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和腹横肌筋膜阻滞下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手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硬膜外和腹横肌筋膜阻滞下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手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杨思敏1陈龙2

1、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手术麻醉部广东珠海519000;2、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珠海5190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硬膜外和腹横肌筋膜组滞下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6年9月到2018年1月间在我院实施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手术的患者87例作为主要探究主体,按照患者手术时间顺序将全部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44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腹横肌筋膜阻滞下实施麻醉,对照组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到达最大麻醉平面时间以及患者心率变化情况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到达最大麻醉平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心率变化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手术实施过程中,采用腹横肌筋膜阻滞效果确切,腹横肌筋膜阻滞具有起效快,影响小的特点,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该种麻醉方式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硬膜外;腹横肌筋膜;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

通常情况下,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大部分都采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该种麻醉方式能够对患者造成较小的影响,且术后患者发生尿潴留等并发症的概率也相对较小,因此,局部麻醉的方式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1]。硬外膜麻醉方式在各大医院应用较为广泛,该种麻醉方式麻醉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横肌筋膜阻滞的方式逐渐在临床中得到应用,该种麻醉方式,麻醉成功率较高,且麻醉效果较好,因此,本文主要对硬膜外和腹横肌筋膜组滞下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下文将对探究结果进行详细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到2018年1月间在我院实施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手术的患者87例作为主要探究主体,按照患者手术时间顺序将全部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44例。实验组患者中,年龄在20-61岁之间,平均为(43.68±3.68)岁;对照组患者中,年龄在21-60岁之间,平均为(44.78±4.15)岁,参与本探究的患者均为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龄、性别上述一般资料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进行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者全部实施腹股沟疝修补术,其实施相同的护理方式。患者术前均实施相同的术前检查,术前患者均禁食、禁水,并根据医嘱建立静脉通路,连接仪器,记录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

实验组患者采用腹横肌筋膜进行麻醉,全部患者均取仰卧位,将患者的双肢在胸前放置,并使用超声在患者髂嵴与肋缘之间进行定位,不断滑动探头,寻找到腹部三层肌肉,分别为腹横肌;腹内斜肌以及腹外斜肌,并不断调整探头角度,其中腹内斜肌成像显示最为明显,不需要辅助辨认,而腹横肌在腹腔深处,可以通过肠袢加以判断,将三层肌肉确定完成后,固定探头,确定穿刺点,使用浓度为5%的碘伏对穿刺点进行消毒,穿刺点部位使用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1ml进行局部麻醉,穿刺针的型号为20G,穿刺针的方向应与超声图像显示方向一致,穿刺针的位置应到达腹横肌筋膜与腹内斜肌之间,此时穿刺针,无气无血,注射1%罗哌卡因10ml+2%利多卡因10ml,通过超声可以清除地显示出药物扩散情况。

对照组患者采用硬外膜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同样患者取仰卧位,2%利多卡因试验剂量3ml后5分钟无全脊髓麻醉症状后,1%罗哌卡因10ml+2%利多卡因10ml混合液20ml,先注射10ml,根据阻滞平面及效果追加硬膜外麻醉药品用量。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到达最大麻醉平面时间以及患者心率变化情况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麻醉起效时间、患者苏醒时间心率变化情况以()表示,采用t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与对照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心率变化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患者的麻醉起效、苏醒时间以及心率()

3讨论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方式,该种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的特点,该种手术方式已经成为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方式。麻醉也能够对患者手术成功率造成影响,硬外膜麻醉要求麻醉医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并且该种麻醉方式能够对患者的造成一定伤害,尤其是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而腹横肌筋膜麻醉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患者影响较小,且成功率较高[2]。

与硬外膜麻醉方式相比,腹横肌筋膜阻滞麻醉具有以下优势:该种麻醉方式能够对患者造成较小的影响,能够使患者快速康复,并且能够使患者麻醉反应较小,尤其针对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患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该种麻醉方式麻醉成功率较高,能够通过超声掌握药物扩散情况;该种麻醉方式在手术完成后,患者的能够迅速苏醒,并且患者心率等生理指标变化情况较小[3]。

综上所述,在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手术实施过程中,采用腹横肌筋膜阻滞效果确切,腹横肌筋膜阻滞具有起效快,影响小的特点,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该种麻醉方式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戴佳奇,王坚,陈涛等.局部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12(8):679-682.

[2]张育兴,郑永林,陈昭丰等.局部麻醉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3,13(6):947,949.

[3]张占军.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局部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27):5578-5578.

作者简介:杨思敏(1987,11-)女,汉,广东省湛江市,硕士研究生,麻醉科住院医生,擅长于老年患者及危重患者手术,

陈龙(1988,1-)男,汉,广东珠海,硕士,医生,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