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对急诊急腹症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人性化护理对急诊急腹症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影响

田媛媛

天津市南开医院300100

摘要:目的:探析在急诊急腹症患者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对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急诊住院部收治的98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所选患者平均分成常规组和人性化组,分别行以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护理质量、焦虑及抑郁情绪、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护理后,人性化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健康教育、专业技术、语言沟通、护理流程、仪表行为、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而护理后人性化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护理后人性化组的这两项指标评分均明显比常规组低(P<0.05);护理后,人性化组并发症发生概率(10.20%)明显低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概率(32.6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急诊急腹症患者中应用人性化护理不仅可以让患者更加认可和满意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急诊;急腹症;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

急诊患者多为危重症患者,因此急诊科护理人员工作任务量大,且容易出现医患纠纷和不良护理事件。同时,急诊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急诊住院患者中应做好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这样才能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医患纠纷发生率[1]。基于此,本文对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急诊住院部收治的98例患者进行研究,探析应用人性化护理对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产生的影响,报告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急诊住院部收治的98例患者进行研究,所选患者均无精神疾病,且可正常沟通,排除意识障碍,无法沟通的患者等。随机将所选患者平均分成常规组和人性化组,常规组49例患者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最大为78岁,最小为55岁,平均年龄为(62.3±5.3)岁,疾病类型:19例为急性阑尾炎、15例为肠梗阻、7例为急性胰腺炎、8例为胆道疾病;人性化组49例患者中,男31例,女18例,年龄最大为79岁,最小为57岁,平均年龄为(62.5±5.4)岁,疾病类型:19例为急性阑尾炎、15例为肠梗阻、6例为急性胰腺炎、9例为胆道疾病。两组患者各项资料数据对比结果提示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行常规护理。人性化组行人性化护理:①在静脉通路建立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安抚,使其保持平稳心态。因患者住院期间通常会产生恐惧心理,因与护理人员不熟悉,因此不愿将自己内心痛苦发泄出来,这将对病情造成严重影响,使疼痛程度增加,对于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逐渐建立起和谐关系,通过沟通技巧鼓励并引导患者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排解,并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赢得其信任。另外,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表现得热情和亲切,确保为患者提供周到、贴心的服务。另外在与患者沟通时,应对患者隐私予以保护,使患者安全感和信任感增强。②在患者日常生活中,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作为清洁处理,注重个人卫生,防止出现逆行感染现象,对脏衣物应及时更换及清洗。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将疾病相关知识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介绍,并向其说明疾病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让患者平时生活中应多与家属交流和沟通,以取得家庭支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③为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应强化护理人员的表现,在科室中建立急诊科流程,并保证流程的顺畅性和完整性,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使患者更加满意护理工作。

1.3临床观察指标

①通过我院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主要包括15项调查内容,分为5分、3分、1分三个等级,评分介于15-75分,评分越高则说明患者越满意。②利用问卷调查形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进行了解,主要涉及到健康教育、专业技术、语言沟通、护理流程、仪表行为、服务态度等评分项目,总计100分,评分越高则说明护理质量越好;③通过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焦虑情绪状态进行评价,分界值为50分,50-59分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评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焦虑情绪越严重;通过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抑郁情绪状态进行评估,分界值为53分,53-62分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评分越高则说明患者抑郁情绪越严重。④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人性化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值为(65.51±8.83)分,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值为(54.32±8.62)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2.4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护理后,人性化组2例出现高热、1例出现感染、1例出现休克、1例出现心肺功能不全,并发症发生概率为10.20%;常规组6例出现高热、5例出现感染、3例出现休克、2例出现心肺功能不全,并发症发生概率为32.65%;经检验:卡方=7.333,P=0.007,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急腹症是急诊科常见疾病,以急性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不仅病情复杂,而且发病相对突然,病情变化发展快,并且会使多个组织器官受到累及,通常还会表现出失血、呕吐等现象,进而出现休克、电解质紊乱等症状[2]。因急腹症发病原因不同,所以在治疗方法上也存在差异,同时除有效治疗方式之外,还需要做好护理工作[3]。据相关研究指出,为使急腹症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降低,应对患者病情进行及时控制,并行以人性化护理,这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中,人性化护理应用后出现感染、休克以及心肺功能能不全的患者各1例,出现高热症状的患者2例,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比常规组低,说明人性化护理的应用可以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4]。

入院后,患者因紧张、疼痛等诸多因素影响而容易产生负性情绪,对于此应对患者行人性化护理,心理护理干预也非常重要。据相关研究指出,心理护理干预通常利用心理学知识和方法对心理问题进行处理,其中也包括心理现象影响下疾病产生的处理[5]。在急诊科中,医患纠纷时常发生,如果对患者行以有效心率护理干预,强化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及时化解矛盾,有效处理护患之间存在的问题,则可以降低医患纠纷事件发生概率[6]。对于急腹症患者而言,因其住院期间容易产生心理负担,所以需要对其行以人性化护理干预,使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到缓慢,进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使患者更加满意护理服务[7]。本研究,人性化护理的应用缓和了医患紧张的关系,引导并鼓励患者进行主诉,并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护理服务,将服务周到的护理服务表现出来,使患者负性情绪得到缓解。因此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降低。

伴随护理模式的进步和发展,人性化护理作为新兴护理模式逐渐得到认可,并广泛应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也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临床中人性化护理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特别是针对急诊科急腹症患者而言,护理工作不仅限于遵照医嘱,配合医生工作,还需要将人性化理念贯彻落实,让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治疗,赢得患者的信任,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保证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8]。

结语:

在急诊急腹症患者中应用人性化护理不仅可以让患者更加认可和满意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艳梅.对住院的妇产科急腹症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01(19):66-67.

[2]刁纪敏.人性化护理管理在老年急腹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02(15):71,73.

[3]颜惠芬.人性化护理用于妇科急腹症手术患者中的效果[J].医药前沿,2017,07(27):321-322.

[4]刘云.人性化护理用于妇科急腹症手术患者中的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8):3263-3264.

[5]彭洪秀.人性化护理在妇科急腹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02(05):10-10,11.

[6]崔银霞,水丽.对进行手术治疗的妇科急腹症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1):173-174.

[7]Karkkainen,JussiM.,Lehtimaki,TiinaT.,Manninen,Hannuetal.AcuteMesentericIschemiaIsaMoreCommonCausethanExpectedofAcuteAbdomenintheElderly[J].Journalofgastrointestinalsurgery:officialjournaloftheSocietyforSurgeryoftheAlimentaryTract,2015,19(08):1407-1414.

[8]Pogorelic,Zenon,Katic,Josip,Gudelj,Karlaetal.Unusualcauseofacuteabdomeninachild-torsionofgreateromentum:reportoftwocases[J].Scottishmedicaljournal,2015,60(03):E1-E4.