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测对尿路感染的临床检验价值解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尿常规检测对尿路感染的临床检验价值解秋

解秋

解秋

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民医院检验科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01

摘要:目的:研究尿常规检测在尿路感染的临床检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经尿细菌培养确诊为尿路感染患者65例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时间段接收的健康体检者65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行尿常规检测,比较各指标水平,分析两组阳性率。结果:试验组化学干检测结果各指标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镜检结果各指标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尿路感染诊断中采用尿常规检测具有一定的价值,虽然各指标单独诊断阳性率不高,但综合诊断阳性率较高,可作为诊断和治疗依据。

关键词:尿常规检测;尿路感染;临床检验价值

引言

一直以来,尿常规检验都是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检验方法,可为泌尿系统等疾病患者的诊断以及疗效观察提供重要参考。此外,尿常规检验还具有信息价值高以及操作简便等特点,有助于临床医师了解患者的健康情况,明确病情,评估治疗效果。但是,虽然尿液标本的采集十分简单,操作技术无高难度性,检测设备极容易配置,但临床医师在对患者进行实际尿常规检验的过程当中,却屡屡出现检验结果和临床症状不一致的情况,这是由于操作人员对操作技术、检测流程的认知度以及针对性措施的总结缺失全面性,使得检测结果受到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相关资料也显示,尿常规检验的流程主要有检验申请、采集与保存等多个环节,一旦这些环节当中有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会对尿常规检验的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的130例来我院诊治的疑似尿路感染患者均排除了1w内服用过抗生素类药物者,年龄31-69岁,平均43岁。经尿细菌培养确诊为尿路感染患者65例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时间段接收的健康体检者65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行尿常规检测,比较各指标水平,分析两组阳性率。

1.2方法

整个操作及分析流程,均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相关执行标准来进行,取患者的洁净中段尿液放于无菌器皿中送检,且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均在尿液收集的1h内完成;尿干化学仪器品牌为华晟H-II型,尿沉渣形态学仪器为爱威764B。

1.3观察指标

尿干化学分析仪为Cilnitek500,尿沉渣工作站为美国Diasys,干化学试纸条为BAYER公司Multistix10SG。阳性标准:尿蛋白(urineprotein,PRO)≥“+”,镜下血尿(urineoccultblood,BLD)≥“+”,尿白细胞酯酶(leukocyteesterase,LEU)≥“+”,尿亚硝酸盐(nitrite,NIT)≥“+”;显微镜检查范围:尿白细胞计数(whitebloodcellcount,WBC):男0~5个/μl,女0~5个/μl;红细胞计数(redbloodcellcount,RBC):男0~4个/μl,女0~6个/μl;管型尿(tubetypecounter,CAST)≥1个/μl,细菌(bacteria,BACT)10个/μl。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化学检测结果比较

试验组干化学检测结果各指标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尿定量细菌培养一直是临床诊断尿路感染的“金标准”,虽然其具有检测精度高、可靠性好等优势,但是价格贵、操作耗时较长(通常需要3-4d),而且近70%的患者尿培养结果为阴性,因此不能满足临床对尿路感染初诊筛查的需要。尿液有形成分是指来自泌尿道,并以可见形式渗出、排出、脱落和浓缩结晶所形成的物质的总称,主要包括细胞、管型、细菌、霉菌、结晶、药物等。临床研究显示,利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不仅能够通过进入尿路中的细胞种类明确尿路病症。还能通过不同尿路上皮细胞的增多来判断各种尿路病变的部位。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不仅能够反映泌尿系统各部位的变化,还具有检验时间短、稳定性好、耗能低、故障率低、成本低等特点,可以做为临床检验尿路感染的手段之一。但是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存在假阴性结果,主要是因为尿液有形成分不能区分活菌、死菌和“静止菌”,而且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也不能为临床提供药敏信息。尿常规检测是临床常用的检查项目之一,检查方便、迅速,一般1h左右可检测出结果。经临床实践表明,尿常规检查中尿路感染患者的WBC计数、NIT阳性、LEU阳性等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其中NIT检测对尿路感染的诊断有着非常高的特异性,据有关临床资料统计显示,在尿路感染的诊断中,NIT的特异性高达97.1%,阳性预测值可达89.2%。值得注意的是,尿路感染患者的尿培养结果中LEU阳性率受感染菌种的影响较大,感染菌种为大肠埃希菌时,LEU阳性率最高,可达86.95%,其次感染菌种为革兰阴性菌时,LEU阳性率也较高,可达83.27%,再次感染菌种为真菌时,LEU阳性率为73.68%,但是感染菌种为革兰阳性菌时,LEU阳性率较低,仅为54.44%。由此可见,虽然尿常规检测对尿路感染的初诊筛查有着积极意义,经尿常规检测能够提示患者出现尿路感染,但既不能检测出病菌种类,其结果还会受感染菌种的影响。

4.结束语

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中,尿常规检查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并且准确的尿常规检验结果还能为临床医师诊断患者的病情以及评估疗效和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但因尿常规检验的环节较多,若不能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将会降低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临床还应全面落实尿常规检验质量的控制工作,以尽可能的降低尿液样本出现误差的概率,提高尿检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李佳林,包野春,王会中.尿常规亚硝酸盐、白细胞酯酶检测及细菌计数对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54-55,57.

[2]刘婧,王芳,吕文涛,等.尿常规检查对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4):1994-1995.

[3]王晶红.尿常规检查对尿路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5):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