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原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探讨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原因

孙玉波

新疆昌吉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新疆昌吉831100

摘要:卫生事业发展的力量在于卫生人力资源,运用知识进行创新活动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卫生人力资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化。人们对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并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例如: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即改变了卫生人力资源的群体结构,也改变了卫生工作者个体的知识结构。而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卫生人力失衡”现象,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质量与数量上的不平衡,包括数量、种类、分布和质量(业务质量与服务质量)等。二是国家、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支持与维持能力间的不平衡。

1卫生人力资源的开发

1.1卫生人力资源开发途径

(1)发展医学教育是最根本的途径,卫生人力的供给,卫生人力的质量,卫生人力劳动技能的提高归根结底要依靠医学教育来实现。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的步伐,其前提是加强医学教育,迅速改变教育和社会需要相脱节的局面。(2)国际国内的卫生人才交流、互换和培养等是开发人力资源的既经济又有效的另一途径。(3)开展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促进卫生人才的知识更新,技能提高是卫生人力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经[2]。

1.2卫生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完善的卫生人力资源规划和开发政策,在卫生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尚存有一些问题。卫生人力的开发与利用相脱节,卫生人力需求、培养和分布缺乏统一的协调。卫生人才市场机制调节功能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学校培养的卫生人力在专业结构及层次上与社会用人单位不相适应,尚未着眼于广大农村和第三产业培养医学生。而是盲目扩置专业,发展高校规模和高层次教育,且医学教育不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只以分数定胜略,不利于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机制不灵活,人才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造成了卫生人力资源的浪费和使用困难[2]。

1.2.1卫生人力资源结构

学科带头人少、高学历人才年龄老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体水平不高。获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只有118万于人,约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27%。其中有不少仅有中专学历,卫生技术人员知识老化,卫生人力资源中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年龄偏大、结构老化、人才断层问题突出,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相对落后,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3]。

1.2.2卫生人力分布不平衡

我国城乡卫生人力资源分布不平衡,不同地区每千人口拥有的卫生人员数量相差较大,2015年全国每千人口卫生人员及医生数为3.54及1.58,同期上海市分别为11.84,4.66。西部农村每千人口拥有卫生人员仅0.72人,同期农村平均水平为1.06[4]。卫生人力分布水平与经济水平有关系,但绝对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如广东省每千人口卫生人力主要指标均仅为上海市的1/3,个别指标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卫生人力在各行业部门间分布不平衡,如全国铁路系统医生密度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为美国的1.5倍;铁路系统医疗卫生人员中的医生、护士及防疫人员分别占37.5%、36.0%及5.4%[5]。全国卫生部门医疗机构数仅占1/3,但床位占88.2%,卫生技术人员占70%,高级卫技人员比更高[6]。因此,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不仅在地区、城乡的分布不平衡,而且在部门及行业间的分布也不平衡,制约了卫生人力资源的利用和效益的发挥。

1.2.3.专业结构不平衡

医疗机构中医护比例不合理现象十分明显,据第一次全国卫生服务总调查结果,全国县医院医护比为1∶0.81,乡镇卫生院为1∶0.4,均未达到卫生部建议的农村1∶1、城市1∶2的比例水平,医疗与防疫人员比,在县级医疗机构全国为1∶0.101,乡镇卫生院为1∶0.152,全国农村卫生机构医护比,医防比偏低,表明农村地区护士和防保人员相对缺少。海南农垦系统卫生防疫人员仅占卫生人员的4%,与卫生部规定的人员定编比例相差较大,防疫人员人均管辖人口2458人,人均管辖面积2185公顷。辽宁省卫生人员中,从事基础医学的人员占063%、临床医学占20.98%、预防医学仅占4.65%、中医占3.36%及护理人员占24.19%[6]。四川省乡镇卫生院医护比为5.2∶1,医防比为10∶1。全国中医医院医护比应为1∶1.2,实际为1∶0.7;医生与药剂人员之比应为1∶0.8,实际为1∶0.4。为了保证中医院的发展方向和特色,国家规定中医、中药人员不得少于70%,但1997年中医实际占60.01%,比1990年下降了11%;中药人员占68.77%,比1990年也下降了11.83%。山东省精神卫生服务需求与资源利用研究表明,精神科床位、人员很难满足患者治疗的需要。

卫生事业发展的力量在于卫生人力资源,运用知识进行创新活动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卫生人力资源。在新形式下我们要认识不足,奋发图强,不但要注重卫生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管理放在核心地位,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新理念,制订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规划,建立竞争上岗和交流的机制,建立培训、使用相结合的人才机制,建立考评、激励和约束机制。在加强管理的同时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也要找到好的改正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军.卫生人力资源规划.卫生人才,2013,25(1):12-13.

[2]王海明.卫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国公共卫生,2013,36(1):14-15.

[3]李星海,黄明.卫生人力系统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卫生人才2013,25(7):23-24.

[4]崔国生,于金花.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中国卫生经济,1999,18(1):27-28.

[5]周达生,朱正娥,覃方斌.铁路卫生系统人力现状分析与评价.铁道医学,1996,24(5):235-237.

[6]杜大富,吴树山.试论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卫生质量管理,1998,(1):22-23.

作者简介:孙玉波(1965-),男,副主任医师,中专,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工作单位:昌吉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