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段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段轶

段轶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武汉430015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根据就诊顺序单双数分组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至本院就诊的56例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研究,单数为实验组,双数为对照组,每组人数均为2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根据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展开对比,分析两种方案的有效性。结果:观察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43%,而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8.57%,两组对比实验组明显更优,同时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血栓患者的护理中,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更佳,能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应用效果;生活质量

脑血管血栓的形成会导致急性脑血栓,是人体中枢系统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死亡率、致残率高的特征,占比超过所有脑血管疾病的50%[1]。当患者发病后,应立即就医诊治,同时配合相应的规范化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对患者的预后提供保障[2]。本次研究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展开探讨,并根据就诊顺序单双数分组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至本院就诊的56例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就诊顺序单双数分组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至本院就诊的56例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研究,单数为实验组,双数为对照组,每组人数均为28例。实验组中女性患者有16例,男性患者12例,年龄介于45-72岁之间,平均年龄(60.2±4.9)岁,实验组女性患者有13例,男性患者15例,年龄介于43-69岁之间,平均年龄(61.4±5.3)岁。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疾病,且无精神病史,能够良好的沟通,并配合相关治疗,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包含保持病房的通风遵医嘱指导用药等。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其中主要包含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康复训练(生活、肢体、语言等训练)。

首先是心理疏导,部分老年患者可能长期一个人住,又出现脑血栓,可能出现心情郁闷、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首先应做到保持和患者的沟通,先从患者的日常生活入手,包含打扫病房的清洁等,当患者逐渐信赖护理人员时,则可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改善其出现的不良情绪。

第二是健康教育,向患者宣教和脑血栓相关的知识,包含疾病的原因、治疗方式以及如何预防,使患者进一步了解脑血栓形成,同时也能提升患者的信心。随后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并督促患者进行训练,必要时可进行协助。语言的锻炼比较简单,多和患者沟通交流,由于脑血栓形成,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语言功能障碍,护理人员应耐心的指导患者的发音。

1.3评价标准

采用本院自制的表格根据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展开对比,分析两种方案的有效性。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本次研究结果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生活质量评分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采取t检验,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观察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43%,而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8.57%,两组对比实验组明显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2.2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3讨论

脑血栓的发病过程较慢,但对于急性脑血栓的患者,越早采取相应的康复训练,其预后的效果就越好。早期康复训练主要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使患者尽快的康复,而本质是通过使患者重新开始“学习、训练”,并且需要患者将全身心投入进行,已达到恢复中枢神经正常功能的目的[3]。

急性脑血栓的特征是“疾病和障碍同时存在”,所以在治疗的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进行训练,此外还需注意患者语言、认知功能的恢复[4]。在发病的急性期内,护理人员应注意康复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将异常的发射运动控制,使运动模式正常化,随后再加强相关肌肉的训练[5]。观察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43%,而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8.57%,两组对比实验组明显更优,同时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血栓患者的护理中,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更佳,能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胡兰芳.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08):138-139.

[2]卫芳芳.观察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0):4191+4194.

[3]孙春华.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658-660.

[4]曹磊.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1):244-245.

[5]姚仙桃.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06):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