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效果镇痛及术后24 h POCD 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效果镇痛及术后24hPOCD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罗仕坤

罗仕坤

四川省苍溪县人民医院麻醉科628400

摘要:目的: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行不同麻醉方式,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的麻醉效果、镇痛及术后24hPOC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患者例数100例,时间:2016年5月~2017年5月,行不同的麻醉方式:全身麻醉、喉罩通气下镇静复合腰麻,对应组别分为对照组、研究组。经SPSS21.0系统分析组间的镇痛效果优良率、术后24hPOCD发生率数据指标。结果:研究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行喉罩通气下镇静复合腰麻的术后24hPOCD发生率(10.00%)数据指标经SPSS21.0系统分析发现要更低于对照组(40.00%),P<0.05,差异显著;且研究组的镇痛效果优良率(98.00%)与对照组(96.00%)数据指标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喉罩通气下镇静复合腰麻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之中,能够有效确保患者的镇痛效果,降低POCD发生率。

关键词:麻醉;老年髋关节置换术;镇痛;POCD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effectsofdifferentanesthesiamethodsontheanestheticeffect,analgesiaandincidenceofPOCDinelderlypatientsundergoinghiparthroplasty.Methods:tochoosetheoldpatientswithhipreplacementpatients,thenumberofcasesof100casesoftime:inMay2016toMay2017,lineofdifferentanesthesiamethods:calmundergeneralanesthesia,alaryngealmaskairwaycompositelumbarhemp,correspondingcategoryispidedintocontrolgroup,theteam.TheanalgesiceffectrateandPOCDincidencerateof24haftersurgerywereanalyzedbySPSS21.0system.Results:theteaminelderlypatientswithhipreplacementunderthelineoflaryngealmaskairwaycalmcompositelumbarhemp24haftersurgery(10.00%)oftheincidenceofPOCDdataindexafterSPSS21.0systemanalysisfoundthatthemorelowerthanthecontrolgroup(40.00%),P<0.05,significantdifference;Moreover,therewasnostatisticalsignificancebetweentheanalgesiceffectexcellentrate(98.00%)ofthestudygroupandthedataofthecontrolgroup(96.00%),P>0.05.Conclusion:intheelderlypatientswithhiparthroplasty,hypobaricunderlaryngealmaskcombinedwithlumbaranesthesiacaneffectivelyensuretheanalgesiceffectofpatientsandreducetheincidenceofPOCD.

认知障碍常见于手术后,主要的临床表现有:患者的记忆力受损、焦虑、精神错乱等;据数据统计大多发生认知障碍的患者群体一般是年龄在65周岁之上的老年人群;目前,引发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但大多医学者都认为麻醉方式与认知障碍的引发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1]。本文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行不同麻醉方式,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的麻醉效果、镇痛及术后24hPOCD发生率的影响。

1.资料、方法

1.1资料

选择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患者例数100例,时间:2016年5月~2017年5月,行不同的麻醉方式:全身麻醉、喉罩通气下镇静复合腰麻,对应组别分为对照组、研究组。

研究组:组内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中有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63~83岁,平均(73.36±5.26)岁。

对照组:组内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中有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62~84岁,平均(73.41±5.12)岁。

经SPSS21.0系统软件分析组间的基线资料数据指标,P>0.05,无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全身麻醉):给予患者静脉注射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阿曲库铵,分别使用剂量是:0.1mg/kg、0.3~0.5ug/kg、1~1.5mg/kg、0.6mg/kg,经麻醉诱导之后予以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治疗;在患者手术过程中予以推注泵持续输注丙泊酚,以3~6mg/kg.h的速度进行输注;同时,每间隔半小时追加芬太尼、阿曲库铵,剂量分为为0.1~0.2ug/kg、0.3mg/kg[2]。

研究组(喉罩通气下镇静复合腰麻):给予患者腰麻之后,予以异丙酚静脉注射,诱导剂量为1~1.5mg/kg,之后行喉罩呼吸机进行插入治疗,持续性推注丙泊酚,剂量为2~4mg/(kg.h),再行机械通气治疗,术中维持呼吸末CO2分压在35~45mmHg之间,Sp02为100%[3]。

1.3观察项目

经SPSS21.0系统分析组间的镇痛效果优良率、术后24hPOCD发生率数据指标。

镇痛效果优良率=镇痛效果优率+镇痛效果良率。

1.4数据处理

数据指标分析系统版本是SPSS21.0,涉及计数资料(镇痛效果优良率、术后24hPOCD发生率),以率的形式表述,P<0.05则有差异意义。

2.结果

2.1镇痛效果优良率数据结果

研究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行喉罩通气下镇静复合腰麻的镇痛效果优良率(98.00%)与对照组(96.00%)数据指标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讨论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发生率极高的一类临床病症,主要发生在手术后患者的3~5天内,会致使患者的注意力分散和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使得患者呈现意识模糊和言语没有逻辑性等特点,若患者的症状较轻则在短时间内会自行痊愈,当患者的症状相对严重则会致使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4]。

一般而言,手术后患者的认知功能会在5天之后逐渐恢复,直至恢复到麻醉诱导之前的水平状态,这就说明了,患者行全麻之后,认知功能的改变大多为一过性,可在术后一周之内恢复正常;喉罩通气下镇静复合腰麻的镇痛效果良好,且大大降低了机体应激反应的发生率,有利于减轻术后不良反应症状,可以将POCD发生率有效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具有更高的应用优势性[5]。

结合数据:研究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行喉罩通气下镇静复合腰麻的术后24hPOCD发生率(10.00%)数据指标经SPSS21.0系统分析发现要更低于对照组(40.00%),P<0.05,差异显著;且研究组的镇痛效果优良率(98.00%)与对照组(96.00%)数据指标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数据结果经SPSS21.0系统软件进行结论差异性分析,发现与程礼学者[6]所阐述的研究结论相似,文章名:《硬膜外麻醉与全麻在高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发表刊物:《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说明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理论指导价值;由此可见,行喉罩通气下镇静复合腰麻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之中,能够有效确保患者的镇痛效果,降低POCD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周玉军.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对照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3):50-51.

[2]王黎.探讨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6,3(5):861-861.

[3]宋海明.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复合腰丛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并发症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3):371-373.

[4]郭玉.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护理配合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1):4183-4184.

[5]梁林庆.探讨全麻联合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0):1342-1344.

[6]程礼.硬膜外麻醉与全麻在高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5,32(6):668-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