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时波强技术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皮功能与左心室结构、功能的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瞬时波强技术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皮功能与左心室结构、功能的诊断价值

曾爱雄陈斌和

曾爱雄陈斌和

广东省五华县中医医院功能科广东梅州514400

摘要:目的探讨瞬时波强(WI)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皮功能和左心室结构、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期间30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单纯2型糖尿病、3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0例正常成人为研究对象,分别归为高血压组(A组)、糖尿病组(B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C组)、对照组(D组),比较各组的颈动脉WI检查结果。结果四组的瞬时加速度波强(W1)、瞬时减速度波强(W2)、负向波面积(NA)、脉搏传导速度(PWVB)等WI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而言:C组>A组、B组>D组。结论颈动脉WI检查不仅能评估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还能早期发现患者的左心收缩与舒张功能的异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瞬时波强技术;高血压;糖尿病

瞬时波强(waveintensity,WI)技术是在eTRACKING基础上研发的一项实时测量技术,定量、客观、综合地评价动脉弹性和心脏舒缩功能[1]。本研究采用颈动脉彩超的WI技术来评估单纯高血压、单纯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正常成人的各参数,分析其颈动脉内皮功能与心功能的差异及其相关性,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期间30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单纯2型糖尿病、3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0例正常成人为研究对象,分别归为高血压组(A组)、糖尿病组(B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C组)、对照组(D组)。四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颈动脉WI检查

首先测量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连接心电图,选取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近心端2cm处为测量部位,在日立阿洛卡ProsoundF7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B/M模式下启动WI软件功能,将E-tracking上的两个取样门分别置于血管前、后壁中层与外膜的分界处,跟踪管壁运动轨迹并达到随心动周期运动,此时嘱被检者屏住呼吸,按Select键开始采集图像,冻结后按WI键显示分析界面,输入SBP与DBP的最终数值,挑选5个心动周期以上稳定的连续波形,按“next”键进入报告显示界面。接着,WI系统将自动计算出相关参数,包括瞬时加速度波强(W1)、瞬时减速度波强(W2)、负向波面积(NA)、脉搏传导速度(PWVB)等指标。接着,在被检者的另一侧颈动脉进行相同的WI检查,计算两侧颈动脉各个数值的平均值来作为最终数值。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然后采用q检验进行两两比较。以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四组的颈动脉WI检查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而言:C组>A组、B组>D组。

3讨论

WI技术能通过压力与速度变化的乘积来获得各个参数,不仅能提供被测动脉的僵硬度,还能提示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功能[2-3]。W1、W2分别反映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其值越高提示功能越差。本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W1、W2参数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与单纯糖尿病患者,提示其可能更早期地发现左心收缩功能、舒张功能的异常,临床价值可能更高。NA主要反映外周血管的阻力水平,其值越高可能提示阻力越大;PWVB属于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其值越高提示动脉僵硬度越高。本研究发现三个病例组的NA、PWVB这三个指标同样有明显异常,尤其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提示其外周血管阻力、颈动脉的硬化程度均明显升高。对于高血压而言,血压升高时能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从而增加左心室后负荷,导致其收缩功能代偿性地增强,但随着病情进展,其收缩功能逐渐失去了代偿能力,出现收缩功能降低,且外周血管阻力的持续升高也能改变心肌细胞,引起左室舒张功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对于糖尿病而言,血糖升高能引起心肌代谢紊乱与血管病变,升高大动脉的僵硬度,出现心肌的广泛受损,增加了左心室收缩期的室壁应力,导致负荷加重,进而引起左室代偿性肥厚,最终引起收缩功能降低。总之,颈动脉WI检查不仅能评估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还能早期发现患者的左心收缩与舒张功能的异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玲,秦宇宏,姜树强,等.不同疾病人群血管内皮功能与颈动脉超声检测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7):1718-1720.

[2]关晓韵,张文华,翟军,等.瞬时波强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结构功能与颈动脉弹性变化探讨[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5,(3):192-195.

[3]周亚芹,何峥,高志玲,等.瞬时波强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心血管功能变化的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5,17(4):551-553

项目类别:2017梅州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2017B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