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对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对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探究

戴清华

常德市澧县中医医院湖南常德415500

摘要:目的探讨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对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18年6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资料,按照随机抽签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AMA评分、PSQI评分及VAS评分明显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医护理方案对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进行护理,对疼痛情况、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均有一定改善效果,可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脘痛;脾胃气虚;中医护理;临床效果

胃脘痛也称胃痛,其主要因患者气血不调、脾胃受损导致心窝位置处胃脘隐痛,食欲减退[1]。该疾病发病率高,久治不愈,易反复,患者因病情影响,容易产生焦虑、烦闷、抑郁等心理负面情绪,造成生活质量下降,而通过相应护理手段,可对患者疼痛起到一定缓解作用,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00例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措施,结果表明,中医护理结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5月~2018年6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脾胃气虚型胃脘痛10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符合脾胃气虚型胃脘痛诊断标准,排除外科疾病、恶性肿瘤、严重感染疾病、中度黏膜异性增生及精神疾病患者;100例患者和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对本研究内容详细了解后自愿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5.5±5.2)岁;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6.5±5.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似而无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根据医嘱指导患者服用西药进行镇痛,结合具体情况指导患者建立正确的生活起居习惯。禁止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做好防寒措施防止受凉;对患者疼痛部位、疼痛时间及程度进行密切观察记录。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其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中医症状护理。针对胃隐痛和四肢冰凉患者,做好保暖措施,保持充足的睡眠,并给予患者和胃止痛、温中健脾的口服中药进行治疗。(2)中医饮食护理。在保证营养均衡前提下,患者饮食应尽量摄入清淡、少盐、消化快的食物,选择大枣、羊肉、山药等补中益气的食物;坚持少量多餐原则,避免过饱或过饥,禁忌生冷、辛辣对胃粘膜具有刺激性食物。(3)中医技术护理。药物蜡疗法。取神厥穴、天枢穴、中脘穴、关元穴、气海穴,将蜡块融化后倒入12cm*17cm入薄膜袋内进行封口;取15cm*20cm特制中药贴和融化蜡块一起放置在患者腹部位置,将药贴面直接贴于患者腹部处;并在胃俞穴、中脘穴、神厥穴、天枢穴贴放6cm*6cm自制中药贴(中药粉加生姜汁调制成糊状);每次贴敷时间为2~3h,每天1次。艾灸法。取中脘穴、神厥穴进行艾灸,每天2次,每次30min;按摩法。取中脘穴、关内穴采取点穴按摩法进行按摩,每次按摩时间为15min;四君子汤。白术、人参、茯苓各10g煎水,每天1剂,分3次服用。香砂六君子汤。黄芪、党参各15g,茯苓、白术各12g,木香、半夏、陈皮、砂仁、枳实、甘草各6g,莪术10g,九节茶20g,加水煎400ml,早晚各服200ml,每天1剂。(4)中医情志护理。多和患者沟通交流,详细向患者讲述不良情绪对病情恢复的不利影响;鼓励患者积极表达内心想法,对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应及时进行疏导;了解患者兴趣爱好,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娱乐活动和户外活动,学会对自身负面情绪进行调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

1.3评价指标[2]

临床症状评分标准:采取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焦虑程度进行评分,该表总分为15分,1~5分为轻度焦虑,6~10分为中度焦虑,11~15分为重度焦虑;患者疼痛情况采取视觉模拟(VAS)进行评分,该表总分为10分,0分为无痛,1~4分为轻度疼痛,5~7分为中度疼痛,8~10分为重度疼痛;患者睡眠情况采取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分,该表总分为15分,1~5分轻度失眠,6~10分为中度失眠,11~15分为重度失眠。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做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P<0.05时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AMA评分、PSQI评分及VAS评分明显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临床症状评分对比(x±s.分)

3讨论

胃脘痛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疾病,引起该疾病因素较多,情志不畅、外邪犯胃、素体脾虚、脾胃受损、饮食伤胃、气血不调均可能引起胃痛情况。中医将其划分为胃气痛证型范围内,该疾病发病早期患者无明显症状,随着病程延长逐渐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其临床症状表现为纳差、胃脘痛、大便溏薄、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3~4]。其中又以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较为多见,也称慢性胃炎,该疾病病程长,久治不愈,易反复,将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严重拉低,且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目前,在脾胃气虚型胃脘痛临床治疗多采取药物配合有效护理方案进行治疗,由于治疗时间长,治疗费用相对较高,受病情长期影响,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加重,严重影响临床治疗。中医护理方案在胃脘痛护理中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护理过程中通过温中健脾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止痛,再结合饮食、情志、中医技术等多方面进行护理[5],通过艾灸、按摩、穴位服帖等多种方式对患者穴位进行刺激,达到行气活血、温经通络、温胃散寒、气血平衡之功效。另外,四君子汤中甘草具有化痰、止咳功效,白术具有健脾功效,茯苓可对人体免疫力进行提升。香砂六君子汤中陈皮、砂仁及木香具有化痰祛湿之功效,莪术和枳实消积止痛、化瘀散痞、行气活血功效显著,以上药物联用可达到补气健脾、行气化湿功效,从而提升其治疗效果。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00例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措施,结果显示,采取中医护理后患者,患者疼痛、睡眠及焦虑情况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中,医院可采取中医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改善,将护理满意度进行显著提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周媛,胡艳宁,张媛媛等.脾胃气虚型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5):392-394.

[2]王淑琼.中医护理方案干预脾胃气虚型胃脘痛的临床效果[J].心理医生,2018,24(4):39-40.

[3]王琳,魏建华.胃脘痛(脾胃气虚型)中医护理方案方法、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2):8230.

[4]韩静.胃脘痛(脾胃气虚型)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9):155,159.

[5]张薇,李生艳.中医护理在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