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联合布地奈德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温针灸联合布地奈德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评价

陈林秀

广州市白云区中医医院内一科广东广州510470

摘要: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布地奈德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1),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温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温针灸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可取得显著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温针灸;布地奈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慢性咳嗽、喘息、气短、咳痰等。据报道[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呼吸系统多发病,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临床多采用药物进行治疗,以改善患者肺功能及呼吸受限症状,提高活动耐力,但长期应用西药治疗易导致患者出现消化道溃疡及口腔、咽部念珠菌感染等不良反应。研究表明[2],采用中医温针灸疗法安全性较高,且对控制患者气道炎症具有显著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本研究在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西药治疗基础上结合温针灸进行治疗,取得较为可观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1例,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3]中相关标准,并经肺功能检查确诊。将本研究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3-69(51.22±3.17)岁;病程2-8(4.71±1.02)年。观察组41例,男25例,女16例,年龄44-68(50.54±3.26)岁;病程2-9(4.83±1.07)年,对比两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已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为自愿参与本研究。

1.2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氧疗、呼吸及耐力训练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布地奈德由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准文号:H20140475?;规格:1mg:2ml*5支,1~2mg/次,2次/d。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温针灸治疗,以风门、肾俞、肺俞、足三里、膏盲、膻中穴为主穴,尺泽、学海、列缺及丰隆穴为配穴,对所选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后,将2寸毫针刺入穴位,至针刺得气后,于留针时将纯艾绒的艾团裹于针柄之上,距患者皮肤2-3cm,点燃下端并施灸。在燃烧过程中若患者觉灼烫无法忍受,可在该穴位处放置一硬纸片,以减小火力。各穴位可灸3-4壮,1次/d,5次/周,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统计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标准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4]中相关标准进行判定,显效:患者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X线检查无胸片征象,肺功能检查恢复正常,动脉血气指标恢复正常;有效:咳嗽、喘息等症状有所改善,经X线检查胸片征象好转,肺功能有所提高;无效:上述临床症状未改善,X线检查胸片征象明显。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不适、口干、血糖升高、感染等。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12%,对照组72.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期间,观察组发生感染1例,口干3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9.76%(4/41);对照组有3例患者发生感染,2例发生口干,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5/40),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X2=0.002,P=0.969)。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呼吸内科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普遍认为其发生发展与患者自身肺部发育情况、不良生活习惯、环境及遗传因素等有一定关系,该病可在某些诱因作用下使患者出现急性发作表现,致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加重,因此需要在稳定期给予有效治疗措施对患者急性发作次数进行控制,以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效果。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治疗方案多种,如药物治疗、饮食调护及家庭氧疗等,可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但疗效并不理想。

中医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喘症”、“肺胀”等范畴,而处于稳定期的患者则多存在肺气亏虚、肝肾不足,因此易遭外邪侵袭,而损及肺部,致使肺气郁滞、痰浊蕴肺,心脉失畅,从而形成恶性循环[5]。因此,治疗本病应以补肺益气、驱散寒邪、温经通络为原则。中医温针灸疗法可通过对患者相应穴位施灸,调节肺通气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本研究采用温针灸疗法,选取风门、膻中、膏盲等穴位作为主穴,并以尺泽、血海等为配穴,其中风门属足太阳肺经,具有补益肺气作用,膻中可增强宗气,配以膏盲、尺泽、肺俞可治喘咳,并对患者肺脏功能进行调节,诸穴合用可达到标本兼职目的,且收效显著,能够共同提高患者肺部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温针灸联合布地奈德治疗较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安全性,患者易接受,临床价值较高。

总上所述,中医温针灸疗法联合布地奈德能够提高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永连.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护理效果[J].上海医药,2016,37(16):23-24.

[2]卢华,王羡强,谢健燕.温针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45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16(3):111-1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J].国际呼吸杂志,2011,31(1):1-2.

[4]崔红生,张文娟,杨建宇,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9(12):115-116.

[5]于东萍,杨龙.温针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7,7(13):35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