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夏川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医学中心湖南省郴州市423000

摘要: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为2016年10月1日~2017年3月3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320例,根据疾病类型将其分为脑出血组136例和脑梗死组184例,选取同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00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对比三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情况及异常率。结果:脑出血组、脑梗死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组间进行比较无较大区别(P>0.05)。结论:在诊治脑血管疾病中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同型半胱氨酸;应用价值

脑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为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1-2]。医疗水平的发展和进步加深了临床对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了解[3],认为同型半胱氨酸也是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会导致动脉硬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会严重损伤患者的机体[4]。本文旨在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治价值,从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健康体检者中分别抽取320例、300例作为对象展开研究,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320例(属于2016年10月1日~2017年3月31日期间)及同期的健康体检者300例。320例患者均与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相符合,并经过MRI或CT明确诊断为脑血管疾病。

脑出血组:男79例,女57例,年龄51~82(61.75±6.86)岁。

脑梗死组:男107例,女77例,年龄52~81(61.82±6.91)岁。

对照组:男177例,女123例,年龄53~80(61.89±6.97)岁。

三组受检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对比差距不大,P值大于0.05。

1.2方法

采取三组受检对象清晨状态下的空腹静脉血3ml,以3000转/分的速度进行离心,时间为10分钟,选用西门子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上层血清,使用的试剂是由深圳奥萨医药有限公司提供,采用循环酶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三组受检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计算同型半胱氨酸异常率。

同型半胱氨酸正常值:0-10μmol/L。

1.4统计学处理

将本文数据录入到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异常率和计量资料--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用%表示(卡方检验)、均数±标准差(`c±s)表示(t检验)。以P值小于0.05为标准表示三组受检者的各项资料数据进行比较差别较大。

2结果

检测数据显示,对照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异常率均比脑出血组、脑梗死组低(P<0.05),脑出血组、脑梗死组组间对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异常率差异不大(P>0.05)。

见表1所示:

表1对比三组受检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情况

注:1分别与2、3相比较(P<0.05);2、3对比P>0.05。

3讨论

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发病率非常高的循环系统疾病,多发于老年人,且40%-50%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同时还会伴有高血糖等老年性疾病[5]。脑血管疾病会对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脑血管疾病患者即使在接受治疗后仍无法完全做到生活自理,临床认为对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尽早进行确定,有利于及时有效的采取预防措施及治疗措施,进而改善预后。

近年来,临床认为血浆中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作为动脉血栓、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6]。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由体内的蛋氨酸、半胱氨酸代谢的产物,为含硫氨基酸。同型半胱氨酸可经维生素B6在胱硫醚B合成酶或5-甲基四氢叶酸Hcy甲基转换酶的催化下代谢[7],同时通过释放在细胞外基质内进行代谢。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浓度的高低会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造成直接或间接性的损害[8],血管壁内沉积胆固醇,从而形成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另外遗传因素(缺乏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及胱硫醚-β-合成酶)和营养因素(叶酸、VitB6、VitB12等辅助因子缺失)也会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情况的出现。

临床认为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会导致脑出血的出现,分析原因在于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会损害内皮细胞,引起纤维蛋白聚积和内皮下水肿,导致血管弹力层断裂及功能紊乱;而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脑梗死的发生,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还会对凝血系统造成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同型半胱氨酸与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发现,其发病机制为以下几点:(1)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可以硫内酯的形式集合低密度脂蛋白,形成的复合物在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后会变成泡沫细胞,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出现;(2)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及衍生物会促进血小板凝血噁烷的出现,影响血小板凝聚和凝血因子V的活性,导致血栓形成;(3)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会使血管内皮细胞上的活性降低,增强血液中血小板黏附性,促使血管平滑肌增生,引起血管痉挛,导致细胞坏死;(4)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会使血小板功能失常,影响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抑制蛋白激酶C的活性和血栓调节因素的表达,进而导致血栓形成。

测定同型半胱氨酸的方法包括放射免疫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循环酶法、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等,本文采用的是循环酶法,其在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中具有简便易行、准确、省时等优势,配合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准确率高。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异常率,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均比对照组高(P<0.05),组间进行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说明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有效诊断脑血管疾病,其水平与脑动脉的受损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总而言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应用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高,可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起到防治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薛炬君.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4):77-78.

[2]詹媛,张玉萍,李雷利.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7,11(3):506-509.

[3]柯吉芙.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与诊断的意义探讨[J].当代医学,2016,22(8):35-36.

[4]常丽.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HCy(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结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1):68-69.

[5]李建宁,窦怀宝.同型半胱氨酸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11):1785-1787.

[6]张秀丽.探讨脑血管疾病血液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与叶酸水平的关系[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23):14-14.

[7]陈虹,陈毓青,梁丽萍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Chemerin因子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关系[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3):33-35.

[8]华银站.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脑血管病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9):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