱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4/5椎间盘突出症[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04):58-61.

[3]卢吉平,宾捷,张国民,等.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结合射频消融技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07):1327-1330.

[4]吕宏,孔金海,钟南哲,等.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J].脊柱外科杂志,2015,13(06):373-376.

[5]高浩然,周程沛,高全有,等.侧后方入路经皮内镜下治疗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04):547-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